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学 内容简介 序 目录
 
{返回 李富华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0

佛教学

李富华、何梅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次使用“佛教学”这一概念。表明此书是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考察佛教的一种学术专著。
    本书论述了佛教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及研究方法;
    记述了佛教产生及其在世界各国流传的历史;
    阐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基本理论;
    回顾了百年来 佛教学术的发展轨迹;
    展望了未来21世纪佛教学研究的趋势。
    本书为广大读者 提供佛教学的最基本的知识;
    也为佛教学术界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相关的信息。

宗教是人类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宗教观念最初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组织出现后,社会关系成为宗教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因此,人们通常从认识论和社会发展角度理解和研究宗教,把自然根源与社会根源视为宗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宗教作为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体现,仍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宗教的民族,不存在没有宗教的国家。宗教现象的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宗教内容的广延性、丰富性,使宗教研究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成为可能,这是宗教学得以形成、发展的主客体条件。

长期以来,人类对宗教的认识有两种倾向,形成两种不同的宗教界说。一种是主体界说,称为“在教言教”,即宗教信仰者从自己的宗教感受来言说对宗教的理解、感悟。另一种是客体界说,称为“教外言教”,它所表达的是宗教研究者从外部观察和研究中对宗教的认识和描述。两种途径,各有利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近代兴起于世界各国的宗教学,从宗教、社会、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辨、心理分析等各种视角研究宗教,从宗教产生、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加深对各种宗教传统的理解,使宗教学科的内容不断丰富、扩延,使之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分支学科。同时也增加了学科的难度,对研究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宗教研究,我国古已有之,未曾中断。但现代更加科学、系统的宗教学研究,则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同西方高度发达的宗教学研究构成强烈反差。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的激励、鼓励下,我国宗教界迎来了企盼已久的春光,陆续出版了一批批成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推出的宗教学科的五部著作,皆由我国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专家学者撰着,在总结、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体现了宗教学术研究的最新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学术著作的出版,适时地满足了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从宗教学科建设角度出发,系统地总结了宗教各个分支学科研究成果的著作则很少见。这一缺失的一个后果是使许多对宗教陌生的读者对宗教知识殿堂望而生畏,不得要领,不知从何下手来涉猎宗教文化知识,也使相关学科的发展受到局限,难以从学科横向联系、学科互补的角度利用已有的宗教学研究成果。为了改变这种不尽如意的状况,我们借大型图书《中国现代科学全书》出版的良机,经过精心考虑,决定以五个分支学科各编着一本书来覆盖我国宗教学的主要领域。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道教学》编写的主旨之一就是在文化和学理层面为中国道教定位;佛教传入东土华夏大地后经历了中国化进程,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知与行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宗教学的重要分支内容之一;基督教常被国人视为“洋教”,但它在传入中国后也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本地化的过程,《基督教学》所揭示的不仅有中国基督教,而且有更广泛的世界基督教的内容;伊斯兰教传入中华大地后,成为中国十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载体,同样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斯兰教学》的撰写负有增强民族团结、共塑未来的特殊使命;犹太教历史上曾传入中国,如今几无信徒,但作为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宗教,其地位不可忽视,《犹太教学》的撰写意在打开一扇窗口,使读者看到更广阔的宗教精神世界。

即将面世的宗教学科的五本书,是作者们在百忙中精心撰着的,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劳作的汗水。如今虽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说法,但那说的是体育比赛的参与精神,我们还是愿意看到诚实劳动的结果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赞赏。我们也欢迎对书中的不足和缺失提出批评、建议。

吴云贵

2000年6月于北京

 

目录
 

第一章 佛教学概述
第一节 何谓佛教?
第二节 佛教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第三节 佛教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佛教的创立与原始佛教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 一、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 二、佛教产生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 释迦牟尼的生平和创教活动

第三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第一节 部派佛教
第一 一、佛教的根本分裂──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
第一 二、佛教的枝末分裂──部派的进一步分化
第二节 大乘佛教
第一 一、大乘佛教的基本特点
第一 二、初期大乘佛教
第一 三、中观学派
第一 四、瑜伽行派
第三节 密教及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第一 一、密教词义及特点
第一 二、密教的历史发展
第一 三、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第四章 佛教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节 南传佛教
第一 一、斯里兰卡的佛教
第一 二、缅甸的佛教
第一 三、泰国的佛教
第一 四、柬埔寨的佛教
第一 五、老挝的佛教
第一 六、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第二节 北传佛教
第一 一、西域佛教
第一 二、中国汉地佛教
第一 三、朝鲜佛教
第一 四、日本佛教
第一 五、越南佛教
第三节 藏传佛教
第一 一、西藏佛教的初传
第一 二、佛教在西藏的确立
第一 三、佛教在西藏的高度发展和朗达玛灭佛
第一 四、佛教在藏区的复闪
第一 五、藏传佛教教派的形成
第一 六、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黄教的创立
第一 七、藏传佛教在国内外的传播

第五章 佛教的基本经典与教义
第一节 佛典的结集与原始佛教教义
第一 一、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第一 二、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经典与思想
第一 一、部派佛教的三藏经典
第一 二、部派佛教的理论学说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经典与思想
第一 一、初期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及思想
第一 二、中观学派的基本经典及教义
第一 三、瑜迦行派的经典与思想
第四节 密教的经典与思想
第一 一、基本经典
第一 二、基本思想

第六章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佛经的传译与著述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南统与北统 
第一 一、佛教的北统
第一 二、佛教的南统
第三节 中国佛教宗派
第一 一、三论宗
第一 二、天台宗
第一 三、法相宗
第一 四、华严宗
第一 五、禅宗
第一 六、密宗
第一 七、律宗
第一 八、净土宗

第七章 佛教僧人
第一节 何谓僧人?
第一 一、僧人的称谓
第一 二、出家
第一 三、受戒
第二节 僧人的衣、食、行及基本戒律
第一 一、僧人的衣
第一 二、僧人的饮食
第一 三、僧人的行
第一 四、僧人的基本戒条──比丘戒
第三节 僧人的基本修行
第一 一、六时礼佛和四时坐禅
第一 二、布萨说戒
第一 三、安居自恣
第一 四、早晚功课
第八章 佛教寺院
第一节 佛教寺院的历史及其不同的形式
第一 一、佛教寺院的形成及其不同的名称
第一 二、佛教三大支派寺院的不同风格
第二节 佛教寺院的组织
第一 一、汉传佛教的寺院组织
第一 二、藏传佛教的寺院组织
第一 三、南传佛教的寺院组织

第九章 佛教的法事活动
第一节 佛教节日
第一 一、汉传佛教节日
第一 二、南传佛教节日
第一 三、藏传佛教节日
第二节 忏仪与法会
第一 一、忏仪
第一 二、法会

第十章 中国佛教学研究
第一节 历史分期与研究人才
第二节 佛学刊物回顾
第三节 学术会议综述
第四节 主要学术观点扫描
第一 一、《大乘起信论》的争论
第一 二、唯识宗的研究
第一 三、佛教史的研究
第一 四、禅宗的研究
第五节 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第十一章 外国佛教学研究
第一节 欧美佛教学研究
第二节 亚洲佛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 佛教学研究的展望 


{返回 李富华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学 第一章 佛教学概述
下一篇:大迦叶与中国佛教
 佛教学 第四章 佛教向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学 第七章 佛教僧人
 《佛说啖子经》导读
 《维摩诘所说经》导读
 佛教学 第五章 佛教的基本经典与教义
 佛教学 后记
 佛教学 第十二章 佛教学研究展望
 《中华佛典集成》简介
 佛教学 第六章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三节 随息门的养生功法[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三上 十 太子出家学道[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白话批注[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偶得(理梵)[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九十四年住持禅七圆满日导师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6.业和业果[栏目: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六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栏目:慧律法师]
 八风吹不动[栏目:禅话禅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