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释迦牟尼佛传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星云大师 著
{返回 释迦牟尼佛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434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印度是一个文化古国,因为群雄拥兵自重,在思想界方面是极其发达,要知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界,正有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三千年前的印度思想界,虽是非常发达,但又陷入十分混乱的状态。因为,婆罗门教把传习赞颂和仪式,认做是一种专有的东西,把文句定得十分详密,义理说得十分幽玄,形成一种繁琐的神秘作风。他们处处称天意做事,任何事件都含着秘密。人民的智识总是要发展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脱离神话,走向理智去探索。后来有自然派的哲学兴起,就宇宙物质方面加以说明的,如地论、水论、火论等;另有一派,就宇宙抽象观念方面加以说明的,如时论、方论、虚空论等。从此各种思潮纷纷起来,复杂到极顶,一般人民,更是给这搞得混淆不清。在这个时候,很需要宇宙的究竟真理指出人生应行的大道;在这个时候,很需要有一种圆满的革新宗教。佛陀生在这个时候,像一粒定水珠一样,把一塘混浊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指示徘徊在岐途上的人们一条应行的大道。

  因为那时的阶级制度的不平,人的思想和生活极端的不自由,意志薄弱的人,在这阶级制度之下,感叹身世的不幸,多倾向消极方面;意志坚强的人,就对古宗教起了疑惑,暗地里发生了反动的思想。加之婆罗门教徒,专横暴戾,处处丧失人心。因此人们大都走上了两个极端的思想,一个是顺世享乐,一个是遁世苦行。顺世享乐的物质乐观主义,偏入于有;遁世苦行的精神厌世主义,倾向于空。这是当时思想界的矛盾,佛陀生当在这个时候,眼看着这思想界不正常的发展,他就尽力的排斥这两种偏左偏右的思想。佛陀成道后对人生的说法,不偏于物质,也不偏于精神,而是发自一种缘起中道的思想。这种思想演为教说,救了当时的印度,也救了千万年后的我们。


{返回 释迦牟尼佛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章 佛陀的家谱
下一篇:释迦牟尼佛传 第二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四章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释迦牟尼佛传 第二十章 降伏魔军与魔女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六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十九章 伽耶山太子修行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五章 毘舍佉大心布施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九章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章 最初的迫害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三章 迦毘罗城的悲运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章 佛陀的家谱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F 六、黑比丘经[栏目:界定法师]
 因果教育是佛法的基础课(柳亚军)[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般若灯论释卷第七[栏目:龙树菩萨]
 《妙法莲华经》浅释—劝持品第十三[栏目:法闻法师]
 《盐块经》二[栏目:玛欣德尊者]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栏目:佛教与孝道]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八二)[栏目:杂阿含经]
 目犍连(神通第一) 试听佛音远近[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礼仪环保手册 四、日常礼仪范例[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