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涅盘是否是终点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4

涅槃是否是终点 

正念 

  《彼岸道经·乌波湿婆问经》第七章记载一段佛陀与弟子关于此事的问答,应视为权威。

  可尊敬的乌波湿婆说:“摆脱对一切爱欲的贪恋,抛弃任何东西,依靠一无所有,达到至高的名想解脱,这样的人将停留在那里,不再前进了吗?”

  世尊说道:“乌波湿婆啊!摆脱对一切爱欲的贪恋,抛弃任何东西,依靠一无所有,达到至高的名想解脱,这样的人将停留在那里,不再前进。”

  “如果他停留在那里许多许多年,不再前进,洞察一切的人啊!如果他在那里达到平静,获得解脱,这种人的识是否还存在?”

  世尊说道:“乌波湿婆啊!正如火苗被大风吹灭,已经消失,无以命名,牟尼摆脱了名和身,已经消失,无以命名。”

  “他是消失了,还是不存在,还是永远健康地存在?请向我解释。牟尼啊!因为你知道这法门。”

  世尊说道:“乌波湿婆啊!这样的人消失后,形量不存在,人们谈论他的依据不存在;当一切现象消失时,一切谈论方式也消失。”

  《中部》也记载了佛陀回答外道行者瓦车乔陀关于佛陀和阿罗汉死后往生何处时的反问。佛陀问他火熄灭后到哪个方向去了,瓦车乔陀觉悟到:“这个提问不适于此。因为有草木燃料,火得以燃烧。而当此燃料烧完后,不再续有。如果燃料烧完了,则说火的熄灭。”

  正与此同,因不再有无明,五蕴彻底熄灭也不复生起。实际上只有名、色的无常相续及其寂灭,是“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的法尔定律,亦没有“阿罗汉”、“佛陀”的存在(概念施设)及其断灭可言。认为阿罗汉死后还有余蕴、等待唤醒或佛陀灭后以某种形式永生的说法是后人坚固常见的我执臆测,并非正见。

  在《本事经》上,佛陀宣说道:

  “诸比丘!涅槃有二,何为二?有依和无依。由此,诸比丘,即身断除烦恼,所作皆作,抛弃执著,获证圣果,砸碎生命枷锁,正知已得解脱,此人为阿罗汉。彼五根依然存在,只因不空此五根,故彼有苦乐之受,砌涂贪、嗔、痴名为有依涅 盘。”

  “诸比丘,何为无余涅槃?由此,即身断烦恼,……正知已得解脱。此生清凉,不复有乐受,此名无依涅槃。”

  “见道无执著,指示二涅槃,一为此生具,断流但有依,无依为未来,中止一切流,晓知无为法,断流心解脱,深谙佛法者,除有得究竟。”

摘自《浙江佛教》2002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张云江)
下一篇: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张自强)
 佛教的人生观(闻杰)
 隋唐的国立佛经译场(果仁)
 人成即佛成(吴平)
 人生的归趣与禅(木村泰贤)
 谈修行与度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紫虚)
 净人与净土(圆明)
 发菩提心(弘一)
 学会从失去中得到(思齐)
 如何不后悔(禅光法师)
 物质宇宙的生灭(净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Careless Lion (Cirumspection)[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入菩萨行》前文提要[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真正的皈依[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栏目:宝静法师]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下)[栏目:犍度篇]
 60.云岩昙晟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总要回到苦难红尘[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阿难陀(多闻第一) 梦的预言[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爱的循环[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