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祥”的价值(本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2

“安祥”的价值

福建 本源
 
禅是什么?这是难以用语言、文字能够讲清楚的问题。对之,人们只能从心的蕴涵中,去施设思惟静虑时的种种境象;或者是,从追求启发潜意识的内证工夫上,去剖析精神与物质的本来面目,依此玩味禅的真谛。所有这些,包括理论方式和实践方式,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如何圆满地去表达禅的本意,这是人间佛教的需要。耕云先生的著作《安祥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而的概念,这就是“安祥”。

“安祥”一词,出自我国古言名相。东汉文人蔡邕《与何进书荐边让》云:“安祥审阅,守持内走”;意“谓言语行动从容自如”。(见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1001页)禅的本意即曰“定”,其作用谓“善心一境性”。可见,以安祥去概括定的语义,并融会禅的本意是确切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遵循这个原则,安祥之禅符合人间佛教的意义。

安祥是一种心态,它规定并制约着人的思想行为,使之朝着人生价值的方向发展。这正是佛法的着眼点,亦是安祥的可取之处。当我们把佛之法遁于人的关系中,去分析它的价值时,此时,人对法有二种不同的把握方式:一曰“比量”、二曰“现量”。《安祥集》说:“比量就是借思想、文字、逻辑推理而产生的一种形式;也就是靠慎思明辨来了解、说明法,这就是‘比量’。如果我们无须透过慎思明辨,而当场将法和盘托出,真接感受,这就是‘现量’。”意思是讲,若我们以比量的方式去把握法,那这个法无非是概念的承载物,它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外在的,因此是不可能达到究竟和谐的;若我们以现量的方式去把握法,那这个法则是心境直观感受到的东西,它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内在的,因此是终可能达到究竟和谐的。初祖达摩告示二祖慧可那所谓“安心”即禅的道理,指的便是把法安置在现量的心境上。这样的心境在人的思想行为中,表现为何种心态呢?安祥之概念的意蕴,对于表达这样的心态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故“安祥是法的现量”、“安祥是禅的生命”,此言不差。

佛教教人的目的,就在于“弃迷开悟、离苦得乐”。弃迷开悟是谓禅的境界,它反映于人的思想行为上则表现出对人对事、于情于理,皆是有正确的感受。如何才能够获得一切之正确感受的心态呢?《安祥集》说:“那就是一种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有攀缘、没有矛盾、离开一切执着、一切相对底调和、统一的心灵状态。”对此,我们只有归结于“守持内定”之安祥的功夫了;当然,这种观点或立场是以价值判断的哲学范畴为出发点的。
佛法是追求真理的教法,亦是显示生活最高艺术的教法。佛法之真理追求,唯在内而不在外。这个“内”,就是心之诸法实相,它表现为“与真理相契无间之豁然大悟”的禅的终极境界。这样的境界是与人的情操、理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此乃佛法的真精神。人毕竟离不开生活着的环境。把人生活着的环境改造成为真、善、美的世界,这是所有人共同认可的道理。而这个道理首先要求人自身也必须具备着真、善、美的精神,生活的最高艺术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赋予精神以真、善、美的最高生活艺术,有必要扬弃心、物分道的二元观念。只有这样,心物二者才能够在人及其生活着的环境范围内统一起来,使之共同遵循真、善、美的准则而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携手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心灵的安祥是必不可少的。它那内无所思、外无所求的情操,它那如如不动而又“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理趣,理所当然可做为功利欲的弃污剂。有仁者论及可用孔孟儒家之道的学说,去抵制西方腐蚀思想的影响,这当然有可行之处。务必看到,西方的弊病主要表现于物质高度发达而精神极度空虚,若穷其究竟则是人的功利欲太盛之故。然而,孔孟之道亦有功利的存在,如“学而优则仕”、“刑不上大夫”的教条,不正是驱使人的心灵延着功利欲的方向发展吗?用孔孟之道去抵制西方之腐蚀思想,终会在功利的问题上闹出矛与盾打架的是非来,是终不可取的。为此,耕云先生的《安祥集》为世人奉献出一颗智慧的心,这就是“安祥”的价值之处。你要寻求感觉之美吗?你要寻求感受之美吗?你要寻求永不枯竭的幸福吗?那就体验实践一下安祥之禅吧! 
 
禅刊 1990年度第二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对安祥禅的体会(斯朋锡)
下一篇:止观法门(普明)
 把修行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海天)
 《百喻经》札记三则(李威霖)
 法的洒脱(白云禅师)
 手指非月(一行)
 说方便(梁晓虹)
 现代人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李元松)
 要舍得 要放下
 汉传“安般念”传承考(覃江)
 当今中国第一尼——隆莲法师(李豫川)
 当代出家人的承担(常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课 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不知足的比丘 欲望带来苦恼[栏目:法句经要义]
 2009年万盏法会1·开显解脱道之暇满难得[栏目:达真堪布]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学道求真免无常。[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Practical Insight Meditation - Basic Exercise III[栏目:Mahas Sayadaw]
 菩萨法施的功德[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药师经释义 第二、文殊师利启请分[栏目:法界法师]
 思溪版藏经[栏目:吕澄居士]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2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什么叫做 “四大皆空”?[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