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律宗的基本经典与理论(蔡惠明)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2

律宗的基本经典与理论

蔡惠明

  律宗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萨婆多论》、《明了论》等为基奉经典,通称“四律五论”。它把如来一代教法判为三教三宗。三教是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三类。性空教摄一切小乘,相空教摄一切大乘般若,唯识圆教摄《华严经》、《楞伽经》、《法华经》、《涅槃经》等。三宗是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实法宗即立一切法实有的说一切有部等,以色法为戒体。假名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假名的经量部等,以非色非心为戒体。圆教宗即立一切诸法唯识所现的唯识圆教等,以心法种子为戒体。律宗在三教三宗中属唯识圆教。
  律宗的理论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制定的戒律;戒行是戒法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如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及大乘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等:戒体是律宗的理论核心。它认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于自心的法体,就是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戒体,旧译“无作”,新译“无表”,律宗三家对此解释有所不同。相部宗法砺依《成实论》以无作戒体为非色非心的“不相应法”,立非色非心戒体论。东塔宗怀素则依《俱舍论》,以“无表业”为色法,倡色法戒体论。南山宗道宣说《四分律》通于大乘,依《楞伽经》、《摄大乘论》所说,以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称为心法戒体论、和相部、东塔二说相对。
  《四分律》通于大乘的说法起于北齐慧光(因曾任僧统,又称“光统”)。道宣在《四分律羯磨疏》中更依律文举出五种理由来论证此说。一是“沓婆回心”,二是“施生成佛”,三是“相召佛子”,四是“舍财用轻”,五足“识了尘境”。由《四分律》通向大乘,他更进一步建立三学圆融无碍的学说。一戒一行,圆融观解,就具足一切行,即大乘妙行。
  律宗又将佛所制定的戒规归纳为“止持”和“作持”二类。“止持”即“诸恶莫作”的意思,指佛弟子们制止身、口不作诸恶的“别解脱戒”;作持即“诸善奉行”的意思,包括安居、说戒、悔过及衣食坐卧等种种行持规则。《四分律》的前半部解释比丘、比丘尼二众别解脱戒为止持门;后半部则解释受戒说戒等二十犍度(意译为“聚”)为作持门。南山宗五大部(即《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钞》、《四分律比丘尼钞》)内容不出此二类。
  唐天宝十三年(754),道宣的三传弟子鉴真东渡日本,在当时的都城余良东大寺佛殿前筑坛传戒,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四百四十多人授戒;为八十余僧众舍旧戒授新戒,这是日本正式有律学传承的开始,鉴真被奉为日本律宗的初祖。


{返回 律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聚净戒(林子青)
下一篇:出家人的八种过失(远尘法师)
 丛林清规常识答问 什么叫晋院、升座?
 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大愿法师)
 律宗的中兴:宋代的律宗(王建光)
 宝华山隆昌寺与中国律宗(张春蕾)
 律宗祖庭——净业寺(杨作舟)
 论南山律宗与禅宗清规的关系(李继武)
 戒律中对病与死的规定(济群法师)
 藏传佛教戒律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德青)
 元照《南山律宗祖承图录》
 浅谈燃指供佛(董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八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财神包换来的电线杆[栏目:上师讲故事]
 证明给友人[栏目:佛网文摘]
 对“五会念佛法”(墓林僧)的答复[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不知道 1995.6.1~1995.6.15[栏目:星云日记]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二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宗门三关直指[栏目:唐普式居士]
 Listen to Yourself: Think Everything Over[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西藏棱子芹[栏目:藏医文化]
 一年一度又逢年[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