[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七节课
 
{返回 大圆满前行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898

第一百一十七节课

思考题

445、百字明应该怎么观修?请具体说明。

446、你的念诵质量如何?请尝试在念诵过程中禁语。

447、什么是“于人垫上净己障”?你对此有何体会?

448、请仔细分析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并以此指导实践,渐渐舍弃私欲之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金刚萨埵的修法。

前段时间,有些道友要求讲快一点,快一点也可以。前面有很多理论,所以讲得比较广;这里讲修法,略略提示一下,应该也就会修了。

昨天,在“念修百字明”的科判中,讲到从金刚萨埵的身体降下甘露,清洗掉了自己的一切罪障与魔障,满足了下面的怨亲债主,之后大地闭合。

观想脉轮充满甘露

接下来观想,自己的身体是内外透明光的自性,身体中央有一个中脉[1],它分出的四轮形如伞辐,脐部幻化轮有六十四个脉瓣,瓣端朝上;心间*轮有八个脉瓣,瓣端朝下;喉间受用轮有十六个脉瓣,瓣端朝上;头顶大乐轮有三十二个脉瓣,瓣端朝下,这些脉瓣也都如前一样降下甘露。

在其他修法中,也有在头顶上观想“杭(@))”字,从它降下甘露的。而这里还是由金刚萨埵的身体降下甘露,甘露从头顶大乐轮开始,依次向下流淌。首先是大乐轮的所有脉瓣遍满菩提甘露,此时修行人便得受宝瓶灌顶,清净了业障,获得喜智慧,现前化身果位。

按照白玉派的“上师瑜伽”,后面有依靠上师瑜伽得受灌顶的修法,而这里是金刚萨埵与上师瑜伽合修的一个窍诀。灌顶有在上师面前亲自得受的,也有依靠观想得受的,比如观想金刚萨埵、文殊菩萨,或自己的根本上师等,这种灌顶叫道灌顶。

灌顶从头顶大乐轮开始,直到四轮充满。大乐轮有三十二个脉瓣,脉瓣向下,这是从大的脉瓣上讲。实际上,每一个脉瓣又像树叶一样,里面还有很多支分的脉管。甘露流经大乐轮的所有脉瓣,得受宝瓶灌顶;之后一步一步向下,流经喉间受用轮,得受秘密灌顶;流经心间*轮,得受智慧灌顶;充满脐间幻化轮,得受句义灌顶。不仅四轮充满,而且从它们分出的体内的一切部分,包括手指尖、脚趾尖在内,整个身体就好似一个充满白色乳汁的水晶瓶一样充满甘露,这时四灌圆满。

此时不仅得受了四种灌顶,而且还依次清净了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四障;令相续生起了喜、殊喜、极喜、俱生喜四喜智慧[2];现前了化身、报身、法身、自性身四身果位。

通过甘露清洗以后,自己已经成了法器,获得了四种灌顶,遣除了四种障碍,现前了四种智慧,并种下将来获得四身的种子,种种缘分得以成熟。

观想罪业已清净

接着念诵:

滚  波 大讷莫西  梦 巴意

怙主!我以愚昧无知故

大 策 累讷 嘎  扬年

于三昧耶有失犯

喇嘛滚 布  加  凑 戒

上师怙主予救护

凑喔多吉怎巴得

亦即主尊金刚持

特  吉亲 波 大  涅坚

具足大悲体性者

昼 哦  凑拉 大  加 切

众生主尊我皈依

 

大  荡 思 坚  他 加戒革 颂  特匝瓦荡 烟拉 各大

发露忏悔自他一切众生身语意所失毁的一切根本支分

策 年 巴 踏 加  透 漏 夏  瘦 的 巴荡这巴尼 洞

三昧耶,祈求赐予加持一切罪障、

这莫 凑  踏  加向扬大 巴 匝  德 索

堕罪、垢染全部清净。

上面这个念诵,与《开显解脱道》的内容一样,都是祈求上师金刚萨埵,加持净除自他一切众生所犯的一切罪障。

忏悔文念诵完毕以后,紧接着观想上师金刚萨埵,和颜悦色地安慰自己:“善男子,你的一切罪障、所失毁的戒律均已清净。”一定要这样观想。

《胜马游舞续》云:“无上密咒王,仅一次念诵,亦灭一切罪,成办诸事业。”百字明是无上密咒之王,仅仅念一次也能灭尽无始以来的一切佛制罪与自性罪,相续清净了,便可成办一切事业。所以,作这个观想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这样观想,罪业也的确会如是被清净。

自身成金刚萨埵

这般予以认可之后,上师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身,以此为缘,自己以前的平庸身体,也变成了与前面所观想的一模一样的金刚萨埵。

就在这尊金刚萨埵(即自己)的心间,观想一个如扁芥子大小的月轮,在这个月轮上的中央,是蓝色的藏文吽( )字,吽的前面是白色的藏文嗡( )字,右边是黄色的藏文班扎尔( ),后方是红色的藏文萨( )字,左边是绿色的藏文埵( )字,吽字周围有五个字,合起来就是“嗡班扎尔萨埵吽”( )。

整个忏悔修法的内容很多,上面这些实际是圆满次第的修法。所以,以前有些上师要求,《大圆满前行》中的不共加行部分,受过灌顶的才可以传授。不过,按照我的上师们的传统,不管是德巴堪布,还是法王如意宝,都没有说听受《大圆满前行》之前非要受灌顶,我听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如此。因此,这次也不这样要求大家。

当然,有个灌顶是最好的。因为,这里有时会牵涉一些无上瑜伽的不共修法,而这些修法,显宗、外密中都没有。

金刚萨埵心咒在《大藏经》里也有

有人说:“《大藏经》里有百字明,但没有金刚萨埵心咒——嗡班扎尔萨埵吽。”

其实是有的。像法贤[3]、般若[4]等译师所译的经续中,就有这一心咒,只不过发音稍微有点不同而已。

因此,暂时未发现的,在某些教藏中没有的,不能说不如法或不合理。以前藏地也有这种现象,当时后译派某些译师认为,宁玛巴的某些续部是假的,因为他们去印度时,在梵文中没有发现这些续部。

但这个观点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智者们认为,这最多只能说是“印度暂无”,不能说是假的。更有译师说,这些人其实只到过印度的东方,而且只有一次,所以根本不曾遍览无量经续;而他在尼泊尔的一座经堂内,就发现了宁玛巴的这些续部,以及更多不可思议的续部。所以,没见到的,不能说没有。

当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他本以为自己对密续是无所不知的,但当来到桑耶那座特别大的藏经堂时,却惊讶地发现,里面竟有许多经续是自己前所未见的。这些梵文本及藏文译本的经续,都是在印度佛教未遭毁灭之前,由大成就者及译师们,从邬金、香巴拉等刹土,以及印度各地迎请来的。

惊讶之余,尊者赞叹道:“我对密续可以说无所不知,而且,有空行在天空给我示现了无数宫殿,里面的众多续部我也看过。但是今日所见,的确是前所未有,连印度最兴盛时期也无法相比。可见,密法确实是无量无边。”从此,尊者的傲慢被摧毁了。

连阿底峡尊者都是如此的话,那像我们,未见、未知的肯定就更多了。因此,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之见,障碍对善法的行持,尤其是这一心咒——“嗡班扎尔萨埵吽”,它的功德,众多续部及前辈大德的注释中都讲到过,实在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自他二利之缘起

● 观想供养诸佛,自利法身之缘起

在《前行》修法里,主要修的是百字明,但在收回观想时,观想上师融入自身,自己也成了金刚萨埵,这时就在心间观想金刚萨埵心咒,之后念诵“嗡班扎尔萨埵吽……”。

在念诵的同时,观想五咒字[5]放射白、黄、红、绿、蓝五色光,光的顶端有嬉女等供养天女,挥手散出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无量供品,供养居于十方广大无边、不可思议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令他们心生欢喜,从而圆满了资粮、清净了罪障。

再观想,所有佛菩萨的一切大悲、加持,变成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光融入自身,自己现前了殊胜与共同成就、与学道相关的四种持明[6]以及究竟果位——无学道双运果位,这是准备自利法身的缘起。

四种持明,按宁玛派的观点,有些大德认为都摄于有学道,有些则认为也包括无学道,对此《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有分别说明。而这里的观点是,只是与有学道相关。

这是上供的观修方法。

● 观想布施众生,他利色身之缘起

接着又观想,这五个咒字向下放射出无量光芒,照耀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使他们相续中所有的罪障、痛苦、习气等,犹如太阳出现在黑暗处一样,烟消云散。一切外器世界变成现喜刹土,一切内情众生变为白、黄、红、绿、蓝五色金刚萨埵的自性(也就是五部金刚萨埵或五部佛),之后,他们全部口诵“嗡班扎尔萨埵吽……”,传出一片嗡嗡之声,这是准备他利色身(报身和化身)的缘起。

这种修法,不仅是念金刚萨埵心咒时要这样观,念文殊心咒、观音心咒等也是一样,在修生圆次第时,都可以这样观想,以成办自利、他利两种悉地。平时有点观修能力的人,应该这样观想。

《法行习气自解脱续》中也说:“射收二利净除分别障。”意思是,依靠观想光的射收,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满足六道一切众生,便成就了二利,清净了自他的一切罪障。

这里讲的,与上述观想要诀是一致的。依靠这种金刚乘的善巧方便,一瞬间便可圆满不可思议的福慧资粮,同时,也能够成办利益天边无际众生的事业。

因此,大家应安住于这样的观想,尽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

依靠善巧方便修行

对修行人而言,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

不说别的,因为信心力、定力、慧力的不同,念咒质量也一定有差别。有些人念是念,但在念的过程中,要么昏沉、要么聊天,念得很不清净。而有些人念得非常清净,甚至次第观想得都很圆满。

据传记记载,全知麦彭仁波切一生闭关多年,尊者曾说:“除了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瑜伽之中念咒外,未曾在心、口散乱时念过一串佛珠的咒文。”

看到这里,我就特别惭愧。想想自己在念咒时,刚开始还可以,念得挺清净的,但后来就不行了,好像每念一圈的过程中,这个那个分别念,都会不断地涌出来。

当然,一方面,这也是凡夫跟圣者的差别,但另一方面,也跟能否运用善巧方便有关。

如果懂得运用的话,即使来学院时间不长,但在修法、禅定等方面,也会有非常大的进步。这就是善巧方便的力量。有了善巧方便,不管是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还是利益众生,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修行人应尽量依靠这些方便,在成办自利的同时,直接、间接利益众生。

如果你找不到眷属,又不方便出去的话,那就用这里讲的方法去观修,一方面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布施六道众生,既圆满了福慧资粮,又清净了罪障。

这的确是非常甚深的修行窍诀。

收座回向

到最后收座时,前面观想为现喜刹土的一切外器世界,全部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之中,他们也依次化光融入自身,自身也从边缘逐渐化光融入心间的“嗡( )”字中、“嗡( )”融入“班扎( )”、“班扎( )”融入于“萨( )”、“萨( )”融于“埵( )”、“埵(<)”融入“吽( )”字的“雅布杰( )”、“雅布杰( )”融入“小阿( )”、“小阿( )”融入“哈( )”、“哈( )”融入头部的日月明点( )中,到“那达[7]( )”之间次第融入,最后“那达( )”也如彩虹消于空中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稍许放松而入定。

上师瑜伽的收座也差不多,先是上师融入五色明点,五色明点从自己头顶入于心间,然后在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分别心无二无别的境界中安住,无缘离戏。最后,也是这样入定一会儿。

总结前面所讲内容,“念修百字明”的观修顺序是:首先是自己的庸俗之身,在这个不清净的身体上忏悔罪业;忏悔以后,自己也成了清净的金刚萨埵,没有庸俗的我;之后,连清净的金刚萨埵也变成文字,文字融入法界,最后一无所缘,光明离戏。这时,如果你有大圆满或大中观的离戏境界,就在这一见解中安住。如果没有,那就毫不执著地坐一会儿。

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再度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埵刹土,并念诵:

给 瓦德 噫 涅德 达

我今速以此善根

多吉森  华  哲  杰 内

成就金刚萨埵尊

桌 瓦 久 江玛利 巴

令诸众生无一余

得耶萨拉够 巴 秀

悉皆安置于此地

以此来作回向、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全部成就金刚萨埵的果位。

之后,在行住坐卧中,所见所闻都要观为金刚萨埵的自性,一切都是清净的。这就是生起次第的基本观修方法,是将行为转为道用的窍诀。

如果入定时修的是上师瑜伽,那在出定以后,就观一切显现都是上师的化身,一切声音都是上师的声音,一切分别都是上师的智慧,这样修是非常关键的。

念诵时一定要专注

平时念诵时,不论是念修金刚萨埵,还是其他咒语经文,心思专注所缘、不散他处,并且不夹杂闲言碎语,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 念诵质量的差别

如续部中说:“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如果没有等持的力量摄持,那就像一块沉睡海底的大磐石,念诵多少天、多少年乃至多少劫,也毫无结果。

所谓“无果”,个别大德解释说,是指果很小,并不是毫无利益。以前我也讲过,像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即使不会观想也没关系,只要念就有功德。当然,如果与有等持的人相比,这种念法还是有差距的。

有多少差距呢?续部中又说:“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清净与不清净念诵的差距,是一千倍;有等持与无等持念诵的差距,是十万倍。所以,前辈大德在念诵时都特别专注,即使是每日的课诵,也不会说话的。

以前,有一位大德来学院化缘建寺院,上师如意宝特别重视,安排他在“国际学经堂[8]”顶层的贵宾室住。当时学院的财力不强,但法王还是根据学院的能力,供养了一些钱,是 桑管家和我送去的。

我们刚要进屋时,大德的侍者说:“上师念诵时不接见任何人,请你们在外面等一下吧。”我们只好等了,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可见,前辈大德念诵时,是非常专注的。这一点,现在有些年轻的和尚、居士做不到,他们念经时老是说话,甚至打电话。其实,还是要养成清净念诵的习惯。比如,每天在念《普贤行愿品》时,心一定要专注,有些杂念是正常的,但尽量不要夹杂闲言碎语。

● 念诵时不应夹杂闲言碎语

在念诵经咒时,夹杂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就成了不清净的念诵。这种念诵,就像掺有黄铜的金银,只能被称为非金或伪银,再也起不到纯金、纯银的作用了。因此,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可见,绮语的过患很大。如《法苑珠林》云:“但诸绮语,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长诸不善,死落三涂。”意思是,一切绮语对自他都毫无益处,除了徒增放逸、长养不善业以外,死后还要堕入三恶趣。

所以,在大众中念经、诵咒时,禁语是有必要的。从今年开始,学院也有这个要求了,开法会时,人人都挂“禁语牌”。“地藏法会”时已经执行了,执行以后,很多喇嘛说:“有了这个牌儿,就不好意思说话了。”——你们挂了没有?以后我们也挂,好不好?一开法会,每个人都挂个牌。不过,有些人的牌是“活”的,想说话时就揣起来,说完了又拿出来,这样不好。

杂有绮语的念经、诵咒,没有什么实义。特别是超度亡灵时,正在中阴界遭受恐惧、痛苦的众生,为了获得饶益,会满怀希望地跑到上师僧人们面前。(现在我们助念的居士,也是一样。)但在那个时候,如果念经的人既不能明观等持,也不具足清净戒律与誓言,而且口说绮语、心思散乱,结果中阴身知道了,便对这些人生起邪见或嗔恨,以此为缘,中阴身自己将堕入恶趣。

因为中阴身是有神通的。某些中阴窍诀说,中阴身比正常人聪利九倍,对我们的所念、所言、所行都很清楚。所以,为亡灵念经时,要格外注意。

你有生圆次第的功夫,是最好的,对亡灵最有利;没有的话,只要心怀慈悲,以诚信仰赖三宝,这样念诵的利益也极大。否则,若是因为念诵者自己的过失,让中阴身堕落了,那就像华智仁波切所说:“这类上师或僧人,有还不如没有的好。”因为,若不是这些人,中阴身最多飘来飘去,不至于堕落,但这些人的不如法行为,却让其堕落了,非常过分!

对亡灵来讲,这是最要紧的时刻。但有些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打电话,寺院的规定不管,该念的经也不念,只关心自己的那点小事。如今21世纪了,传统消失了,发达的科技把什么都冲击了,连佛教也不例外。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有正知正念,念经期间最好关掉电话,不要说闲话。那些话,等念完了再说也可以。

对于有智慧的人,提醒一下就明白了,一生都会如理如法;但业力深重的人,因为太愚痴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也不一定起作用。

总之,念诵时一定要清净,不仅不能说绮语,而且还要随文入观,专注所缘。因为密宗仪轨都是“明观生次词句门”,就像世间开会用的章程一样,修金刚萨埵、阿弥陀佛等生圆次第的仪轨时,都要靠词句来观修。

可是,有些人只重视腔调,“明明、观观、修修……”,吟诵得倒是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但该观的不观,对所缘毫不专注。

不仅如此,仪轨念完以后,一到最关键的讽诵心咒时,很多人的心情顿然放松下来,端坐的姿势也成了东倒西歪。有的人甚至吸起百恶之源的烟草[9],谈论“沟头沟尾”的无聊事件,开启了众多绮语伏藏之门[10],手上也像捋黑色肠子一样[11],空空地数着念珠。就这样,把一天都混过去了。

到了下午时分,抬头望望天空,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念供养咒“班扎布白得贝……”,吹打法器发出巨响,将仪轨念完。

这种讽诵仪轨的方式,简直是形象中最低等的形象,做诸如此类的形象佛事,真不如以清净心念诵一遍《三十五佛忏悔文》或《普贤行愿品》。因为,这些念得清净的话,只要如理如法,时间短一点也加持很大。

不过现在还行,“金刚萨埵法会”、“普贤云供法会”,大家积极参与不说,也都很认真。城市里的居士也同步在修,听说安排得很好,大家聚在一起,非常整齐,而且念诵期间也不说话,直到念完《普贤行愿品》。这样就很好,不管念什么,禁语是有必要的。

否则,有些上师或僧人,依靠不清净的念诵及形象的仪轨,不仅将亡魂引入恶趣,对活人做佛事也是弊大于利。这类人享用信财的话,确实好似食用炽燃的铁丸一般。

以菩提心摄持念诵是关要

● 不离菩提心

享用信财、亡财者,无论是上师还是普通僧人,都应在清净念诵的同时,不离菩提心,这才是关要。

切切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肉块大小、油饼薄厚等供养的好坏上[12],而应当尽心饶益那些病人或死者。现在他们正处于紧要关头,倍受痛苦、无依无怙,所以,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以慈悲菩提心摄持,专心致志地念修生圆次第。

当然,前面也说过,有这种境界最好,没有的话,只要满怀慈心悲意,身语意三门集中精力地念诵仪轨,并尽量跟随词句思维,做到发音正而清晰。这样,依靠对三宝无欺谛实力的信心和定解,依靠皈依处三宝的大悲力,再加上无欺因果的威力以及菩提心的无量功德等,必定会使病人或死者受益匪浅。

这一点一定要记住!特别是为人助念的人,不是活佛、上师没关系,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发心清净。只要你发心清净,就像佛经中所说,即使一个人在亡者身边为他念经,他也不会堕入恶趣。

因此,为病人,可以念些药师咒、《心经》、《金刚经》等,除了定业,连药师佛亲自现前也无能为力以外,必定对他有利;为亡者,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名号及种种经典都行,也必定能遣除他的恐惧和痛苦。

总之,当这三种力量——我们自身清净菩提心的力量、三宝的大悲力、因果不虚的威力聚合时,就如由三种植物配成的良药一样,绝对能利益到众生。

● 于人垫上净己障

在利益众生的同时,其实修行人自身获益也是最多的,所谓“于人垫上净己障”。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坐在别人的坐垫上,为别人念经,但却净除了自己的罪障。这是非常珍贵的道理!你是修行人的话,可以说,这是不可以不了知的真理。当然在《前行》里,这种道理很多,不过,若是你一带而过的话,也就忽略了。

因此,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地为别人修行,念经、诵咒、修法……你这样去做了,将众生安置于解脱道上时,你的罪障也就清净了,二资也就圆满了。

当然,一般人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即使是某些公认的贤良上师或僧人,应该也是明晓因果的,但就是因为害怕享用信财、亡财的过患,连对病人、死者作个加持、回向、发愿等,也都不肯。这真是已经断绝了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

但现在这样的人还不少,“我不摸钱”、“我不跟人结缘”……若不是有特殊密意的话,这的确是失坏菩提心的表现。你也知道众生可怜,需要加持,但就是呆在山里不出去,谁都不见,这也不一定合适。

自我保护得太过了,也不见得是好修行人的标志。尤其是大乘行人,跟谁都“隔离”着,也没有必要,只要你把握好尺度,为别人作个加持,也是有利无害的。否则,一种行为到底的话,利弊功过,也不好说。

当然,这也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付出。完全付出的话,恐怕只有大菩萨才做得到。像上师如意宝,病得最严重的时候,还继续给人加持、摸顶,就算在医院里,等着拜见的人也是排着长长的队。这种菩萨精神,的确是非常伟大的;而与大菩萨结缘的人,哪怕一面,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而我们,和人接触的话,假如能给人带来一点利益,也是可以的。其实反过来说,交往一下,自己的一些小问题也能被发现。否则,有点境界,就跟谁都不接触了,久了以后,搞不好会出大问题的。以前就有这样的,一个道友闭关好多年,但一出关,跟谁都格格不入。这样的话,我看还不如多跟人结缘,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

其实,这种机缘是很难得的,如果你知道利他的功德,就不会舍弃它了。

● 只重视自利者不得自利

很多人之所以舍弃利他,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为自己做的,才是自己的功德。

虽然道理不是这样,但那些过于注重一己私利的人,为别人做点什么,是很不情愿的。他们到了施主家以后,在大众行列中,需要为施主家念的经不念,反而取出自己那黑乎乎的念诵集,认为自己的诵经功课不能间断,所以装模作样地念起来。

他们对自己的一点点念经、诵咒,竟然如此认真谨慎,认为只有自己念诵集里的内容,才是最珍贵的,只有念这些,才是为自己积累资粮,完全净除自己的罪障以及享用信财的罪过,而在为施主家念诵的大众行列中,却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全然不考虑那些本该救护的众生——死者或活人的利益,这是很不应该的。

太重视自利的人都是这样。像现在的有些发心人,他把发心当成是给上师、给别人做的,随便应付一下就过了。但对自己的念诵、修行格外重视,认为这些才是自己的,这些才值得认真。

其实完全错了。你不愿为他人念诵,不愿为众生发心的话,断了慈悲菩提心不说,就算以后明白了,要尽力净除享用信财的罪过,但以自私自利的恶心,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最初就能以慈悲、菩提心为本,在不离开利益众生的动机下,尽己所知、所能,诚心诚意精进修行,那么,无论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到他人家里去观修生圆次第、念经、诵咒,都没有丝毫差别。也就是说,在远离私欲、一心利他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而念诵、发心,乃至行持一切善法!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这里只讲中脉,《文殊大圆满》等其他修法多讲三脉:中脉、精脉、血脉。中脉位于中央,四轮脉瓣全部与中脉相连。

[2] 四喜智慧:《上师心滴》、《杰珍大圆满》中分别有说明。

[3]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法贤译,经云:“萨埵金刚菩萨真言曰:唵(引)萨埵嚩日哩(二合)吽(引)。”

[4]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般若译,经云:“是时如来,入一切诸佛普贤菩萨三摩耶出生金刚萨埵广大威德三昧,从定起已,于自心中出生秘密真言曰:唵(一) 缚(去) 日啰(二合)(二) 萨 怛婆(二合)(三)。”

[5] “班扎尔”(2#),两个字算一个。

[6]  四种持明:异熟、寿命自在、大手印和任运持明。

[7]  那达:代表法界的一种符号,观修生起次第时需要观想。

[8] 多年前汉僧在学院的经堂。

[9] 当时华智仁波切在世时,藏地有些寺院有这种现象,现在蒙古一带的汉传佛教以及汉地的道场中也有。

[10] 绮语伏藏之门:指讽刺那些言说各种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

[11] 所谓“捋肠子”,就是光顾了说话,手在念珠上一划而过,根本不是计数。

[12] 以前,藏地施主请僧人念经时,常常供养肉块和油饼。


{返回 大圆满前行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六节课
下一篇:《前行广释》思考题 第105~125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六节课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八修法~第七十六修法)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八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二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五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专心一意[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抓住机会让自己解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置心一处困难,上坐觉得体内到处壅塞不通,心被牵引。[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变化[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从佛教医学看佛教[栏目:佛教与医学]
 第一章 佛是宽容 天使的翅膀[栏目:日常的佛心]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毗婆舍那禅 第四章 四念处禅修法[栏目:恰宓禅师]
 「打七」与「赵州茶」的意义[栏目:惟觉法师]
 禅,是一款艺术[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