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心愚)
 
{返回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4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

心愚

前言

汉传佛教的各个宗派之中,若论影响度之大流传面之广,则净土宗和禅宗无疑名列前茅。这两宗在思想上既有相互融通之处,又难免互有评破之辞,主张融合的则提倡禅净双修,坚持宗见的则难免非难对方,如果把这当做一桩公案的话,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错综复杂,让人参悟不透。

好在从古到今有许多的祖师大德对此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让我们能够有所参考。此处所谈的《坛经》中的净土思想,便是六祖慧能大师对念佛求生净土的开示,其内容在《坛经》的第三品“决疑品”中,慧能大师的看法可以说最能代表禅宗的思想,有必要对慧能大师的这段开示进行认真的体会,以下从几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和梳理。

一、净土的远近问题

六祖在坛经中说: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佛陀在《佛说阿弥陀佛经》中,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离此世界十万亿佛土,如论距离,自然不会是十万八千里,那么六祖说“十万八千”又是何意呢?此处只能理解为六祖之说是譬喻之说,是权说,实质上是将净土学人发愿往生的“西方净土”换做了“自性净土”,然后将凡夫所造的“十恶八邪”喻为“十万八千里”,如能去除此“十恶”(十不善道),距离缩短十万,如再去除“八邪”(八正道的反面),则又缩短八千,十恶八邪去尽,净土便在心间。

这里的“净土在心中非在西天”的观点,是典型的禅宗思想,从禅宗以澈见自性为旨归的角度来看,确有其道理,但对于净土宗学人而言,却不能作如此观,在净土宗那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施设,是释迦佛金口所宣讲,不仅不容置疑,且也不容曲解。后世禅宗弟子以六祖之言轻视净宗,净宗佛子自然不能听之任之。所以六祖此处所言,也仅是对自宗学人所讲,其目的仍然是提倡明心见性,而不鼓励念佛求生西方。

二、根基的利钝问题

上面一段话中,六祖就已经提及:
“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而在下文中又说到: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

这里所言,便牵扯到众生根基的利钝问题,六祖认为,佛法的原理是一致的,但人的根基有利钝之分,利根之人,见道得快,心清净了,西方自在眼前;钝根之人,见道得慢,心眼俱迷,只能念佛求生西方。所以前文说到极乐世界的远近问题时,六祖说对于上智之人而言,西方很近,对于下根之人来说,西方却很远。

从禅宗的角度而言,这里便是认为禅宗接引的是上根利器之人,下根之人学不了禅,才只能念佛求生净土,这也是后来的禅宗弟子所引以为自豪的理由之一。但是从净宗的角度而言,却也有自己的说法,净土宗认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钝根利根,只要你信愿具足一心念佛,便可往生西方,永不退转直至菩提。因此净宗学人会说,净土法门才是最适应众生根基的,这也有他一定的道理。

其实“根基”这个概念,总得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不是你认为自己利器就利器,你认为别人钝根就钝根的。按照南传的说法,根基的高低取决于波罗蜜(资粮)的积累,你累世以来积累的波罗蜜越多,你的根基就越高越利,反之则越低越钝;如果按照汉传的说法,则是善根和福德的积累,你累世以来闻思佛法越多,你的善根就越高,你修习善法越多,你的福德就越多,善根福德的数量决定了你根基的利钝。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你参禅还是念佛,都是需要一定的“根基”作为基础的,所以《阿弥陀经》中说到往生净土也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当我们还处在凡夫的阶段之时,“根基”就一直处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之中,以前的根基积累得如何,无论高低都已经成为定量,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现在,为以后积累更多的善根福德。常见很多参禅之人以上根利器自居而自是非他,岂不知这样一来,白白损耗已有的资粮,何其可叹?也曾见有些念佛之人,口言自是钝根只能念佛,不堪参禅学教,实则内心以上智自居,轻蔑他人,这样可不真就趋向钝根了吗?

既然法无两般,那么无论我们自己的根基是利是钝,无论选择的修行方法是参禅念佛还是学教持戒,但行精进,必然会有收获。

三、说法的权实问题

佛陀宣说的教法,有权说、实说之分。权说即是方便之说,以引导众生在修学上不断进步为目的;实说则是究竟之说,真正的究竟之说是离言的,不能用言语所表达,因此能够表达出来的究竟之说,多是宣说佛果的殊胜等,以使众生明确自己修行的最终目的。

后世祖师讲法,也多有权实之分,但往往将导俗化方之说作为权说,将自己修行中的真实体验作为实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也有的人,却喜欢将个人情见或宗派之间掺杂于教法之中,认为符合自宗教义或自己理解的便是实说,不符合的则是权说,这便会有许多问题,也会产生许多的争论。
在《坛经》决疑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六祖在这里的说法,便是有权有实。如六祖认为,东方人心净便没有罪,西方人心不净也会有罪过,但是如《阿弥陀经》中所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的人会心里不净吗?肯定是不会的。再如六祖说: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会“造罪”吗?肯定也是不会的。那么六祖为什么会如此说呢?这里便只能理解为六祖是权说,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引导弟子参禅,而不是解答有关净土的疑问。

到了后面,六祖说: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这句话则可以看做是六祖亲证境界的流露,可以看做是“实说”。
而后面佛所说的“随所住处恒安乐”,则更是佛陀的亲证境界,也可以看做是“实说”。

权说、实说的问题,跟“了义、不了义之辩”一样,往往会成为学佛人诤论的所在,要避免无谓的争论,系心于道,一则需要通过持戒和修止观来调整身心,二则需要不断闻思法义加强抉择能力。

四、自力与他力的问题

净土宗的学人非常强调“他力”,尤其是近代受印光大师的影响,认为念佛“但凭他力”,这里的“他力”即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净土宗内部,念佛往生是“但凭他力”还是以“自力”为主兼凭“他力”,就一直有所争议,最后往往分化成不同的见解,一部分有能力参禅学教的人则倾向于自力他力兼凭,而没有能力参禅学教的人更喜欢“但凭他力”的说法,这其实也只是个人的情见,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

六祖在坛经中的开示内容,也牵扯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此也略作分析。六祖对韦刺史开示说: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这里表现出来的,便是很明显的崇尚自力的观点。后面还有一句: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这里的意思就更加明显,六祖认为自己内在的因素才是关键,当然,其内在的语义仍然是鼓励大家去参禅,去明心见性,但是其提倡“自力”的观点确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自力也好,他力也好,如按照“权说实说”来判断,都是权说之语,都是为了给学人以激励:对于上根利智之人,提倡自力可以引发他的自豪感,更加精进;对于根器稍钝一些的人,强调他力可以增强他的信心,不至于懈怠。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便应该能够体会祖师的苦心,在学习和修行上努力精进,不会白白荒废这个暇满难得的人身。

结语

《坛经》中六祖对于净土的看法,自然是站在禅宗的立场提出的,他有他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学习《坛经》,应该从中认真分析和体会这些积极的方面,同时避免陷入无谓的诤论之中去,只有这样才是如理的闻思法义,才能加强我们的抉择能力,为以后的修学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法门。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返回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自性”如何呈现——《六祖法宝坛经》的开示及其现代意义(唐忠毛)
下一篇:试论慧能思想的特色——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提纲(净慧法师)
 《六祖坛经》中的现实人生观及赞颂(明慧法师)
 《坛经》三题(净赞)
 《六祖坛经》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妙华法师)
 《坛经》的现代意义(黄夏年)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心愚)
 《坛经》主要禅法思想
 《六祖坛经》浅析——修习禅学的意义(角建瓴)
 坛经中的在家修行箴言(释忠明)
 六祖与《坛经》思想(释宗度)
 《坛经》善知识大义研究(章权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经》之《普贤行愿品》[栏目:圣赞法师]
 万里灵泉寺八十五年度秋季僧众精进禅七 85.10.1─85.10.8[栏目:惟觉法语]
 出家——难得难思的功德与胜利[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印光大师说故事 77、诚念观音 痼疾得愈[栏目:灵岩故事]
 杂阿含经卷第四(九六)[栏目:杂阿含经]
 皈依的意义[栏目:林钰堂博士]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一品 双品 在家弟子昙弥 自食善果[栏目:法句经要义]
 阿难尊者是大阿罗汉示现的吗?[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禅定与佛教哲学(陈重晖)[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