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曹洞禅
 
{返回 华方田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5

曹洞禅

华方田

弹宗五家自宋代以后,只有曹洞、临济许行灭下,但曹洞法脉偏盛一隅,而临济却广传四方,故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曹洞禅学全部理论讨论的是事理关系,其认为“背理就事”与“舍事入理”都是片面的,只有理应众缘(事),众缘应理,“事理双明,体用无滞”,才可达到“用而不动,寂而不凝”的境界。

曹洞禅是洞山良价禅师和曹山本寂禅师师徒共同创立的禅法,良价和本寂分别为六祖慧能门下青原一系的第五代和第六代传人。

良价禅师(807

869),俗姓俞,赵州诸暨(今浙江绍兴)人,从婺州(今浙江金华)五世灵默(马祖弟子)剃度。二十岁时,往嵩山受具足戒后,开始诸方游学。先参南泉普愿,次参沩山灵祜。经灵佑推举,投于湖南澧陵云岩昙晟门下而得悟。大中末年(860)来到新丰山,后移居豫章同安(今江西宜丰)的洞山,禅门大开,广阐玄化。嗣法弟子有二十六人,其中以曹山本寂最为着名。

本寂禅师(840—901),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俗姓黄,十九岁时入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即参谒洞山良价,深受良价器重。

曹洞禅的禅学思想,奠基于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纵观曹洞禅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石头希迁“即事而真”的禅学理论,即由事显理并以此来指导禅修实践。希迁在着名的《参同契》中着重说明理事参同回互,每一门都有一切境界存在,这样看待一切事相就能圆融无碍,而人的行为也可以随缘出没。良价即由涉水睹影而大悟“渠(事相)正是汝(理体)”。此后,曹洞禅的五位功勋、偏正回互等禅学思想皆源于此,这也是曹洞禅密传之旨。

曹洞禅门为广接三根,因势利导,从事理各别交涉的关系上用种种五位的说法来接引、勘验禅者的修行深浅。所谓五位是根据《周易》的卦爻之理建立起来的。以阳爻(——)为正、为体、为君、为空、为真、为理,色黑;以阴爻(——)为偏、为用、为臣、为色、为俗、为事,色白。五位又分正偏、功勋、君臣、王子等四种,其中偏正五位和功勋五位是良价的创说,君臣五位和王子五位则是本寂的发明。功勋五位用以判别禅者修行的深浅,君臣五位用以说明理事交涉的道理,正偏五位用以显示理事的回互,是五位说的基础。

事理关系是曹洞禅学全部理论讨论的基本问题。有僧问本寂“五位君臣旨诀”,本寂是这样解释的:“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着真宗。”“正”即“空界”,也就是“理”,“偏”即“色界”,也就是“事”。本寂把“理”和“事”截然分开,二者成为孤立的存在。因此,不论是一三两位的“背理就事”,还是二四两位的“舍事人理”,都是片面的,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只有第五位理应众缘(事),众缘应理,非正非偏的“兼带者”,才能体验“大道”,契于“真宗”。本寂把“君臣五位”视为“吾法宗要”。曹洞禅门之所以建立种种五位,在于认识“事理双明,体用无滞”,以此达到“用而不动,寂而不凝”的境界。

曹洞禅学很明显的带有儒佛道三者融合的痕迹,更倾向于玄学化的禅学,这种思想也深受石头希迁的影响。曹洞禅的产生时间与临济禅不差先后,但二者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家风。丛林中素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这意思是说,临济家风似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曹洞家风似精耕细作的农夫,绵密回互,妙用亲切。

禅宗五家自宋代以后,只有曹洞、临济并行天下,但曹洞法脉偏盛一隅,而临济却广传四方,故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出自: 《竞争力 》 2010年1期


{返回 华方田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祖师禅
下一篇:天龙八部与八部鬼众
 天龙八部与八部鬼众
 大乘禅
 漫谈“般若”
 人间佛教实践的先行者——简论慈航法师的三大理念
 无得正观与佛教伦理
 试论吉藏的净土观
 曹洞禅
 普贤行愿与和谐社会——“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感恩与报恩
 小乘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二章 见仁见智的心理学原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栏目:刚晓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