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喜舍观无常
 
{返回 吕凯文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2

慈悲喜舍观无常(社論)

作者 呂凱文

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时四十七分,台湾中部蒙受百年來未曾遇过的大地震,这场天崩地裂般的震灾,夺走众多宝贵的生命,也让久已习惯于安居樂业的民众带來绝大的震撼。对于家园被毁的众多受灾户与罹难者的家属,以及劫后余生的整个台湾人民而言,这次大地震的浩劫将成为这个岛屿共同记忆中,惨痛而独特的一个伤痕刻记。

地震灾难发生以來,全国各界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不但向來有组织的民间团体如慈济功德会等立刻动员,有系统地投入救援工作;不同县市的民众对于各地灾区匮乏物资的捐赠与布施,亦慷慨提供种种的援助,抢救受困瓦砾堆中的受灾户与协助罹难者获得安息,发挥同胞爱的精神。这一次大地震虽然带给我们世纪末难忘的浩劫,却也凝聚庞大的民间力量,激发台湾社会长久以來少見的「生命共同体」的真实感受,充分表现出台湾人民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

然而,面对大自然的无情考验,相对也不禁令人感叹再三,生命是如此无常迅速,国土是这么危脆,可是我们从來都很少认真地想过,明天与死亡究竟哪一个最先到來,也就不曾透过死亡來思维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众生相依的关系。唯有正视苦难的存在,人们才会份外珍惜原先为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当劫后余生的人目赌到,众多罹难者的家属在为失去亲人而悲伤,大家或许才能更清晰地体认到,与家人、亲友、同修或所爱的人和悦相处,声息相通,即是一种极值得珍惜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其实不在于财物的多寡,亦不在于地位名誉的高下,而在于我们是否能珍惜每一个当下,疼爱每一个与我们今世有缘相聚的众生。

虽然台湾民众歷经大地震的浩劫,残酷的记忆不会磨灭,可是对于生命的体验也再不可能与以往相同。我们虔诚地祝祷这样的惨剧不再发生,可是由之而來的反省和惜福的心,倒值得我们长久留存。然而,我们更应该警策自己,如实面对无常的提醒。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我们喜欢是否,不管我们身份性别年龄的差異,它注定迟早都要來扣门。

面对无常,一般人有兩种方式,一是消极逃避,一是积极面对。前者只会带來焦虑、恐惧、挫折与沮丧;后者却能勇于承担苦难,唤起无畏的自信与动力。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感谢。它提醒我们生命的可贵与有限,让我们格外地懂得以慈悲喜舍心与人相处的意义。面对无常,我们还是应该感谢。让我们知道苦迫的痛苦、知道烦恼的原因、知道烦恼可转成涅槃寂静、知道有方法可以解脱烦恼,彻底迈向涅槃之道。感谢无常,让我们知道每一个生、老、病、死都是天使,都是提醒。感谢无常,让我们知道爱滋病、地震、車祸、坠机...都是天使,都在向世间說法,都在說色身危脆,都在說我们的生命是苦、空、无常。

就像目犍連尊者見到惡趣的众生惨况,却仍然能慈悲喜舍地微笑,我们也当以最寂静的心回向世间的苦难。且让我们以《无我相经》的法义一起默祷与回向世间。

眼与眼識所抓的色尘不是我不是我的

耳与耳識所抓的声尘不是我不是我的

鼻与鼻識所抓的香尘不是我不是我的

舌与舌識所抓的味尘不是我不是我的

身与身識所抓的触尘不是我不是我的

意与意識所抓的法尘不是我不是我的


{返回 吕凯文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
下一篇:与死亡为友
 四法印即佛法四维
 人间佛教的释经学危机
 慈悲喜舍观无常
 佛使比丘对于缘起思想的反省及其意义
 与死亡为友
 记那一段美丽与苦难相依的日子
 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10月26日─弥勒的思想和「慈氏」由来[栏目:福德日记]
 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最圆满的心教授[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命运操之在我1991.10.16~1991.10.31[栏目:星云日记]
 觉知心是用什么觉知的呢?舍念清静和冷水泡石头的差别是什么呀?[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第六觉知[栏目:证严法师]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六[栏目:如瑞法师]
 印祖故事 32、蔚如拜师法雨寺,印老指示皈谛公[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佛心平等[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Self-portrait of Hsuan Hua Sitting in Chan[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四臂观音修法传承(网络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