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念处 一、四念处修习纲要
 
{返回 四念处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644

一、四念处修习纲要
 
原始圣典(南、北传阿含经)中相关文句的摘录

梵文汉译杂阿含经  刘宋  求那跋陀罗  译
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六)云庵  译
汉译中阿含经  东晋  瞿昙僧团提婆  译
巴利英译长部经  英国  摩瑞斯瓦修  译
英文中译长部经  台湾  曾银湖  译
 
 
一、修习四念处的重要性

(1)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 ,所谓四念。 (六○七)【注一】

(2)修习四念处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 不异依。
      (六三八)(六三九)

(3)所说一切法,一切法者谓四念处,是名正说。 (六三三)
     当知如来所说无量无边,名、句、味、身亦复无量,无有终极,所谓四念处。  (六一二)

(4)离四念处者,则离如实圣法;离如实圣法者,则离圣道;离圣道者,则离甘露法;离甘露法者,不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我说彼于苦不得解脱。 (六○八)

(5)得阿罗汉,所作已作,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故,不得者得,不到者到,不证者证,乃至现法安乐住。(五四三)

【注】 一:( )内的数字是大正藏中杂阿含的经文次第,以下同此。
 

二、修习四念处的功用及福利

(1)除恶聚善:
     1.究竟灭尽贪想、恚想、害想,贪觉、恚觉、害觉及种种不善。 (二七二)
     2.善法聚、纯一满净聚。 (六一一)
     3.纯善满具。 (六一三)

(2)处父母境界。 (六一七、六二○)(中译注:根本境界,本份境界)

(3)身诸苦痛能自安忍。 (五四○)
     身诸苦痛,渐得安隐。 (五四一)
     身诸苦患,时得休息。 (一○三八)

(4)自护护他。不恐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 (六一九)

(5)贤圣出离。 (六三四)

(6)得不退转: (六二九)
     1.上求安隐涅槃心住。 (五四二)
     2.顺趣、浚输、向于远离;顺趣、浚输、向于出要;顺趣、浚输,向于涅槃。
         (五四五)
     3.未净众生令得清净,已净众生令增光泽。(六三五)
     4.未度彼岸众生得度彼岸。 (六三一)

(7)超越诸魔。 (六二五)

(8)成就大德大力大神通。
     1.于小千世界,少作方便,能遍观察。 (五三七)
     2.于千须弥山,以少方便,悉能观察。 (五三八)
     3.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 (五三九)

(9)证果得解脱:
      1.当得四果、四种福利。云何为四 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六一八)
      2.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解脱福利满足。 (二八一、八一○)


三、修习四念处之前的准备工作
(1)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注一】。 (六三六、六三七)

(2)住于静处。 (六三七)

(3)习贤圣戒:
     1.六触入处律仪。 (二八一)
     2.摄受波罗提木叉律仪。 (六三七)
     3.正其身行,护口四过,正命清净,习贤圣戒,守诸根门。 (六三六)
     4.尊者优陀夷语尊者阿难:「何故如来、应、等正觉所见,为诸比丘说 圣戒,不断、不缺乃至智者所叹、所不憎恶 」尊者阿难答:「为修四念处故
¨¨」 (六二八)

(4)行处具足【注二】。 (六三七)

(5)于微细罪生大怖畏。 (六三七)

(6)先净其戒 (六二四),学戒成就。 (六三七)

(7)直其见。 (六二四)

(8)具足三业 (六二四),三妙行满足。 (二八一)

(9)修四念处。

【注】
 一:出家学道─在家人也有修习四念处证阿那含果的例子,例如杂阿含一○三八经所记载的摩那提长者。但是一般在家人难以持守像螺贝一般洁净的梵行,所以要修习四念处也就更为不容易了。


 二:行处具足─南传汉译为「具足行所行」,也就是具备一个比丘行所当行的本份。(另行处亦作业处—禅思时观察思惟的对象)


四、立心正住 修习四念处
 ̄主要内容系根据巴利英译长部第22经 ̄

(1)具足三业 (六二四),三妙行满足。 (二八一)

(2)立心正住 (汉译中阿含经卷第24念处经第二)
1.坚定正住—热切地、念念分明地、专注地观察思惟 。 (巴利英译长部经第22经)
2.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
后退减,自生 邸。 (六一六)
3.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心法住四
念处。 (六二三)

(3)修习四念处。
  (一)身身观念处:
1.四威仪
2.全念住。
3.不净观。
4.四大观。
5.九墓墟观。

  (二)受受观念处:
1.乐受。
2.苦受。
3.不苦不乐受。

  (三)心心观念处:
1.贪<=>离贪。
2.嗔<=>离嗔。
3.痴<=>不痴。
4.收摄<=>放逸。
5.增上<=>停滞。
6.胜妙<=>下劣。
7.定<=>散漫。
8.解脱<=>系缚。

  (四)法法观念处:
1.五盖。
2.五蕴。
3.六根尘。
4.七觉支。
5.四圣谛。

(以上根据巴利英译长部第22经)


五、安那般那念(念住呼吸)修习四念处  ̄主要内容系根据梵文汉译杂阿含经 ̄
(1)修安那般那念的功用及福利 (八一四)
1.身不疲倦。
2.眼亦不患。
3.断诸在家之思念。 (相应部入出息相应第八经)
4.乐随观住。 (中译注:乐于随时随地观察思惟而住)
5.乐觉知。 (中译注:乐于念念分明)
6.不染著乐。
7.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
8.第二禅具足住。
9.第三禅具足住。
10.第四禅具足住。
11.慈具足住。 (于净最胜。七四三)
12.悲具足住。 (空入处最胜。七四三)
13.喜具足住。 (识入处最胜。七四三)
14.舍具足住。 (无所有入处最胜。七四三)
15.空(无边)入处具足住。
16.识(无边)入处具足住。
17.无所有入处具足住。
18.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住。
19.三结尽,得须陀洹果。
20.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
21.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
22.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得阿罗汉果)

(2)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 (八○一)
1.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丁、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
2.少欲、少事、少务。
3.饮食知量。
4.初夜后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
5.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或入林中、闲房、树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远离五盖。 (八○三)

(3)阿梨瑟吒比丘自述所修安那般那念。 (但有更胜妙者 ,如(4)所述之十六阶)
1.于过去诸行不顾念。
2.于未来诸行不生欣乐。
3.于现在诸行不生染著。 (八○五)
(4)修习安那般那念能令四念处满足:

第一段:
1.长入息念时,如长入息系念善学;长出息念时,如长出息系念善学。
2.短入息念时,如短入息系念善学;短出息念时,如短出息系念善学。
3.觉知一切身行入息念时,于一切身行入息系念善学;觉知一切身行出息念时,于一切身行出息系念善学。
4.觉知一切身行止息入息念时,于一切身行止息入息系念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止息出息念时,于一切身行止息出息系念善学。
圣弟子尔时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第二段:
5.觉知喜入息念时,于觉知喜入息系念善学;觉知喜出息念时,于觉知喜出息系念善学。
6.觉知乐入息念时,于觉知乐入息系念善学;觉知乐出息念时,于觉知乐出息系念善学。
7.觉知心行入息念时,于觉知心行入息系念善学;觉知心行出息念时,于觉知心行出息系念善学。
8.觉知心行止息入息念时,于觉知心行止息入息念善学;觉知心行止息出息念时,于觉知心行止息出息系念善学。
圣弟子尔时受受观念住,若复异受者,彼亦随受比思惟。

第三段:
9.觉知心入息念时,于觉知心入息系念善学;觉知心出息念时,于觉知心出息系念善学。
10.觉知心悦入息念时,于觉知心悦入息系念善学;觉知心悦出息念时,于觉知心悦出息系念善学。
11.觉知心定入息念时,于觉知心定入息系念善学;觉知心定出息念时,于觉知心定出息系念善学。
12.觉知心解脱入息念时,于觉知心解脱入息系念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念时,于觉知心解脱出息系念善学。
圣弟子尔时心心观念住,若有异心者,彼亦随心比思惟。
(以上12阶系根据梵文汉译杂阿含八○三、八一○、八一三)
 

第四段:
13.观察无常入息念时,于观察无常入息系念善学;观察无常出息念时,于观察无常出息系念善学。
14.观察离贪入息念时,于观察离贪入息系念善学;观察离贪出息念时,于观察离贪出息系念善学。
15.观察灭尽入息念时,于观察灭尽入息系念善学;观察灭尽出息念时,于观察灭尽出息系念善学。
16.观察舍弃入息念时,于观察舍弃入息系念善学;观察舍弃出息念时,于观察舍弃出息系念善学。
圣弟子尔时法法观念住,异于法者,亦随法比思惟。

(以上13-16阶系根据巴利南传相应部,其所列为「观察无常、离贪、灭尽、舍弃」的次第。梵文汉译杂阿含则为「观察无常、断、无欲、灭」的次第。)

一九九五·十二·二十编译于台中远离轩


{返回 四念处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念处 二、大念处经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四念处 九、修习安那般那念的境界
 四念处 八、出入息观修持法要
 四念处 四、解脱心
 四念处 十三、身观念处的十项功德
 四念处 六、禅思技术
 四念处 三、念身经(身观念处经)
 四念处 十二、禅思心智的修习
 四念处 五、毘婆舍那禅修法
 四念处 七、四念处
 四念处 二、大念处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弟子该如何忏悔,才有机会再接受肾脏移植能够成功?[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梦中梦因果问答 133 什么业力让阿棕榈生为古症孩子?为什么往生前...[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长江司令 礼拜师傅[栏目:金山活佛]
 《六祖坛经》第五讲[栏目:崇慈法师]
 学佛了,就必须要随顺他人吗?又该如何随顺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中国佛教史话 关于中国比丘尼二部僧受戒的问题[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418.东明普慈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我一会念这个经,一会念那个经,是不是有点杂?[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基本佛法 3 布施供养[栏目:基本佛法]
 Taking Refuge: Buddha as the Guide[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