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真正的自由人(林清玄)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6

真正的自由人

林清玄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菜根谭》
  一个人虽心地洁净,有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风范,也不必因而隐居于深山岩穴中。人虽无沉耽于清泉山石等山光水色的癖好,亦可独自吟诗啜酒,而常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世人常在追逐名利而汲汲营营,自己虽未与之共事,亦不必对世人追求名利之心感到不齿。己心恬静淡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即为佛教中所言,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得着真自由的人。
  由于本文肖长,故将之分为二。“富贵、浮云”乃出自于《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膏育泉石”,是指对于清泉山石的热爱成癖,有如不治之病一样。“病入膏盲”出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奇梦: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处,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此后,不治之病称膏盲,病症则称为二竖,乃出自于此也。
  “尽醉”、“独醒”则出自于《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中的“缠”乃意为羁牵。法、空皆属佛家法。万物事理的理法称之为“法”。诸法因无现实性,故曰“空”。“空”乃空寂之意也。
  能从这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得着自由的人。

摘自《禅与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健讹多的因果启示(水莲)
下一篇: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用脚印折服我慢
 《纪念茗山法师丛书》序
 释迦悲愍的诞生(常惺)
 《佛说玉耶女经》的女性思想(禅悦)
 把修行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海天)
 云在青天水在瓶(肖瑶)
 不经意的转变(郭会清)
 为什么要静坐
 净宗问辨(弘一大师)
 守望的大佛(黄文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经思想蠡测 四[栏目:悟光法师]
 学佛的两种用心(竺摩)[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众生教、人教、心教[栏目:宣化上人]
 西归直指[栏目:周安士居士]
 漫谈戒律[栏目:戒律学研究]
 踏上心灵幽静 第5章 训练小狗:观呼吸 经行:走路的禅修[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九 戒定慧[栏目:隆波通禅师]
 长孙哲毁佛遭报[栏目:圣像灵异篇]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禅修主题演讲)[栏目:索达吉堪布]
 竹窗随笔[栏目:莲池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