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日本佛教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李贺敏)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1

日本佛教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  李贺敏

日本佛教于公元538年(一说552)自中国经朝鲜半岛公传以来,虽然经历了日本侵略我国的抗日战争等不幸历史,若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可以说两国一直是友好的,而且这种友好从未中断过。由于日本天台宗的传教大师最澄(767-822)、真言宗的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临济宗的荣西禅师(1141-1215)、曹洞宗的道元禅师(1200-53)等人唐、人宋求法僧以及我国鉴真和尚(688-763)、隐元禅师(1592-1673)等的东渡弘法,对今日的日本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佛教不仅东传,实际上还受到日本佛教的许多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其中,被誉为观音菩萨道场的浙江普陀山是由日本僧人惠萼开创的,他成为普陀山的开山祖师。

惠萼曾前后三次人唐求法。唐大中十二年即858年,惠萼第二次人唐求法,参拜五台山并准备将一尊观音佛像请回日本。谁知在回国的海陆途中经过普陀山时,船受阻,难以前行。当时惠萼心想,这恐十白有违观音菩萨不肯东去之意,于是下船将观音像安奉于当地张氏私宅,后来在此建一小庵,初称“不肯去观音院”,也就是现今普济寺之肇始。现在,普陀山吸引着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佛教徒前来参拜。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6年4月16日,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云集普陀山,共同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通过了面向全世界、致力于和平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普陀山宣言》,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由一介日本人唐求法僧创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的确不可思议。这是因为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期,高僧和博学之士辈出,却没有一人成为普陀山的开山祖师,而竟由一位日本人唐求法僧人开创观音菩萨道场,改变了普陀山的历史,充分说明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佛教界的交流的确非常重要。引用佛教的一句话来说,此乃因缘使然。

到了近世,中国佛教日渐衰微。在南京创办金陵刻经处并出版、普及佛经而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中兴之祖”的杨文会(1837-1911),于一八八O年四月廿六日在欧洲担任外交官期间,在异国他乡的英国伦敦,与正在牛津大学师从着名的马克斯·缪勒(F.MaxMuller,1823-1900)教授学习并研究梵文、留学期间出版震惊欧洲的《大明三藏圣教目录》(俗称《南条目录》,1883)、被誉为“日本近代佛教学鼻祖”的南条文雄博士(1849-1927)相识。自此,二人三十年内互相通信达七十七封。糊U是杨文会在南条先生的协助下,从日本引进并出版已在中国佚失多年的近三百种佛经,带来了复兴和发展近代中国佛教的契机。

可以说这一交流本身,是自隐元禅师东渡日本以来,实际上已经中断了近三百年之久的中日佛教交流得到延续,意义深远,无疑将永载中日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史册,应予以高度评价。这再次以历史事实说明了与国外佛教界交流的重要性。

时至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两国的佛教交流虽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陷入困境,但日本佛教界通过先后发起收集并送还中国战争殉难劳工遗骨活动、“日中不战之誓”签名运动、纪念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年纪念活动等,有力地开展了双方的佛教交流,同时先后成立了“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1967)、“日中佛教友好协会’’(1974)以及“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1994)等对我友好的佛教团体与窗口。特别是后者为拥护中国佛教协会已故前任会长赵朴初居士(1907-2000)根据东亚佛教友好交流的历史、创造性性地提出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的伟大构想后成立的。十余年来,三国佛教界已经轮流举行了十三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积极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佛教交流。

2006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更在多年来成功主办“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的基础上,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一道共同主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迎来了中国佛教的最好时期。然而,回顾历史,中国佛教界得以战后第一次出席世界性宗教会议,还应感谢日本立正佼成会前任会长——庭野日敬先生(1906-1999)的大力协助。

1974年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庭野先生第一次访问了北京。在进行的一系列会谈中表示:“在不久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此表示衷心的忏悔和道歉。”赵朴初会长马上回答道:“中国和日本之间不是有着长达2000年的友好历史吗。由此看来,那段不幸的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就像恩爱夫妇间的吵架一样。”闻听到赵会长一字千金、举重若轻的话语,庭野先生深深地被中国人民的宽大胸怀所震撼,并把赵朴初会长的话称为“宏大思维”。他深有感触地说:“正是这种‘宏大思维’,才能产生出世界宗教领袖会议所必须的、最重要的、真正的和平。”

因此,1979年,在“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WCRP)”的主要创始人——庭野日敬的鼎力支持下,包括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在内的中国宗教和平代表团,超越意识形态、国家、宗教的不同,出席了第三次“WCRP美国普林斯顿大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在世界的首次精彩亮相。

在与外国佛教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仅仅认识到这种交流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拥有宽大的胸怀和一颗宽容之心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建立起信赖关系,加深双方的友好。

以上,我讲了三个实例,主要是想说明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佛教并向世界弘扬佛法,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在交流的过程中,更不可或缺的是具有一种宽广的胸怀。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和谐社会与佛教中的大和合一致(田东辉)
下一篇:十九世纪末期中日佛教交流史的研究——南条文雄与杨文会的相识日期考(李贺敏)
 真言宗(明旸)
 随感二则(法宏)
 敦煌经卷在国内的散失(吕沛铭)
 舞蹈《千手观音》获奖的启示(肖尧)
 佛学的物质观(刘先和)
 不屈的生命(释梵果)
 觉知者(彭贤)
 少欲知足 美满人生(李豫川)
 建设人间佛教(星云)
 梵书时代神格的升沉(于淩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三轮体空是什么意思?它跟无为法有关系吗?跟《金刚经》有关系吗?[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慈悲心[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金陵刻经处与近代居士佛教[栏目:林克智居士]
 如何掌握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却殿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不再言累[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第二十六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专修金刚萨埵可不可以?这对现世和未来有什么好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出家人可以用信财和自己得到的供养来赡养父母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云栖别钞 僧堂[栏目:释门法戒录]
 相应59经 生起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