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大乘论》导读
 
{返回 高振农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0

《摄大乘论》导读

高振农

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着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译,3卷;唐玄奘译,3卷。此外,还有藏译一种。玄奘译本与藏译本十分接近。影响大、流行广的是真谛和玄奘的译本。

《摄论》与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的关系极为密切,此经已佚,且未传入中国。据玄奘的《摄论》译本称,此论系解释此经中的《摄大乘品》的,但佛陀扇多、真谛和藏译都说《摄论》是解释全经的。此论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瑜伽行派的学说,其中尤以对成立唯识的理由、三性说以及阿赖耶识等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论述,并强调它和小乘佛教以及其他大乘学派的不同,从而奠定了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论基础。依据真谛译本,具体内容是:①依止胜相品(内分众名、相、引证、差别四品),阐述阿赖耶识不宇宙万有的本源;②应知胜相品,着重解释三性;③应知入胜相品,强调多闻,熏习相续,增植善根,以便悟入胜相;④入因果胜相品,论述六波罗蜜;⑤入因果修差别性相品,论述十种菩萨地,即菩萨修行的十种阶位;⑥依戒学胜相品,论述三种戒;⑦依心学胜相品,论述依心学六种差别;⑧依慧学胜相品,论述无分别智差别及应离五种相;⑨学果寂来胜相品,论述六转依;⑩智差别胜相品,论述佛的自性、受用、变化三身。

《摄论》一出,当时在印度就受到重视。世亲、无性先后撰《摄大乘论释》以发挥《摄论》的思想。中国自真谛译出此论及世亲的《摄大乘论释》12卷后,研习者日我,传播益广。真谛殁后,门下虽分居异地,但仍承其遗教,传播《摄论》。法泰初讲《摄论》于建康(今江苏南京),门下靖嵩弘扬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曹毗专访进于江都(今江苏扬州)。道尼传论于九江,入隋,又讲学于长安,传承颇盛。僧宗、慧旷宣讲于庐山。影响所及,北方昙迁,亦随之专研《摄论》。隋文帝于开皇(581~600)间邀昙迁讲学于长安,慧远亦“横经禀义”,于是研习《摄论》蔚然成风。以后玄奘重译《摄论》,文字、义理皆趋完备。

注疏有真谛《摄论义疏》8卷,慧恺《摄论疏》25卷,道基《摄大乘义章》8卷(仅存残本),昙迁《摄论疏》10卷,辨相《摄论疏》7卷,灵润《摄论义疏》13卷,法常《摄论义疏》16卷及《摄论略章》4卷,智俨《无性摄论释疏》4卷,窥基《摄论钞》10卷,廓法师《摄论疏》11卷,神泰《摄论疏》10卷,毗跋罗《摄论疏》7卷,玄范《摄论疏》7卷等。


{返回 高振农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俱舍论》导读
下一篇:漫谈玄奘的爱国主义思想——纪念玄奘圆寂1335周年
 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
 浅谈吕澂对玄奘翻译的评价
 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
 《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民国年间的上海佛教净业社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菩提达摩禅法是少林寺禅文化的精髓
 《摄大乘论》导读
 地藏菩萨与金乔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含经的念佛方法[栏目:阿含研究]
 巴西龟不易随便放生吗[栏目:放生指南]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五[栏目:达照法师]
 静思法语[栏目:证严法师]
 过好每个日子[栏目:禅诗诠释]
 淫戒是不是也包含三聚净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佛法与生态哲学(释昭慧)[栏目:佛教与哲学]
 厌离生死 解脱苦恼──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栏目:高僧传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