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拣择(星云)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7

如何拣择 

星云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拣择就是分别。虽然佛教提倡无分别、无分别智,但是我们学道的人,在智能尚未显发、真理尚未体悟时,仍应学习从分别处拣择真的、善的、美的,然后才慢慢做到不拣择、不分别。我们要学习拣择四点:

  第一、书必拣择而读,则开卷有益:虽然古人说“开卷有益”,但是读书仍要有所选择,有益的书才读,无益的书读了没有意义,也得不到知识与启发。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好的书,让人开卷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像前阵子一本《完全自杀手册》,带起了自杀风潮,使得很多家庭破散,社会也为此付出极大成本,所以书必须拣择而读,才能开卷有益。

  第二、人必拣择而交,则近贤希圣: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但是我们交朋友也须经过选择。古人说:“友为五伦之一,慎于择友,惧其损也”,好的朋友可以患难同当,不时给我们忠言,不当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只想利用我们,甚至出卖、背叛我们。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我们所交的朋友,应该是有知识、有道德、有人格、有慈悲心;选择这样的朋友,才能不受伤害且“近芝兰,则气味日馨”呢。

  第三、言必拣择而听,则是非明白: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听话也是如此,对于别人说的话,不能每一句都当真的,必须有所拣择、能分别判断,对人生大众有用的,对国家、民族、社会关怀的、正确的,我们才听。不当听者不听、中伤毁谤者不听、是非烦恼不听、色情八卦不听、谗言谄媚不听。总之,须分辨是非,才能明白说者的居心用意。

  第四、地必拣择而到,则行无危险:虽然大丈夫志在四方,但是不论想到什么地方去,还是必须先选择。危险暴乱的地方不能去,声色场所不要去,有些藉宗教之名而行邪道、魔道之处,更不能去,因为去了不但种下邪知邪见的种子,还会破财失身,毁了一生。

  佛教修行次第“七觉支”当中的“择法觉支”,即是告诉我们用智能观察诸法,才能善别真伪,而不取虚伪之法。所以一个人,无论读书、交朋友、说话、到什么地方去,都必须审慎的拣择,都要清明分别,才不会在游移漂流的生命长河中空费草鞋钱。

  第一、书必拣择而读,则开卷有益;

  第二、人必拣择而交,则近贤希圣;

  第三、言必拣择而听,则是非明白;

  第四、地必拣择而到,则行无危险。

摘自《佛学精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杜甫与佛教(许美中)
下一篇:饥来吃饭困来眠
 因果教育是佛法的基础课(柳亚军)
 感应(倓虚)
 慈善不是钱,是心
 何谓十善业道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智海)
 观想念佛(圣一)
 随顺世缘修禅净(明一)
 持戒为悟道的资粮(大愿)
 稍纵即逝的快乐(达摩难陀)
 缘起如幻(辜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阿含经十二选 第一选 佛法的修道次第:《七车经》[栏目:中阿含经十二选]
 人间佛教的经证 粗言与善语[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四念处[栏目:智者大师]
 1736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 11-15[栏目:07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纪念大师美德[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遥远的祝福[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八别请僧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八、俗讲[栏目: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到底什么是阴境?如果不破阴境是否就不能证三昧?[栏目:慈法法师]
 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是否可以分开?[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