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7
 
{返回 印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0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7)

 ◎ 印海 著
 
须达长者,与三千优婆塞俱。

在家二众中,一近事男众。近事者,以皈依三宝后,常能亲近三宝,奉事三宝,除去家庭、社会之事务外,应该保留一些时间、精神为三宝服务,培养求福增慧的功德。佛法的兴隆,并非全靠出家众之住持,亦赖在家二众大力卫护,尽一分为佛子之义务!如同须达长者舍金购园,请佛演化佛法,利益人群,净化社会人心,提高人们道德水准,使人人能离苦得乐!须达即前序文中所说给孤独长者,他以宅心仁慈著名,德重望高,为众人所尊敬,故称长者,他亦感召佛光照瞩,与三千男居士同来佛所。

毗舍佉母,与二千优婆夷俱。

二近事女众。优婆夷是在家女居士,佛教信众中,她们信心深切发心护持三宝贡献很大,而且也占绝大多数,佛教法幢能够到处建立,出家二众能够安心修学宏化,在家女居士的功德实不可磨灭。佛世的毗舍佉母居士亦是女居士中佼佼者。毗舍佉,此云黑鹿,从儿得名,名毗舍佉母。由于她的三业清净,修持有素,信愿真诚,供奉三宝,常常亲近出家比丘尼众及大阿罗汉尼,这一次佛陀说法,她亦带领二千优婆夷众来到佛所。

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婆罗,与其眷属十六菩萨俱。

以下有二类大菩萨众,第一以跋陀婆罗为上首。菩萨具足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有觉悟义,萨埵是有情义。总括说:菩萨是智悲双修上求大觉,下化有情的大心人。若能以智上求果证,以悲下度众生即是菩萨。中国人误解佛庙所供奉泥塑木雕佛菩萨像就是菩萨,不知那只是代表性的象征,并非真实,真正菩萨是上求大菩提果,下救众生苦者才是名符其实的菩萨。因此一位菩萨需要有大志愿,大能力,因有大志愿才能上求,因有大能力才能下化。故萨埵又含有勇健义。又约智慧体用说:菩提是般若体,萨埵是方便用,有体有用,才能利乐一切有情。下化众生要有方便,以众生根性、好乐、烦恼不同,必需以种种方便才能摄化,但此方便不能离开般若智体,否则所作所为成了世间法,与佛法亳无关系。摩诃大义,萨即萨埵,如前文所说。此一法会中菩萨都是位居十地法身大士,大菩萨不同于发初心的菩萨。梵云跋陀婆罗,跋陀此云贤,婆罗是护义。全译为贤护,一切菩萨名称以德立名,以菩萨各各皆具有特殊德能。跋陀婆罗具大“贤”德,待人对事合情合理,同时又具有“护”念众生的悲心故称贤护。他的同愿同行者有十六大菩萨亦来参加法会。

文殊师利法王子,与其眷属五百菩萨俱。

第二类大菩萨以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此云妙吉祥。鸯掘摩罗经说:此菩萨是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是七佛之师,释尊往昔曾听文殊菩萨开示发心修学佛道。菩萨神用广大不可思议故称“妙”,佛弟子们若能礼敬三宝,作种种有利人群功德事业,菩萨皆能冥中加被护持,降大吉祥,俾能如意自在,故称“吉祥”。法王子者,佛陀于法得大自在,故称法王,今称文殊为法王子者,因文殊久应成佛,而发心愿在菩萨因位,于诸佛出世之时,在大众中起领导作用,绍隆佛种,荷负如来家业,使佛法能久住世间,为佛之嫡子,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亦与五百菩萨眷属来临法会听佛说法。

此一法会中分为两类大菩萨众,前跋陀婆罗所领导诸菩萨众为大悲众,这类菩萨为大智众。又文殊是现今圣众,跋陀婆罗为过去圣众,又前十六大菩萨是已位登十地之法身大士,今文殊所领导诸大菩萨皆为绍继佛位之菩萨,因有如此差别因缘,故分为两大类之菩萨众。据法华论说:跋陀婆罗等十六菩萨,“威仪不定,具种种行”,故另别列。

释尊每次说法,在大众聚会时,经中皆先标列声闻众,后彰说菩萨众,因声闻等众形同释尊出家,现比丘身,又常亲近佛陀座下,同居一处,今为欲令诸菩萨对诸声闻舍去憍慢,心生恭敬,所以将声闻众多标列在前。   


{返回 印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8
下一篇:《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6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7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3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2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2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4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1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7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
 《七塔寺人物志》序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330、士应真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三 毗婆舍那颂[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菩萨忏罪文〔三十五佛忏悔文〕(喇荣 显密日诵集)[栏目:忏悔文与忏悔修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一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相应10经 瞿迦梨迦经[栏目:相应部 6.梵天相应]
 五百罗汉 275、利婆多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做什么要像什么[栏目:不急不急·星云大师]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栏目:徐恒志居士]
 修行净土应具次地道和诸多方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History of Chan Buddhism Previous to the Times of ..[栏目:A Buddhist Bibl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