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垢不净
 
{返回 依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59

不垢不净

依空法师

《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把黄金丢到污泥中,不减它的澄黄本色,我们的本性也是如此。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舒亶断章摘取苏轼诗语,大兴文字狱,举发东坡四大罪状,抨击他讥切时政:“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山村〉),讽刺朝廷禁盐峻急,以致偏远地区人民无盐可食;“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山村〉),讥嘲新法青苗、助役的施行不当,贫民无法受到妥善赈济;“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终无术”,不能修明法制;“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看潮〉),诋讪当朝不知兴办水利,体恤民瘼。苏轼因此被捕入狱百余日,史称“乌台诗案”。后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是个定员以外,不得签署公文的散官,并且不可擅离黄州,形同今日的软禁。东坡有诗:“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他因为诗文而名满天下,却也因为诗文而获罪招祸,虽然明知“人生识字忧患始”,但是谪居黄州时期的创作,诗风娴熟,渐入化境,〈定风波〉、〈念奴娇〉、〈前赤壁赋〉等名篇,都作于此时。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从黄州直至后来岭海时期,随缘旷达的佛学思想,始终是苏轼摆落苦难,安顿生命的良方。

元丰七年,东坡离黄州,到泗州,浴于雍熙塔下,作〈如梦令〉二首:“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身垢容易洗涤,心垢难净化,其实垢净与否,实为主观价值判断,心垢若除,身垢自然蠲除,所谓“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譬如浮云蔽日、明镜蒙尘,未曾减损丝毫光芒;拨云日现、拂拭尘埃,也未曾增加任何澄澈,只不过显现原来自性清明。《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把黄金丢到污泥中,不减它的澄黄本色,我们的本性也是如此。《六祖坛经》:“一具臭皮囊,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如何做功课。”身如臭皮囊,是大块假借我们以呼吸活动,不必执着,不必刻意,不妨心怀喜悦,学习佛家游戏三昧态度,各尽本分,揩背人轻手挥肘,澡浴人轻松但洗,相互享受,成就因缘,自度度人,相应平等。人间的一切荣辱,何尝不可作如是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既能入其中,又能出其外。东坡这二首词,诙谐中含意境,浅白中富深意,严肃中带关怀。后来从岭外北归时,作〈次韵江晦叔〉诗以自况:“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表明政治的构陷打击,无碍自己光风霁月般的生命,颇有寒山“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的禅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他:“有如参禅悟道之人,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也。”实为中綮之言。


{返回 依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牛图
下一篇: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不垢不净
 無常是常
 十牛图
 佛教要发展 需要两序大众共同努力
 佛教因缘观的人生智慧
 钟声里的禅趣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运用现代传播方法 让佛法走入人间
 心中的警报系统
 在微细的爱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修人身难得对于修法的意义为何?[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禅林清韵佛教诗集[栏目:佛教道歌诗词]
 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栏目:陈坚教授]
 印光大师示寂记[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无量寿经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与观经下下品是否矛盾[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感觉吸气时鼻孔是冷的,全身也是清凉的,呼气时鼻孔是热的,全身也发热。[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183.樟树神求受戒 Being aware that a camphor spirit sough..[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增支部1集29经[栏目:增支部1集]
 师父当初是如何发愿的?[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