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忍则不恶无喧(杨国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4

忍则不恶无喧

杨国安

  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一名罗汉叫罗怙罗,他本是释迦牟尼的儿子,后来出家修道,成为释遵十大弟子之一。相传罗怙罗以忍辱而著名,在舍卫国时,他曾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慧心能忍,因而受到佛的赞扬。
  《坛经》说:“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不恶无喧。”佛教把修行方法归为“六度”,“忍辱”就是“六度”之一,它要求对于所有有损于自己的言行都要不动心,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忍”成为佛教的行为准则。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说苑丛谈》曰:“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增广贤文》则告诚人们;“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程颐更说得深刻:“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忍成了中国人的一种处世方法,更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准则。
  清代何绍基在外地为官,有一天他接到家里来信,得知家中因一墙基与邻人争吵,要打官司,请何绍基相助。何绍基立即修书—封云:“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只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的家人读罢家书,立即让人三尺,对方深受感动,也让了三尺,一场官司在“忍让”中化解讲和。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各种矛盾、争执。有的人视“横蛮”为”英勇”,在矛盾和争执中总爱誓死争高低,使小事酿成大祸。有的人则视“忍让”为美德,做到“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这两种人际关系的善恶,人们一眼即明,但要见之于行动则非易事。它需要矛盾的双方具有理智和道德,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摘自《佛教与健康》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大堂口(妙惟)
下一篇:受钱之过患(汤敏达)
 得黄金鼠狼喻(善言)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戴源慧)
 明天我就要死了(刘军)
 本分真金入火看(曙正)
 必须说话(莫言)
 迷人的禅(吴平)
 无言大智(常静)
 正在死去(性光)
 善行与福报(善乐)
 一日沙门(马明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习中文的可贵 The Value Of Studying Chinese[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如是如是[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佛陀十大弟子传─富楼那尊者[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宣化老和尚讲述]
 贪色邪淫报应对所有人都一样,很严重很厉害![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十)[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释迦太子之成长[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惟其是勿佞巧[栏目:蔡礼旭老师]
 暇满难得[栏目:果硕仁波切]
 佛陀的古道 第十章 正业[栏目:毗耶达西法师]
 3. 大佛与大罄的对话[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