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与中医(邓来送)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1

佛教与中医

邓来送

  我国历代医僧及佛门弟子中之习医者,借行医弘扬佛法,成为古代医疗队伍中的一支力量,其医术高明者,以医名世;著书立说,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内容,同时也推动了周边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如鉴真和尚东搜日本,传授佛教的同时,也传去了中国医学,所著《鉴上秘方》等,在日本广为流传且影响深广。浙江萧山竹林寺为女科的始祖,所传妇科专著有数十种,至清末已历107世;少林高僧,武艺卓著,国难之时.挺身护国,伤亡自救,久而久之形成了我国武术的渊源,所编以伤科为主的《少林秘方)成为当代伤科之宝库,为研究骨伤、点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历代医书中不乏渗有佛家的思想,如药王孙思邈所著《干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慎柔所著《慎柔五书》、慎斋著《慎斋遗书》等。但由于西方医学的渗透,佛医的地位逐渐下降,再加上历代战乱连绵,使佛门医书大量散失,遗留甚少。
  佛教十分注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解脱,“四大皆空”即是一说。在疾病扰身之时,通过心身修行,进入无我之境,使之荡然无存,体气平和,或口中持名“观音菩萨”、“佛祖”,或默念想要的某一药物,想象能药到病除,或观想极乐世界……如此静养、暗示、调息,起到修身养性,调节阴阳,保健康复的作用。
  佛教“医方明”与中医理论相互吸收和影响。佛教在拯救众生诸苦的基本理论中,向众生提供了医治众生“心病”和“身病”的技艺,不仅其全部佛法的教理体系可以作为广义和深义的身心对治方法,而且还以佛教医学善治施医著称于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佛教的八正道、三学、六度等修持之道都是行之有效的身心疗法。它们对指导人生正确的心理观和生活态度,保持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对心理疾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对策,如(教乘法效,认为,有“八万四千尘劳”就有“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方法)”。《大乘义章》则提出了六种对治方法;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空观等,其具体方法与现代身心疗法相似。佛教还强调修心,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礼拜、忏悔、唱诵、打坐、念佛、看护病人等,都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明代江灌《名医类案·颠狂心疾》中载有用佛教哲理治疗心疾一例:邝于元因失宠于朝廷,无聊之至,郁而成心疾。病发时,昏聩如梦,或发谓语。病不发则一如常人。后真空寺老僧用佛教哲理分析了过去、现在、将来三种妄念,劝他抛弃“幻心”,离开苦梅,参禅定坐,扫空欲念,形成“觉心”,则心疾可自愈。邝子元接受老僧规劝后,通过这一套澄心静默的办法,一个多月就治愈了他的心疾。台州僧处理中年病目,常持诵大悲咒,梦观音传授法偈,令每旦咒水七遍或四十九遁,用以洗眼。凡积年障翳、近患赤目,无不获痊。处理跪受而寤,悉而记忆如说,诵行之不逾时,平愈。寿至八十八岁。其偈曰;救苦观世音,施我大安药,赐我大方便,灭我愚痴暗。贤劫诸障碍,无明诸罪恶,出我眼室中,使我视物光。我今说是偈,洗忏眼识罪,苷放净光明,愿观微妙相。
  药师佛曾立下12条誓愿以救度众生,其中有几条就与人们的心理保健有关,如“所求满足”——使众生自由自在,纵横自如;“安立正见”——众生的一切烦恼都能解脱,可以获得正确的见解;“苦恼解脱”——能解脱一切苦恼。药师佛还有两个化身,一是药树王,专医人的肌体疾病(即生理疾病),二是如意珠王,专治人的精神疾病(即心理疾病)。据《法华经)记载,服了如意珠就能使人如意,精神方面的疾病便可治愈,从而使人心旷神恰,身心安乐,健康常乐.可以说,药师佛既是大医王,药王,又是出色的生理学家,是众生心理健康的保护神。
  按照中国医学的原理来讲,每个人的寿命应当要活一百岁以上,就象一部机器,你要会保养,用得正常,不让它损坏的话,它的寿命应当是一百年以上。它没有到一百年就坏掉了,那是你糟塌了这部机器。你不会保养、应用,这部机器没用几年就坏掉了,那过失不在机器,是在使用的人。

摘自《五台山研究》2002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教与经商(曹署红)
下一篇:佛像缘何开光明(张辉)
 山也寂寞,水也寂寞(方杞)
 缘起即永恒(道敏)
 穿越人生之旅——读《智慧之路》札记(海天)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堪忍尊者)
 法师的含义与德行(李忠)
 教与经商(曹署红)
 慈悲鸟(本悟)
 微笑使者弥勒佛(泽道)
 万物皆有默契
 临湖禅院佛像开光法语(了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五百罗汉 497、思萨埵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15 小三灾 大三灾[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三)穿透愚蠢的心念所造成的生命障碍,才能享受全然的宁静空间[栏目:因果的真相]
 《佛教三字经》新注 贤首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秽迹金刚咒的无量功德[栏目:秽迹金刚·文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二章 普贤菩萨所问章[栏目:超然法师]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三)修法不能轻视方便[栏目:圣者言教]
 为什么发心越大,违缘就越大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九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