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返回 冯学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12

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冯学成

  如果修行只有“善”,不算圆满,不只是禅宗,天台宗就把这个道理讲透了:纯善无恶不是菩提。
  以前有一位善知识对弟子说: “菩提是烦恼铸成,如何欲断烦恼?”烦恼的体也就是菩提,诸佛不只是有庄严的一面,你为什么要把烦恼断掉呢?我们经常讲转烦恼为菩提,而不是断烦恼为菩提。真如是如如不变的,若是烦恼可断,真如也就可灭了。
  今天我陪(佛源)老和尚出去,老和尚说: “哎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吧。”回头了还是不是你呢?还是你啊!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变。但是你要站稳脚根转过来,一转过来就是修行人了,就怕你不转。关键是转烦恼为菩提,并不是要断。比如,我们今天在这里打坐,一会儿妄想来了,东南西北的念头不停地往外冒,’跟着烦恼也来了,大家试试能不能断?再试试肚子饿的时候打坐,能不能断了想吃饭的念头?转可以,断不行。”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一鞭子下去它会转个不停,鞭子抽得越狠,它转得越快,如果没有鞭子抽它,它一下子就倒了。”
  所以对佛法要有完整全面的领会,对烦恼与菩提的关系、世圣与凡人的关系、西方净土与东方秽土的关系,在理论上要学,在修行上要大胆承担。有的人就是不敢于承担,一有妄想就去忏悔,就去烦恼,心里边很难受。有什么难受的?没有烦恼你就是佛,就是菩萨了。人都是有烦恼的,正是因为有烦恼我们才要修行。只有精进地修行,烦恼才会慢慢地淡下去。如果想要一刀两断,除非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不然,你凭什么一刀两断?
  佛教的经典中讲有两种烦恼。一种是见所断烦恼,有些经教里谈到过这样的境界,明心见性可以把我们知见上的烦恼见一刀两断,称之为“见所断烦恼”。在第六识上下功夫,通过对般若的修行,增长自己的智慧,突然破参,就可以达到断“见所断烦恼”的状态。另外一种是“修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是什么呢?一个人多生累劫上带来的业力在第七识上是人了根、入了命里的,在“见所断烦恼”调理了以后,要悟后起修,通过长久反复的修行锤炼,慢慢地修,慢慢地转。尽管此处名称为见所断、修所断,但实际烦恼上不是断,而是转。真要是烦恼断了,你也就失去了修行的资粮。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没有那一滩臭泥,就不会有莲花的香艳。所以说没有烦恼的资粮就不会结出菩提的果。它们是同体的,这边是烦恼,另一边就是菩陧。如果断了烦恼你也就断了菩提慧命。
  转烦恼成菩提是禅宗历代祖师所强调的,所以,“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这几旬都是相对面言的。让你看到事物这一面的同时;也让你看到事物的另一日。取这面丢那面,取那面丢这面都不行。我们要敢于证得菩提,要敢于承担。如果资粮不够,就暂时不忙,先精勤地积累一些资粮。善法修行有了基础后,才能提持向上。

摘自《正觉》2007年第6期


{返回 冯学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棒喝截流 引言——从“一从大地起风雷”说起
下一篇:也谈僧伽禅修
 云门说宝镜 之四 独彰佛心之不二法门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二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上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上(141-160)
 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国的地图(二)天堂地狱一肩..
 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海的海眼(三)理事无碍、事..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上(161-180)
 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克己复礼,止于至善..
 棒喝截流 三、机锋转语——对禅境“死活”的检验
 棒喝截流 一、向上一路——精神和生命的妙高峰
 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国的地图(三)驰聘于“时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末法提倡净土应有重点[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后记[栏目:太阳我的心]
 正确的经济生活[栏目:明法尊者]
 影尘回忆[栏目:如本法师]
 佛法修学目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六祖得法偈[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帝释所闻经[栏目:大品]
 蜜月过后是苦月[栏目:法清法师]
 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Ummon’S Every Day Is A Good Day[栏目:Shunryu Suzuki]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