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真正的自由人(林清玄)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2

真正的自由人

林清玄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菜根谭》
  一个人虽心地洁净,有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风范,也不必因而隐居于深山岩穴中。人虽无沉耽于清泉山石等山光水色的癖好,亦可独自吟诗啜酒,而常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世人常在追逐名利而汲汲营营,自己虽未与之共事,亦不必对世人追求名利之心感到不齿。己心恬静淡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即为佛教中所言,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得着真自由的人。
  由于本文肖长,故将之分为二。“富贵、浮云”乃出自于《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膏育泉石”,是指对于清泉山石的热爱成癖,有如不治之病一样。“病入膏盲”出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奇梦: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处,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此后,不治之病称膏盲,病症则称为二竖,乃出自于此也。
  “尽醉”、“独醒”则出自于《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中的“缠”乃意为羁牵。法、空皆属佛家法。万物事理的理法称之为“法”。诸法因无现实性,故曰“空”。“空”乃空寂之意也。
  能从这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得着自由的人。

摘自《禅与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健讹多的因果启示(水莲)
下一篇: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上岸要钱(摩迦)
 劝人读经(沈从文)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张祥龙)
 弘扬禅宗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张兵)
 学佛的三步骤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冯巧英)
 说之不尽的往生利益(陈义孝)
 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三法印(杨国安)
 菩萨欢喜受戒(林月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密教方面,请示师父时轮金刚法门应该具备哪些佛法基础及四加行、前行功课?[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治心[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从僧睿的法身观探讨其与《大智度论》法身说之关系(释如嵩)[栏目:大智度论研究]
 莲花与佛教的因缘观[栏目:道坚法师]
 生活禅语(净慧长老)[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三 难提迦鬼事[栏目:饿鬼事经 第四 大品]
 这个乐是麻醉,我们要舍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验证功夫的三个标准(元音)[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护法的故事--阿忠玛(一髻佛母)[栏目:丹增嘉措仁波切]
 华严札记(十六)[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