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返回 日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8

佛法的基本知识

慧法师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前面这幅生死轮回图,在西藏一直被广泛地用来作为讲解佛法基本宇宙观的教学工具。十五年问及此事,我得此图,曾撰图说发表于《菩提树杂志》①(此文发表时间约在民国七十年,杂志期次不复记,手边亦无资料可查。)今据此文,做了相当幅度有修正,置城本课题之后,虽不免与前文有些重复及有充当篇幅之市讥,然用不同体裁的鸟瞰,做点点缀,好像也别成蹊径的。尝考这幅图的来源,据《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记载,乃佛陀以目干连因缘亲自教作(后附《毗奈耶》记这文供作阅览)。今图乃经藏土诸先德多次增益订发展而成,虽然,并未违背原意。

这幅图是一个车轮形,寓有旋转不息之意;又像一面镜子,由无常鬼双手抱着,朝向每一个表情,表示让每一有情面对它去做真正的自我反省。

圆图的里面,除轴心外,画有大小不等的三个圆,连轴心共有四个层面。最外一层,画着象征十二因缘的画面;第二层,画有六个不同的世界,此轮回中的六趣;第三层是业力圈;第四层是烦恼圈。这里的解说,先从里面的第四层开始,最外一层殿后。这样的顺序,是依烦恼、业、苦三道和三道流转因缘之理行的。

第一项烦恼圈解说——集谛之一

图的中央的三只动物:一只鸡,一条蛇,一头猪,彼此相互咬着尾巴,这三只动物,它们各代表一种顽强和迫使力量,那就是贪欲、瞋恚和愚痴(以猪嗜睡喻痴)。这股力量,便得人在变化无常缘生无我这种虚幻不实的世界中,始终维持着一个独立不变的自我幻觉,牢不可破。由于这股力量能毒害一切众生,故称三毒;又由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散名根本烦恼;又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故称三不善根。从无始以来,它们就彼此互应瞋那不离地给一切众生做毒害,所以,图画中把这三只象征它们的动物,描写成相互追咬着尾巴。

第二项业力圈解说——集谛之二

烦恼圈的外层,是极复杂难知的业力圈。不过,这里并没有描写各种业力的画面,只是把这个圆圈用黑白两种颜色分成黑白两个半环。黑的半环象征黑业,白的半环象征白业。有情的死此生彼,中间有一中阴地带,是有情被自己的引业驱使,随业的黑白,上生善趣,下堕恶趣的地带。图中,黑色半环里,画着一些人头向下驰向下方;白色的半环里,画着一些人头向上趋向上方。就这样把众生随逐自己的业力从一趣转入另一趣的现象,用特别简单的画面,写意地勾出了个福善祸淫因果规律的轮廓。

第三项六趣画面解说——苦谛

如前所说,业力圈外层的那个层面,所描写的是六道形相。六道是自我表现的六个经验领域。解说这些领域,有时候是以苦、乐相对的方式来进行的。例如解释了最快乐的天道之后,接着要解释的便是最痛苦的地狱道。又,在这六道之中,每一道都画有一帧拿着东西的佛像,这些东西即代表众生在本领域得到解脱或免致堕落到这个领域的特殊方法。

图中这一层上面的那部分,是快乐的天国领域,也就是天道。生在这里的人们有极美好的生活享受,这包括各种足以令人沉迷的美色好声;虽然这些享受是由过去生正信因果,修持净戒和乐善好施所积集的福行而来,但它毕竟是轮回的一部分,等到福业的力量尽了,自我的其他方面终将显现;到这时,他(她)们会出现死亡前的衰相,不但自知福尽将死,而且还自知要投生到哪一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在无比的怖畏和痛苦的交煎下死去。所以,《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中说①(见《大正》三二·七四六下。):

五虽受欲天上乐,终还坠没恶趣苦。

再看这个领域左上角的佛像,手里拿着一件乐器。这表示只有用他(她)们所爱乐的乐声才有将他(她)们从沉迷逸乐中唤醒的可能。如《华严经·贤首品》说②(见《大正》一○·七九上、中。):

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

知诸天众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

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

三十三天闻此间,悉共来升善法堂,

帝释为说微妙法,咸令顺寂除贪爱。

六道圈下面的部分,与快乐的天道正好相反,是最痛苦的领域,叫作地狱。生在这里的人,或受狱卒的斧劈、锯解、杵舂……或受厉狗、毒蛇、恶鸟等的吞噬;或受火烧、冰冻、山压等的逼害,总之,没有一时一刻能离开剧苦的煎熬。这种甚可瞋恶的苦报,主要是种因于过去生自私的瞋心瞋行,若是心地无私慈悲光明,就不会堕落到这里;既堕落到这里,若一念忏悔就会得到佛的慈悲加被,离苦得乐。画中出现在这里的佛拿着火焰,正是象征悲心的炽然。

天道的右边是阿修罗道,有时候也简称修罗道。因为这个领域跟天邻接,城阙宫殿皆同于天,只是被劫波如意树把它跟天隔开。树的根部生长在这个领域之内,开花结果却在天国,为天人享受。这件事,使修罗极其气恼,常常聚众与天人战争,虽饱尝屡战屡败之苦,但无改其好斗之性,仍然用兵不休。佛在这里拿着剑出现,意味着当舍去权力争夺之战,仗智能之剑以破轮回枷锁。

表示畜生道的部分,刚好跟阿修罗道相邻。这个领域的众生,或受人豢养供作劳役和馔食,或为人所捕猎杀害,或是同类相残,弱肉强食,备受其屈服于本能和欲求之苦。它们不能分别善恶是非,完全受愚痴的驱使,为盲目的冲动;故说凡是不信因果的邪见邪行等愚痴之辈,都会堕落到这个领域。所以,这里的佛是手里拿着经书,象征远离愚痴的正知正见。

在天道的左边是人道。这个经验领域里,有快乐的一面;也有苦痛的一面,最容易让人觉察的苦事,如图画中所描绘的生、老、病、死等,因此,也最能激发人的出世觉心。又,由于人特别具有勤勇心、忆念力和修梵行的能力,所以能舍俗出家,依佛的正法教,修习行持证得解脱。画中有二位禅者在树下习定,就是这种写真。这里的佛,持杖托钵,正示人以出家行道之解脱相。

跟人道相邻的是饿鬼道。他(她)们那鼓起的大腹,干瘪的四肢和针般的颈项,表示他(她)们有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和贪婪。贪婪的恶性循环,在这里表示出来的是当他(她)们接近水,水则变成火,接近花果,花果则变成枯枝,遇饮食则有甲士围逐,于是,益感饥渴难忍。由于这种贪苦,是种因于过去生的贪业,非如地狱因瞋业所感瞋果之坚强不转;故有的饿鬼亦能时而一得观音菩萨之甘露略解饥渴。佛在这里手执如意宝,是布施救苦之象征,也是布施离贪不堕此道之象征。

图中地狱道的上端坐着死神阎罗法王。据西藏密教传说,人死经过二七的实相中阴以后,从第三七的第一天开始,便是投生中阴时期。这时期将经过冥界审判的一关,所以,绕着阎罗王的一条道路,两头都和业力圈的中阴地带相连。中阴到了阎罗法王的跟前,可以从他手中那面圆圆的业镜里,丝毫不爽地看到自己生前所造诸业,应趣何处,受何果报。所以,这个判决,不是由阎罗王宣布,而是由死者本人借着阎罗王手中的业镜宣布的。由此可见,佛法看罪、福果报,是自作自受论,不是神权支配论;现生的经验世界,是累积过去生的行为经验的效应,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故不论受苦或享乐,都是自作自受。

第四项十二因缘图说

十二因缘图,是轮回图的最外一层。在这一层里,把像车轮的外围分成十二分;每一分中,各画着一幅不同的画面,以象征各支的意义。

图的上方,画着两个瞎子,后者牵着前者的腰带,彼此摸着前进。这是无明的象征。凡夫本为无明烦恼所盲,再加上恶知识的盲导,致无始以来,浮沉于无边生死苦海中,受无量苦,不得解脱。

上图右旋,次一画面,是一位陶人用陶土在旋转的轮盘上制作陶器。这轮盘就是制作陶器用来范土的车子,陶人只要把陶土捏成粗坯,置于轮盘之上,大力转动轮盘,轮盘在转动后的惯性推力下,手转虽已早停,仍能自动旋转,成为完成陶器之因。这比喻宿生所作的善、恶业,虽已谢灭多时,仍是成就现在罪、福果报之因。所以,这幅画面,就象征行的意义。颂曰:

以无明行故,周回三界中,如彼陶家轮,轮转无穷已。

又次一画面,是一只猴子,从一间空屋跳向另一间空屋。象征有情从此处舍生,无间生起的中阴识,在业力猛风牵引之下,恰像一个性急的猴子,急着寻求他的当生之处,驰往受生。这是识支的象征。故阿毗达磨论师皆共许此识是中阴。

又次一画面,是一个划着船在急流中行驶,象征名色。中阴识及其共生心所受等,亦即所谓“名”的,在入胎时,与父母的精、卵子,亦即所谓“色”的,二者和合成为胚胎,直至出生前六根未满的胎儿时期,在这一时期的五蕴,因为还没有增长乃至圆满为六处,故但名“名色”。画中的划船人喻胎儿,船于急流中疾驶,喻胎儿在母腹中的快速成长,并象征其正独自渡向即将面临的新世界。

又次一画面,是一栋独立的空房子。这栋空房应该开有六个窗户,象征六处。眼等六内处是施设补特伽罗的依处,也是识客的窟宅;不过,识是要在内六处和外六境的相互对待因缘下才得生起,离开六境的对待,识便不生。画中的这栋空房,应开的六个窗户,却未开出又次一画面,是男女触身拥抱之相,这是触支的象征。触的生起,是内六处与外六境二和合生六识及根、境、识三和合的因缘而生。此中,虽说有二和合识、三和合触的次第,但从因到果都在一刹那中成就。男女拥抱,两身相触,正是三和合触的写照。

又次一画面,画一个人被一枝箭插入眼中,人的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眼睛中箭,比身上任何部位中箭的苦受,要剧烈得多,所以,用来象征受支。箭是五欲的比喻,即此,而有欲箭之说,欲箭伤人,甚于洪水猛兽。眼睛中箭,即是喻此;同时,也是诸有漏受皆苦之喻。有颂曰①(此颂是西藏无著喇嘛撰,释如石译《入菩萨行译注》附录收之,见书之第二三○页。):

五欲品质如盐卤,任几受用渴转增,

于诸能生贪着物,顿时舍是佛子行!

又次一画面,是一男一女,男坐女立,女的向男的殷勤奉酒示好,即以此象征爱支。酒色总表境界——五欲境界之任一,夺人慧命,都是如此。然人们于彼,往往渴求无餍。渴求即是贪爱,也是无餍之意。此之贪爱,乃为后身因缘而立。如经说:“爱因缘取,乃至大苦蕴聚集”。又说:“比丘应深思惟,所有诸苦,何由而有?当知皆以身为因缘,而身因于爱。”

又次一画面,是象征取的。取者四取,取四取时,造身、语、意业,因之而起后生罪、福。画中有一株果实累累的树,和一位忙着采集果实的人。这人尽情地把果子采进他的篓子,准备回家慢慢地受用。这意味着造作诸业,取为后生受用异熟、境界二果之因。

再次一画面,是描写有的。现生所积集的业,能牵引有情死后再于六道中受生及能与罪、福果报的,说名为有,也好比前一画面的人,把果子采收回家,享受丰收的有。不过,这幅画面,则是一对夫妇交会,象征它是生支之缘。经说:胎生有情,为引业所引,于其当生之处,因见父母交会,生起贪爱,即便入胎,结生相续。虽然,应知中阴所见父母交会境相,是其父母精、卵子结合时的幻见,不是实事。由是精、卵子结合时的幻见,故不违现代胎生学的知识和试管婴儿的实验成功。

再次一画面,是描写生的。画中有一位母亲临盆生产。这幅画面,是具体的写真,不必多所解说。

 最后一个画面,是描写老死的。画中,由一位伛偻的老人,背着一具尸体,向准备火葬的火堆送去。而死尸由老人背送火化,象征老死相连,显示老死为什么合为一支之意。

经说,死能与无明作生起因,这是以死苦为因,令已灭的无明烦恼生起;烦恼为因,令业生起;业又生苦,成就后相续的苦果。于此苦果中,又起新的烦恼,造新的业,再生后苦。如是,在烦恼、业、苦递次为因之下,有情众生随生死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流转不已。不于佛法中得三乘道果,永不得脱;世间外学是没有解脱道的!

附录:佛陀教作生死轮回图因缘

——钞自《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①(注释:见《大正》二三·八一○下至八一一中。)

尔时,薄伽梵在正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

 时具寿大目干连于时时中,常往捺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诸趣,慈愍观察。于捺落迦中,见诸有情备受刀剑斩斫其身,尸粪煻煨,猛焰炉炭烧煮等苦。于傍生中,见其互相食啖等苦。于饿鬼处,见为种种饥渴所逼等苦。于诸天处,见将坠堕爱别离苦。于人趣中,见有种种艰辛求觅资生衣食(及)杀罚等苦。既见是已,于四众中普皆宣告:诸人当知!如我所见五趣差别,苦乐之报,皆悉不虚,汝应信,勿致疑惑。受苦报者,恶业所招,谓杀、盗、邪淫乃至邪见,不敬三宝,欺慢尊亲,无慈愍心,不持禁戒,由斯恶行得苦异熟。受乐报者,善业所感,谓不杀、盗乃至不邪见,崇信三宝,敬重尊亲,具慈愍心,奉持禁戒,由斯善行得乐异熟。

诸人闻已,叹未曾有!悉皆举手,高声唱言:“善哉圣者!能为我等盲冥之辈,但见现在,不睹未来,亲于五趣,观善恶事,还来相告。我等始知报应影响,必不唐捐。从今已去,改恶修福,希生善道,不堕恶趣。”

是时,四众既自闻已,皆作是念:“我之男女或弟子等,常为恶业,不勤修习清净梵行。欲令弃舍诸恶业故,悉皆将至圣者大目干连处,令其听法,既闻法已,冀修善行,免堕恶趣,证殊胜果。”当尔之时,四众云集,来听法要,人众喧嚣。

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干连处四众云集?”

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干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于四众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为听法故,皆来集会。”

尔时,世尊告阿难陀:“非一切时处,常有大目干连,如是之辈,颇亦难得。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 时诸苾刍不知画法,世尊告鞭辟入里曰:“应随大小圆作轮形,处中安毂;次安五辐,表五趣之相。当毂之下,画捺洛迦,于其二边,画傍生、饿鬼;次于其上,可画人天。于人趣中,应作四洲:东毗提诃,南赡部洲,西瞿陀尼,北拘卢洲。

“于其毂处,作圆白色,中画佛像;于佛像前应画三种形:初作鸽形,表多贪染;次作蛇形,表多瞋恚;后作猪形,表多愚痴。

“于其辋处,应作灌溉轮像,多安水罐,画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于罐中出头,死者于罐中出足,于五趣处,各像其形。

“周圆复画十二缘生生灭之相,所谓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无明支应作罗刹像,行支应作瓦轮像,识支应作猕猴像,名色支应作乘船人像,六处支应作六根像,触支应作男女相摩触像,受支应作男女受苦乐像,爱支应作女人抱男像,取支应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应作大梵天像,生支应作女人诞孕像,老支应作男女衰老像,病支应作男女带病像,死支应作舆死人像,忧应作男女忧戚像,悲应作男女啼哭像,苦应作男女受苦之像,恼应作男子挽鸡调骆驼像。于其轮上,应作无常大鬼,蓬发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于鬼头两畔书二伽他曰:

汝当求出离,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军,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常修不放逸,能竭烦恼海,

 当尽苦边际。

“次于无常鬼上应作白圆坛,以表涅槃圆净之像。”

如佛所教,于门屋下,应作生死轮者,时诸苾刍奉教而作。


{返回 日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下一篇: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二节 别说作受因果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七日 禅宗的独特家风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五日 德山的悟缘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二日 趋向不露顶处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一节 总说十二有支缘起义..
 禅七讲话 外一篇 参话头开悟解疑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七日 向无下手处参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一节 超越世法的觉者法..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六日 自悟自证
 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二日 疑•疑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第九章 佛法与皈依 Chapter 9 Dhamma And Ourselves As Refuge[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