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怀海和尚(黄忏华)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9

怀海和尚 

黄忏华 

  怀海(720—814年),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足戒。后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经多年。他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赣县)开法,即前往参学,与西堂智藏同称入室。他侍奉道一六年,得到印可。道一圆寂后,他初住石门(今江西靖安县),继往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住大雄山,岩峦高峻,又称为百丈山。不久,四方禅者奔凑而来,以沩山灵 、黄檗希运为其上首。他传播禅风二十余年而圆寂,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

  怀海禅学的主要特点是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他有一段著名的语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戒,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些语句显示心性本自寂照与随事即用显体的禅宗心要。他的修行法门就是根据这个思想,他说:“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

  怀海的作略,如打、笑、喝、举拂等,和道一相似。他每逢说法下堂,大众已经出去,却呼唤大众,等到大众回过头来,他又问:“是什么?”他这种提醒学人反省的方法,诸方称为“百丈下堂句”。

  怀海并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中,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制,他本人就是“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他还在《禅门规式》里规定实行“普请”(集众作务)法,上下协力劳动。

  禅宗僧众以前多半住在律寺,后来参学的人日见其多,感到在律寺中对于说法和住持多有不便,道一才开辟荒山另建丛林,然而还没有规章制度;怀海乃折衷大小乘的戒律,制定禅院清规。禅院的最大特点是不立佛殿,只设法堂,表示佛祖亲自嘱咐,以现前的人法为重。又规定以具道眼的禅僧为化主,称为长老,住在方丈;参学的大众,都住在僧堂;长老说法,两序雁行立听,宾主问答,激扬宗要。此外还有关于禅院事务的种种规定。此即所谓《百丈清规》(《传灯录》卷六题作《禅门规式》)。其书在宋时就失传了,另行宗赜所编《禅苑清规》。元代朝廷令百丈山德辉重编,至元元年(1335年)颁行,书名《敕修百丈清规》八卷,但已全非百丈原来的面目了。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同山忠智重刊,即今所传之本。

摘自《曹溪水》2006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沙子与珍珠(安小悦)
下一篇:圆瑛大师和《楞严经》(妙年)
 真正自由的人(南怀谨)
 名茶与佛教(张雯雯)
 做人不难(王崇良)
 用心念佛(清虚)
 好好活着(刘墉)
 《大智度论》略译初探(周伯戡)
 阿难与摩登伽女的故事(荆三隆)
 学佛之路(华影法师)
 珍惜生活(恒顺)
 夏日话清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12月5日─学习智慧[栏目:福德日记]
 在家居士能讲出家人犯戒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陈兵)[栏目:人间佛教]
 我想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请问:您是用大脑还是用心说话?如何才能做到脑、心、口统一,从而侃侃而谈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Lay Buddhist Practice - Appendix of Pali Passages[栏目:Bhikkhu Khantipalo]
 《一曲十弹》演讲笔录[栏目:林钰堂博士]
 No Ajahn Chah《006》[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Part Three 6. The Buddha Tames a Wild Buffalo[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学习承担[栏目:慧光法师]
 助念的条件[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