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修戒定慧
圣严法师
摘自《禅七开示录》
禅就是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佛法。佛教虽然重视信心,信了以后,还得由信起修的如法而“行”。
修行的内容不出戒、定、慧的三无漏学。
戒是“不该做的事不做,该做的事不得不做”。从因果上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要负责任,以后会有果报;从当下修行的观点来讲,做了不该做的事,心会乱,心乱便不能得智慧。既然心乱又无智慧,岂不就是无明烦恼的众生吗?当然也就无法获得无我无私的解脱慧了。所以,持戒是得到心里平衡与安定的基础,也是求得悟境或解脱的必备条件。
在禅七中,第一不讲话,这就没机会打妄语了。第二吃素食,也不会杀生了。第三男女分开,邪淫也没机会了。第四不准看别人,甚至不去想别人,也不会偷盗了。凡是恶业,禅七中都不犯;但是,禅七中该做的、该遵守的,若不做、不守,也是犯戒;该打坐、该聆听而没照做,也算犯戒。由此说来,戒的意思,也是规律、规则、规矩,不守规矩就是犯戒。若在禅七中几次不守规矩,就会请你离开。
所以,精进的修行本身,就具备了持戒的涵意。早上请各位“把身体交给蒲团,把心念交给方法”。这项要求今天做到了吗?没做到也是犯规矩。这当然不容易,但是,一天天地练习,最后自会成功。一般常用“心猿意马”来形容我们的心,因为心很难收服。禅七中各位把“心眼”“收”起来,也把视线收起来,把心念一次又一次地从妄想中收到方法上,心念由集中凝聚而渐渐地安定下来,练成了安定的工夫以后,才有悟境现前的可能。
许多人在报名表上填写打禅七的目的是“开悟”,说来容易,得来却很不容易。有人要求我:“师父请你帮忙开一下悟嘛!”如果我真替你开悟,请问这是我开悟还是你开悟?开示佛法在于师父的指导,悟佛知见在于弟子的修证。
歇了颠倒的狂心妄念,粉碎了自私自利身、心、世界的自我中心,才有希望开启智慧之眼的所谓与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的悟境。有的人但知打禅七可以开悟,有人仅从书中知道修行可以开悟,却根本不知什么叫开悟,也不知如何可开悟。我现在告诉诸位:一般人开悟,要通过持戒、修定的过程。有人又说了:“从持戒修定着手是渐悟,我要的是顿悟!”我从指导禅七以来,遇过太多急求开悟的人了。问他为什么要开悟,答说烦恼多、困难多、问题多,认为一开悟问题就没有了,我说这得慢慢来。越是急着求开悟,就跟悟境离得越远。有人追问我:“你自己到底开悟了没有?”“是顿悟还是渐悟?”“是自己开的还是别人帮你开的?”对这些问题,我都是以不回答为回答。我若说没开悟,你会问我拿什么指导人;我若说已开悟了,又无法说给你听,更无法拿给你看。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禅宗的祖师一直追溯到释迦牟尼佛,都不是不须修行就能顿悟的。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修行多年,二祖慧可、六祖慧能看起来却好象没有修行就开悟了,其实就好象大家只看到肉摊上的猪肉,却没看到养猪人家把猪一天天养大的辛苦。
有个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罗,在佛涅槃前听了一段开示,便证了阿罗汉果,这似乎很便宜。但要知道须跋陀罗是大婆罗门,早已是个大修行人,只是在某一点上观念未通,经佛点破,障碍顿除,这才证果,这是几十年的修行人哪!六祖看来也似乎未修,其实,他从小时候心就很安定,工作那么单纯,也并不是莫名其妙就开悟了的。
诸位必须在观念上确信:佛法的修行,没有占便宜的事,否则就与“因果”不相应。除了修行非因计因的常见外道及无因无果的断见外道;在正法的中道行中,必是付出了多少就得多少,所以六度之中的精进一项也极重要。
禅修者,不能做假,不能掺水,完全是硬碰硬的;付出多少努力就得多少结果,菩提道上绝无投机取巧事。可能有人以为净土宗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是条捷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好,但日前有人到此求出家,我问他何以不去净土念佛的道场?他说:“因为不敢去极乐世界,去了不知多少时间才能回来”我问他说:“难道你就这么贪恋这个世界?”他回答说:“不是,只因不忍众生之苦。以时间计算,到极乐世界修成不退转位,再倒驾慈航之时,地球世界已经不知坏了好多次了。”这样的悲心实在令人感动!不过自力修行者的信心,如果不够坚强的话,念阿弥陀佛先求往生西方净土世界,也是非常踏实的。
因此,我们接触到的修净土法门的人,若其信愿正确,往往也会比修行所谓禅法的人更积极、更慈悲、更能付出、更懂得广结善缘;修禅的人,反而比较自私小气又逃避现实,这全是被坊间禅书的错误观念所害,被“开悟”两字所误,只求早日开悟,忘了发菩提心。我的徒弟之中就有求我护持他早日开悟的人,说是等他开了悟必来护持我,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与放下自我才能开悟的原则,恰巧相违。连小乘都不够格,哪里还是大乘的禅法呢?所以,禅七中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观念:脚踏实地,努力于戒定慧三学的增上修学。
“戒”在基础佛教,便是五戒;在大乘佛教,则是菩萨戒。发了菩提心而不去度众生,这是犯了菩萨戒。有人去戒场受戒回来,就自以为是菩萨了,开口闭口“我是受了菩萨戒的菩萨”;事实上,受菩萨戒,就是发菩提心,持菩萨戒,要以利益众生为要务。
“定”在基础佛法,就是九次第定,离欲不动,入寂灭境。大乘佛教的定,则是以心不受内境外境所动摇,虽接应万物,面对万境,而心不受其左右,若无其事。如果只有入定时无烦恼,出了定还是有烦恼,那便不是大乘的定,也未得解脱。大乘定是随时随地心都平静安定,如止水如明镜,有映现的功能,无波动的烦恼,这就须要精勤练习了。禅七中的练习,虽以打坐为主,但生活中的种种,也都是藉境练心的方法。
若能持戒习定,日久功深,无我的智慧必然现前,那便是开悟。诸位来参加禅七,绝对要有大死一番的决心,把散乱心、企求心等,统统搁下,要把一个个的妄想,一次次地摆下。发现有妄念时,千万不要难过,不要讨厌,立即回到方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