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毋欲达,欲速则不达(宣化)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8

毋欲达,欲速则不达

宣化

  很多学生刚入学时,皆抱定一个目标:预备读好书后,要做什么事,或读科学、电脑学,或其他课程。读书的期间,若总把目标存在心裏而不专一攻读,则读书读不好,为什么?因为你心中有障碍物。譬如你想得到医学博土,但不专心致志去读,终达不到目的。必须暂时把医学博土的念头放下,放下任何的期望,只专心读书,才能达到目的。
  坐禅的道理一样,坐禅乃为了开悟,开大智慧,了生脱死。但你坐时不要存这个念:我什么时候开悟?我如何开大智慧?如何了生脱死?应该念兹在兹,参悟“念佛是谁?”不要管开悟不开悟,开智慧不开智慧,了不了生死。若常存著这些念头,总不能开悟。为什么?因为你心裏有障碍物,必要将身心放下,无拘无束,无挂无碍,专一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别有一番天地。可是你也不需要存这个心。当你的功夫纯熟,它自然会到这个地步,不要贪快,所谓“毋欲速,欲速则不达;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坐禅人要把心制之一处,不打旁的妄想,制之一处,则无事不办,一切事都会相应,你会得到你所应得的成绩。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我刚一坐,便想有什么感应。”不要求感应、贪效验,若贪效验,很容易走火入魔。魔见到你贪便宜,你既然把贪欲之门开了,他就会钻进来:你若无贪快的心、贪便宜的心,魔也对你没法子。这一点,各位知见上要搞清楚,才去坐禅,不可忽略。
  为什么我举出读书的例子?因为读书是这样,参禅也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只管向前做,不要存收获的企图。你若存收获的企图,则大相迳庭,与本来的目标离得远之又远!
  再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好像人人懂得吃饭。你肚饿时,只要吃饭便饱;若只去想你饿了而不去吃,终不会饱。人穿衣服穿得不够,便觉得冷,你若添多一点衣服就够了;若只想著冷而不多添衣服,总是冷的。人坐禅亦同理,只要坐就够了,不需要想你如何开悟?如何开大智慧?如何了生脱死?只要去参就够了。所谓“道是行的,不行那有道?德是做的,不做那有德?”必要付诸实行,才能相应。

摘自《人生要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缘起和人生观
下一篇: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印顺)
 佛教女性态度的转化—专访慧空法师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意(印顺法师)
 把握现在,面对未来——写在“香港万人祈福法会”后面的话(般舟法师)..
 命大的女人(贾永秀)
 佛教文化与电脑(曾琦云)
 什么是佛教?什么不是佛教?(黄胜常)
 若人静坐一须臾(宣化上人)
 僧鞋为什么有六个洞?
 放下身心如敝帚(外一篇)
 你要得到快乐就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感应记[栏目:念佛感应]
 八届:吴立民忆朴老(吴立民)[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温州妙果寺达照法师[栏目:大音希声]
 阿罗汉的智慧圆满了吗?[栏目:达真堪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A 1178经:本经重点内容:婆罗门尼失六子而伤心欲绝,后遇佛陀说法而悟..[栏目:界定法师]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