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持平常心(楼宇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6

持平常心 

楼宇烈 

  禅家讲“做本分事”,“持平常心”,两句话是相通的,但是后一句对你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因为虽然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还能做到对你所做的事没有什么计较呢?你是否在意别人对你所做的事的赞扬或批评,是否会因为别人说风凉话心里就不高兴,别人说了好话有必要,就心里很舒服呢?做好本分事不等于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动心,不起念。禅宗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个禅师“你平时修炼不修炼啊”,他说当然修炼了,又问:“你怎么修炼啊?”他说我是“饥来吃饭, 困来睡觉”。别人就纳闷,说你这也叫“修”吗?他说当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百般的思虑啊,睡的时候不好好睡,千般计较啊。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吃饭睡觉,可是有很多人就是要想东想西,吃到好的心里就高兴,吃到差的,心里就埋怨。对于这些事你能不能不计较任何的好坏呢,用佛教里的话讲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风吹不动”。哪“八风”呢?利、衰、毁、誉、讥、称、苦、乐。 “利”就是顺利, “衰”就是衰落,“毁” “讥”就是毁谤你、讥讽你, “誉” “称”就是赞扬你、吹捧你。你做任何事情,在这种八种情况下都能不动心,那是需要很高的修养的。有时尽管你嘴上会说“这些事我都看穿了, 根本就不在乎”,可是我想当别人说你几句风凉话的时候,你可能心里就不太好受。别人要是吹捧你几句,你虽然表面上说“哪里哪里”,可是心里面可能在暗暗自喜。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想能克服这一点,必须禅修达到相当的境界才行。
  我常常讲一个故事,宋代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跟佛印禅师关系相当好,平时经常来往,他们一个住在江南,一个住在江北,有一次苏东坡坐船过江去看望佛印,恰好碰到佛印不在寺庙里,他就一个人在寺庙里转悠,看到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十分庄严,他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写完自己觉得很得意,就交给小和尚,说等你师父回来交给你师父看,然后他就走了。佛印回来看到这首诗,就提起笔来在上面题了两个字:放屁!就让这个小和尚给苏东坡送回去。苏东坡一看很纳闷,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我写那么好的诗,居然给我的评价就是“放屁”两个字。所以他就马上坐船去找佛印禅师,要跟他辩辩理。见了佛印禅师,佛印就跟他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我这么一屁怎么就把你打的过江来了呢?所以你们看,苏东坡的佛学修养还是相当高的,对佛学的义理理解得也相当透彻,可是碰到这样具体的事,他就不能用一个平常心去对待。
  大乘佛教讲“六度”,即从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的六种修炼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第三渡讲的忍辱,我们常常将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别人打你、骂你你都能忍住,或者甚至像基督教里讲的那样,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送上去。其实佛教里讲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还要能不能忍住人家的吹捧。 “八风”里不仅有毁、讥,还有称、誉,对于别人的毁、讥,你可能忍住了,对于别人的称、誉你能不能也不为所动?

摘自《报恩》2008年第1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轮明月(柴昀哲)
下一篇:移民的终极目标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益西彭措堪布)
 福落如果,恩化成粥(杨颖)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索达吉堪布)
 发菩提心之义利(张化蒙)
 生之奥秘(耕云)
 水火二河白道喻(大安)
 “定成正觉”愿(黄念祖)
 学佛人如何与各种人交往
 大悲与小悲(林清玄)
 动静如是用(来果禅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业障很重,精神提不起来[栏目:宽运法师]
 禅林象器之大磬(戒毓)[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浅谈袈裟的功德及其护持(释仁海)[栏目:其它法师]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时间”观[栏目:悟殷法师]
 天衣义怀禅法略述[栏目:温金玉教授]
 What does the name Tipitaka mean?[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念佛要有信愿[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相应12经 如来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集量论》略解 七[栏目:因明学讲记]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六课 他方佛名[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