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死事大(陈柏达)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3

生死事大

陈柏达

摘自《五福临门》

  财富、学识、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干的。纵使富贵如王侯,世俗的学识渊博如大海,地位高如公卿,容貌美若西施,大难来时,仍不免手忙脚乱,一命呜呼。
   
  假如佳人才子就可以长寿,那么就不会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法了。所以不可因美丽的容貌而生骄傲。
   
  不可以为我们年纪轻而就认为阎罗王还在睡觉,不会这样快找上门来。须知:棺材里所装的死人不一定是年老的。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不到终点而躺下来的大有人在。因此,古人警惕我们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人的死期很难预卜,有的胎死腹中,在还没有出生以前就死了;有的婴儿一出生因为染上黄疸病和血友病就长辞世间了;有的小孩活到三、四岁就被车子压死;有的长大成人,在青壮年时,因遭意外而伤亡了。
   
  人不可以恃着聪明才智而轻慢他人,因为聪明而夭折的人也很多,例如:我念小学时,邻班有位姓欧阳的班长,功课门门第一,可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因得了肺炎而离开人间。小学六年级又有一位姓柳的高材生,因脖子长瘤死了。
   
  有了财富和地位也不能够傲慢。你看,中国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才三十多岁,美国总统肯尼迪有地位、有才干又有魄力,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会那么早就死了。以歌唱起家的猫王普里斯莱拥有私人喷气客机、剧院、保镖,可是死得却很突然。
   
  信了宗教也不一定能够长命百岁。例如,屏东有一位信基督教很虔诚的青年人,刚大学毕业不久,因为飞机失事而“蒙主恩召”。当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念企业管理系的学弟,名字叫涂有生,他信佛教,而且也当过佛学社的社长。很不幸的是,他去珊瑚潭郊游,涉水过河时滑倒溺死。这不是佛法不灵,而是自己功夫不到家,学佛不得力,才无法转变定业。
   
  我引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其目的在说明,世俗的学问和技能只能解决生活上的小难题,不能解决生死的大问题。各种宗教都致力寻求生死大事的解答,而惟一能彻底解决生死的只有佛教。佛教的教法和义理虽然尽善尽美,但并不是相信了就可以了事,还要不断地理解和实行,才能够实证永恒的真理,确实解决生死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信了佛教,阎王爷就不会这么快找上门来,因而也就漫不经心了。我们应该知道“定业难转”这个事实。除非在佛法上修炼到有真功夫,能生死自在,对于生死问题确实十分有把握以外,否则还要拼命努力用功。丝毫懈怠不得。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说得好:
   
  “修道的人好像一头牛,背部载着很重的东西,走在泥沼当中,虽然身体已经很疲倦了,但是仍然不敢左顾右盼或稍停片刻;一定要继续努力,等到走出了淤泥以后,才可以安心休息。修道的人应该观察世间一切自私的情欲比淤泥还可怖,专心用功修道,才可以出离苦海。”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善最乐,从我做起(明勇)
下一篇:修止和修观的差别
 佛学与人生修养(李尚全)
 法以契机为最妙(妙莲)
 佛教的宇宙观(慧律)
 欲望之绳(慎独)
 佛寺与生态伦理(王丽心)
 存在与否定(印顺法师)
 痛苦不是全部(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茶话(白志强、马明博)
 人生不如意如何消业
 随业(林清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平常心看待福祸[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释清净学佛问答(2)[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人间佛教与止观禅修(黄国达)[栏目:人间佛教]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痴爱缠绵成草木 Bound by Infatuation, They Turned into Tr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杨曾文)[栏目:人间佛教]
 令心入法——必须具足四厌离心[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家中供奉的油灯一定要是酥油的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四[栏目:慧远大师]
 恢复传统文化 弘扬正能量[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