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披奉如来戒 住持法王城--乞请受戒的办法(性妙)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7

披奉如来戒 住持法王城--乞请受戒的办法

性妙

一、为什么要乞受三坛具戒?

“戒是无上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出家人不求人天福报,要追求的就是涅槃寂静的根本解脱和续佛慧命住持三宝。因此每个出家人乞受三坛戒法,是今生修行中的最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趋向自在涅槃宝城的重要一步。受戒是为了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品行道德,以达到防非止恶,见性成佛的目的。

二、怎样才能受戒?

受戒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的大事。在律藏中世尊有着郑重的、严格的谆谆教诫外,随着社会的变化,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东西,也该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所以现在求戒的沙弥(尼)还必须达到下面的要求才有资格向传戒寺院报名乞求受戒:(一)必须是信仰纯正的沙弥(尼),要爱国守法(没有任何法律纠纷)。(二)六根具足,身体健康(包括无生理缺陷)。(三)年龄须在20至59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剃度后在寺院修学达一年以上(尼二年以上)。(四)必须持有有效身份证、度牒和当地佛教协会及所在寺院的证明信。(五)能够背诵《朝暮课诵》、《沙弥十戒》和《毗尼日用》。(六)跨省求戒,必须有常住寺院所在地省佛教协会、县市宗教部门及常住寺院开具的证明。(七)香港、澳门、台湾及境外求戒者,还须携带有效证件,以及所在地有关团体、寺院的介绍信,由传戒寺院经省佛教协会商得省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报中国佛教协会备案后,传戒寺院接受报名。

报名后,在登坛正式秉受戒法之前,除要师从十位引礼大德学习日常行止摄持威仪的规矩外,还要在阿闍黎前恳切至诚,按照戒律的要求进行遮难的问答,通过之后的沙弥(尼),方可最后登坛圆受具戒。这些都是祖制佛规,不可有丝毫偏废和半点的马虎,其具体的内容在此暂不赘述。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受戒就要学戒、持戒,《十诵律》云:“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可学经论”。受戒的目的重在持戒,持戒就是要消除生死旧业,长养法身慧命,“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持戒就是要加强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力,应当是积极的,自我的行持,而不是去做别人的监护人或警察。别人的善行是我们的“老师和尊长”,别人的错误是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观回照,对他人善意的劝告就是依戒如法的羯磨,切不可因他人的过失而助长了自己的贡高心、骄慢心,更不能四处张扬幸灾乐祸。持戒就是要使自己轻安、僧团清净,持戒就是要令佛法久住饶益众生。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遮戒与性戒
下一篇:律宗祖庭——净业寺(杨作舟)
 《百丈清规》初探(智海)
 初学菩萨不能忽略律仪戒
 虚云大师捍卫佛教戒律(张一鸣)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默雷)
 律宗的基本经典与理论(蔡惠明)
 戒律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佛教的戒律观
 戒如宝 求无厌(心慧)
 戒律的开遮持犯(荣圆)
 沉寂后的挺立:清代的律学和律宗(王建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建丛林漫谈——以我在福建出家生活为线索[栏目:济群法师]
 慈济心灯·夏之卷[栏目:慈济心灯]
 天心明月 14.茫忙与恬闲[栏目:果煜法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节 四大师[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余秋雨:佛教与我的生命俱在(《凤凰周刊》独家专访)[栏目:其它]
 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栏目:惟觉法师]
 结果会立竿见影[栏目:太阳我的心]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栏目:黄念祖居士]
 业的因缘经[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三人施设[栏目:人施设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