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8日(则慧法师)
 
{返回 戒幢寺首届网络班·在家律讲课记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8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8日

则慧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晚上好!!
  则慧法师合十:“阿弥陀佛”。
  前面我们讲到了什么是菩萨。
  下面我们就回到这次课程的主题。
  什么是菩萨戒?
  作为一个菩萨如果想上求下化,应该修三增上学。
  而在三学中,戒学排在第一位,也是定学和慧学的基础。
  所以如果要行菩萨道,首先要受持菩萨戒。
  菩萨戒就是菩萨律仪,也名为戒藏。
  可以说一切大小乘的戒法都是从此而生出的。
  并且包含了无量无边的行门。
  所以简单的说,菩萨戒也就是大乘菩萨行人受持的学处。
  在《梵网经》中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乘诸佛子之根本”。
  一个不行菩萨道的人,虽然说自己是信佛,也信佛,但永远不能成佛。
  而要行菩萨道,首先就必须要受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一切诸佛之所以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的根本所在。
  那么,菩萨戒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菩萨戒和声闻戒不同的是,菩萨戒是一切有情、以及六道众生都能受持的戒律。
  但是他又有层次和发心程度的不同。
  总说菩萨戒的内容就是三聚净戒。
  此中包含一一切菩萨的行门。
  根据《戒律学纲要》中讲:三聚净戒,虽然一共只有三句话,但却包含了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
  这三句话说得非常的好,那就是:
  1、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
  2、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
  3、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由此可见,能发菩提心,并受持菩萨戒的大小菩萨们太了不起了。
  说到三聚净戒,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简单的说,这三戒,不论哪一戒当中,都包含有其它的二戒。
  只是各自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和各自殊胜的程度不同而说的。
  那么,三者各自的殊胜处,也就是功用又怎么样呢?
  总的来说,这三聚净戒各自都能成办菩萨所应作的事。
  而摄律仪戒,侧重于断一切恶,能使菩萨安住其心。
  摄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
  饶益有情戒,则能成熟一切有情,利益、度化一切有情。
  根据课程表的进度,明白了菩萨戒及其功用之外,它的种类有哪些呢?
  菩萨戒是七众之外的别解脱戒,纵观菩萨戒,在目前已经知道有记载的有六种菩萨戒本。
  在这六种戒本中,分顿立戒和渐次戒两种不同的性质。
  此中又分为三大类型,两大主流。
  两大主流,就是瑜珈菩萨戒和梵网菩萨戒,在中国流传最普遍的就是《梵网菩萨戒》。
  可以说在汉传佛教中,所有出家人受持的菩萨戒,都是属于梵网菩萨戒。
  所以也造成了许多人,只知道有梵网,而不太了解瑜伽。
  大家如果有兴趣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关分类问题,可以去查看《戒律学纲要》第252而,有详细的说明。
  可以说六大本,在家人都可以受持。
  只是各个戒本有偏重点的不同。
  则慧法师对因佛如是说:菩萨戒和具足戒不同,菩萨戒不是具足戒。
  菩萨戒在中国最盛行的是梵网菩萨戒。
  其实瑜伽菩萨戒也是非常殊胜,而且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说更容易受持。
  比如近代的太虚大师就是专门弘扬、奉持瑜伽菩萨戒的。
  要想受具足戒,必须要出家,也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所受持的戒叫具足戒。
  既然瑜伽菩萨戒也这么好,为什么只盛行梵网菩萨戒,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的区别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从侧重面来说
  梵网戒偏重于说明摄律仪戒,而且侧重于出家菩萨。
  瑜伽戒主要是说明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比较偏重于在家菩萨戒。
  这两种虽然有偏重点的不同,但都是属于菩萨戒法,都各自具足三聚。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受持。
  第二、从难持易的方面说:
  梵网戒是卢舍那佛为释加牟尼佛的化身说的,所以相对比较难持,一般凡夫众生是很难做得到的。
  而瑜伽菩萨戒是弥勒菩萨物为我们欲界的凡夫众生说的,
  所以比较容易受持。
  首先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
  前面讲得很清楚,两种戒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是侧重于在家,一是侧重于出家。
  二是根据自己所修的情况进行选择。
  比如:两种戒一种是比较容易受持,而别一种却是不容易受持。
  而你自己的修持境界又是怎样。

  下面,菩萨戒和声闻戒的差别是什么?
  修行佛法的,经典中向来分为两类。
  一是发厌离心的声闻,一是发菩提心的菩萨。
  也正是由于他们各自发心的不同,所以他们各自有各自所修的戒行。
  一般以七众别解脱戒为声闻人所修的戒行。
  三聚净戒为菩萨所修的戒行。
  严格来说,这两种戒行有很多方面的差别。
  要了解这些差别,对在家菩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通戒与别戒的不同
  声闻戒是属于别戒,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
  声闻戒是属于别戒,
  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
  比如,在家人受五戒、八戒等;出家人受沙弥戒、比丘戒等。
  佛弟子中之所以分为七众,可以说就是根据各自所受戒法的不同而划分的。
  按照各别所受的戒法来看,不但有它的深浅层次的不同,而且是男女有别而受的。
  菩萨戒属于通戒,因为受持菩萨戒唯一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
  所以不管是在家出家,不论是男女老少,乃至六道众生,只要发了菩提心的,就可以受菩萨戒。
  二、摄律仪戒和三聚净戒的不同。
  七众各别所受的声闻戒,就是一般所说的摄律仪戒。
  它的功用在于防非止恶。修行人如果能如法遵守的话,就可以得别别的解脱。
  大乘菩萨戒,除了摄律仪戒之外,还有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所以从范围来讲,两者有宽狭的不同。
  三、从师受戒和不从师受戒的不同。
  七众别解脱戒,大本说来,是要从师受的。
  而且有一定的仪式。
  菩萨戒法,对于仪式不怎么重视,受戒的方法既可以从师受,也可以自誓受。
  四、声闻戒是新得的,而菩萨戒是熏发的。
  声闻七众戒,不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经过受戒的仪式。
  然后才能得到戒体,所以这是原来没有而是现在新得的。
  则慧法师对未了说:从师受和自誓受的效果是大大的不同。
  则慧法师对未了说:这个问题待会儿再说。
  正因为戒体是新得的,在两种不同情况下,所得的还可以再失去。
  一种是:犯了根本重戒的,就会失去戒体,这就失去为作为佛子的特质。
  一种是: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因为声闻戒是尽形寿戒,当受戒的人生命存在时,它的戒体还是。随着生命而转,一旦生命结束,戒体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这属于自然舍戒。
  大乘菩萨戒是自心本具的,不是受戒后才得的。
  比如《菩萨本业璎珞经》中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
  也就是说菩萨戒是众生心地本具的,不但不须待缘而制,
  而且,本来就有防非止恶的功能。
  有慈悲益物的功用。
  有定慧等无边净功德法的功德。
  那么,现在世我们之所以还要受戒,不过是要使本具的戒法。
  给予熏发后加以长养而已。
  所以菩萨戒又叫佛性常住戒,是以心为戒体。
  如果发心受戒后,便是尽未来际的。
  如果不失戒体,直到成就菩提,都是相随不离的。
  即使转生再来人间,已经忘记了过去自己曾经爱过戒,如果能现在发心再受,那也只可以说是增上,绝对不可以说是新得的。
  至于在现在生中,如果犯了重戒,虽然可以说失戒了,但是通过如法的忏悔,还是可以重受戒的。
  这一点相对于声闻戒来说,确实是有极大的不同,也是菩萨戒最大的特点。
  这个问题先讲到这,下面大家可以就有关的问题,提出自由讨论。   称和尚本来是最好的,因为出家人中只有具足的清净的。
  戒行和德行的人,才有资格称为和尚。
  但是在我们中国现在人的说法里却已经变味了。

  佛说以法为师。如果能悟到法,直接按法去做是否不一定要。
  受戒?请指教。
  佛陀所说的法分为教戒和教法的两大类。
  教戒就是指戒律。
  而教法就是除了戒律之外的其它修行法门。
  一切法的修持都应该以戒为基础。
  如果说没有了戒律的基础,就等于是空中楼阁。


{返回 戒幢寺首届网络班·在家律讲课记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04日(则慧法师)
下一篇: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1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2年01月06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2年01月13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2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18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9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23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30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16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04日(则慧法师)
 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8日(则慧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一章 文殊菩萨所问章[栏目:超然法师]
 27. The Story of Poor Sopaka[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栏目:人间佛教]
 十三届:地球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吴蓓)[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灵岩甘露第二集 贰、老和尚心[栏目:妙莲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The Demons of Defilement[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这个娑婆世界不是真正的故乡[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0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学习关怀与付出 - 同事──有愿者同行[栏目:从心沟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