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宗修持—至易又至难(刘元齐)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4
禅宗修持—至易又至难

刘元齐
 
佛教之修持法门种类极多,其中禅宗修持法门独具特色。这种特色,概而言之,就是至易又至难。

禅宗修持是至易的。

比如,禅宗主张“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这样,禅宗修持只在一念之间,这个入手处可以说是至易的。正如孔子所云,“我欲仁,斯仁至矣”,禅宗修持也是只要你一念平等智慧,就是成佛作祖。而且一般佛教宗派所重视的戒律、禅定、读经,在禅宗这里都可以“放松”要求。如禅宗主张,“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不用修禅”,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表面看来,禅宗不重视戒律、禅定,读经,这样修持好象是很容易。其实,这只是禅宗的一方面,禅宗还有其至难的一面。

比如《坛经》在结语处,对禅宗修持法门的被传授者要求极高。《坛经》云,“誓(愿)修行,遭难不退,遇苦能忍,福德深厚,方授此法。如根性不堪,材量不得,虽求此法,达立不得者,不能妄付《坛经》。”可见禅宗法门不易修行。

为了进一步认识禅宗修持事实上要求极高,我们可以看一个禅门故事。话说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一日去参谒鸟巢道林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恁么道。”师曰:“三岁小儿道得,八十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深有所悟。这则故事表明,知道教戒律并不是最难的事,有些道理三岁孩儿也许都知道。但到八十岁,一个人都不一定能将其中一句话落实到心上。人往往波波度一生,对佛法精义却未得半点受用。

禅宗认为,此心地如果真正变化了,人的气质、行为甚至骨髓都会根本改变。此殊胜正果,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呢?曾有人问曹山本寂禅师如何修持佛法,师曰:要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得一滴。可见,要使此心转变,需要一种多么严肃而刻苦的精神啊!

其实禅宗祖师们的修持是很艰苦卓绝。禅宗始祖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二祖慧可修头陀行,和早期禅僧一道,严守乞食等十二项规则,甚至不定居一地,以免引起贪恋。可见艰苦修行是禅宗之一特色和风气。禅宗所重,正是实质,正是真正的修持,以求得真正的受用,这里容不得任何的虚假和怠惰。

然而,禅宗发展到后期,有些禅师对于禅宗修持法门产生了错误的看法。他们往往只看到禅宗平易的一面,但看不到禅宗要求至难的一面。后期禅宗中相当一部分人以为任心即是道,当下即是,甚至认为恶也是佛性。因此他们主张不别善恶,无作无修。无论这种主张最初意味是什么,这咱说法事实上导致了相当多的人认妄心为真心,走向懈怠和放任。禅宗的质朴、艰苦禅风逐渐失去,险怪、轻薄之风流行于相当多的丛林,终于禅宗逐渐走向衰落,到清朝中后期濒于绝灭之命运。

总之,在当今禅修再次流行之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禅宗平易一面背后还有艰苦的一面。应该继承禅宗质朴、高峻的正统禅风,走出媚俗、险怪的误区。只有这样的禅风主导当前的禅修。当前的禅修才能有一个发达的前景。
 

禅刊 1995年度第四期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太虚大师之禅(邓子美)
下一篇: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刘保金)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袁经文)
 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刘保金)
 走自己的路——谈谈对禅的粗浅认识(圆明)
 马祖道一的禅法宗旨与求证方法(苏树华)
 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
 禅林狮子儿 慈明禅师行实录
 禅宗祖师公案选
 禅的探微(月溪禅师)
 坐禅和意识(东郁雄著 陈建华译)
 欣赏禅诗 须了禅境(刘寿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栏目:月悟法师]
 07-053菩萨圆满般若波罗蜜[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栏目:所依经典·密]
 有人说,每天晚上放《地藏经》给众生听,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听,对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相应48经 祇树林经[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习气之害[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当前僧伽教育的内涵(惠空法师)[栏目: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