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然自得(了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1

安然自得 

了悟 

  禅的本质是使人的生活充满安详真实情趣,使人们摆脱心理和情感的困扰,看到我们自在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以最真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世事和享受我们拥有的真实自然的生活。
  禅告诉我们,生活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人类共同财富的过程,而不是勉强自己与人争夺,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止境的人生欲望之中。人只要能回归落实到生活的本身,接纳自己,实现自己,就可以生活得安然自得。安适的情怀不是追求来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强加给我们的。人的精神生活的关键是自己能否维持一个纯真的心态。
  慧可禅师有一天问达摩:“我的心里很不安,请老师为我安心。”
  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上。”
  慧可想了好一会儿说:“我已经找过,可是找不出来。”
  达摩说:“好,我已经把你的心安上了。”
  在这么简短的对答中,慧可豁然领悟到自心本来;就是安的,所有的不安,是在生活上妄加挑剔、强作追;求所造成的啊。
  人的担忧和烦恼,比事实情况要大许多倍。这是由于人类几千年来,过度强调未雨绸缪,过度渲染忧患意识,夸大失败的消极意义,而使得人类普遍染上一种不安意识。禅告诉我们,我们应当预做准备,但不可以变成惧怕的心态,因为它会使我们变得不安。我们去做计划,去保持细心谨慎的处世习惯,而不必为此过分忧虑。我们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而不要存有与现实无关的担忧,如果有这些不实虚无的担忧,许多人便会一蹶不振,抑郁难安。
  有个智闲禅师,一次他问弟子说:“有一个悟道的人,他口衔树枝,脚无所踏,手无攀附,挂在千尺悬崖上。这时,忽然有一位求道者来问佛法大意是什么。如果开口回答,就要跌落深谷;如果不回答,则违背出家人随时慈悲开示的本分。在这种情形下,他该怎么办?”
  当时在座的弟子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对答。
  这时座中有一位叫招上座的学生便站起说:“老师,先别问他咬在树上怎么办,我倒想先问他为什么要上树去自寻烦恼?”
  ,这句反驳的话里,招上座已经点出:人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到那危险的地方去惹来那些困扰呢?引申开来说就是,为什么人要为了名利地位而赴汤蹈火,惹起那么多烦恼和不安呢?其实,人类是很会自寻烦恼的,我们明明知道别人不肯认输,却偏偏要别人投降,所以才有了战争。明知别人不一定会赞美自己,却想尽办法要得到别人的青睐,于是使生活陷于困顿之中。
  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掺杂挑剔的,更没有必要为自己寻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无人而不自得。

摘自《普陀山佛教》2006年增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佛无缘
下一篇:命大的女人(贾永秀)
 对佛教振兴之展望(璞田)
 上岸要钱(摩迦)
 欧阳竟无与佛学(吴雨)
 谈放下(吕沛铭)
 说“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大慧)
 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徐小跃)
 寒山寺(古吴子)
 掌声响起(徐焕升)
 希望的灯盏(安小悦)
 六度与生死轮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空性的智慧[栏目:林钰堂博士]
 佛教对科学技术有什么样的看法?[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你怎么能让我死[栏目:花开见禅·一百个顿悟瞬间]
 教孝就是以身作则[栏目:蔡礼旭老师]
 禅学的文本阐释与诗意接受——评吴言生《禅学三书》[栏目:楼宇烈教授]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二十四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是不是真和尚头是有戒疤而假的没有?[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第十一部 善说法的在家弟子典范 吉达长者 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二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格萨尔王传 第14回 霍尔兴兵欲抢王妃珠牡用计巧拖三王[栏目:格萨尔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