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0 拈华微笑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0
一0 拈华微笑
  盛唐以下,佛法日渐在起伏中衰落,能始终维持佛法形象,受到一般人尊敬的,是禅宗。虽然禅宗已多少中国化了,但从维系佛法来说,对中国佛教的功绩,是首屈一指的!佛法有师承的传授,师长并以护持正法相付嘱,如西晋译的『阿育王传』说:佛「告摩诃迦叶言:于我灭后,当撰(结集)法眼」(卷三);「迦叶付嘱阿难而作是言:长老阿难!我今欲入涅槃,以法付汝,汝善守护」;「阿难语商那和修:……我今欲入涅槃,汝当拥护佛法」(卷四);「商那和修语优波!5鵋多言:……我今以法付嘱于汝」(卷五);「优波!5鵋多……语提多迦言:我今以法付嘱于汝」(卷六)。在自己要入灭时,这样一代代的付嘱下去。「法藏」, [P162] 是佛法藏,如摩诃迦叶等所结集的;「法眼」,是悟入佛法的清净知见。可见付嘱的,是结集的法藏,与佛法的如实知见;付嘱后人,要后来的护持佛法,以达成「正法久住」的目标。这一临终付嘱的传说,元魏所译『付法藏因缘传』,共二十四代,到师子尊者为止,都是这样的付嘱。禅宗是菩提达磨传来的,起初也是这样的临终付嘱,一代一人。到了黄梅五祖以后,来学而得益的不少,所以形成了:从师长修学而有深悟的,就得师长的付嘱。在形式的付嘱外,还有「密传心印」。受付嘱不一定在临终,受付嘱的也不止一人,所以传说有达磨的预言:「我本来大唐[兹土],传法度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炖煌本『坛经』)。「五叶」是五代;从此以后,果实累累,不再单传一人了。禅宗所传的西天二十八祖,还是依『付法藏因缘传』,略加补正而成的。六祖以后,师资授受,分为五宗。在宋代,出现了释迦付法的新传说,如(西元一一八八年)宋智昭的『人天眼目』(卷五)说:「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迦叶」。 [P163] (一一0九年撰)『禅门续灯录』,(一一八三)『联灯会要』,也有这一记录;但契嵩在皇佑年中(一0四九──一0五三)所著『传法正宗记』(卷一),对这一付嘱,还不敢肯定。这是过去禅家所没有的传说,大抵是宋代(西元九六0 ──)以来所传出的。这一传说出现的意义是:释迦化世,一向以声教为主,所以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达磨西来,还是以「楞伽印心」;『付法藏因缘传』,也只是付嘱护持。而禅宗接引学众的方便,马祖(弘法于西元七五0后)等以后,作风大有变化,如弹指謦咳,扬眉瞬目,推倒禅床,棒喝交施… …可能会引起怀疑过去传法说的可信性。那末,「拈华示众」,「破颜微笑」的心心相印而付嘱,就适合当前的禅风了。而且,禅师们轻视经论,自称「最上乘」,这一传说也是很适合的。从此,「拈华微笑」,被一般看作「禅源」,禅宗是从「拈华微笑」而来的。后来,甚至有「抹杀五家宗旨,单传释迦拈华一事,谓之直提向上」的(『五宗原』序)。这可能是不满宗派偏执,专在师资授受上起诤论的反响! [P164]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一 付法与接法
下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九 供僧
 学佛三要
 华雨集第四册 四、淫欲为道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八章 如来藏与「真常唯心论」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一 探求佛法的信念与态度..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章 般若波罗蜜法门
 以佛法研究佛法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一章 有关结集的种种问题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四 印度佛教嬗变的历程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六 四句料简
 华雨集第五册 二六、『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辜负 一生为你沏茶的人[栏目:悟澹法师]
 121.自耕自食自修 Personally ploughing, personally eating..[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