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僧(净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4

念僧 

净慧 

  僧分为圣贤僧和凡夫僧。

  佛在世的时侯,也说我在僧数,佛也是僧团的一员。僧最根本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谓有戒才有僧,包括我们四众弟子亦如是,有戒才有四众弟子,没有戒,佛弟子这个词不存在。当然,我们作为四众弟子来说,每一众戒律各不相同,每一众只要是把你本所受戒保持清净,就算是如法弟子。

  什么是本所受戒呢?比如说,我们皈依了三宝,三宝就是戒。那么我们皈依佛竟,宁舍身命,誓不皈依邪门外道,守这一条,这一条就是戒;皈依法竟,宁舍身命,誓不皈依外道典籍,这也是戒;皈依僧竟,宁舍身命,誓不皈依外道邪众,这也是戒。能够严守三皈,作为在家佛弟子,也算是清净弟子。如果说在家弟子又受了五戒,保持五戒的清净;受了菩萨戒,保持菩萨戒的清净。各位出家的二众,亦复如是,都要保持本所受戒的清净,那就算是佛弟子。

  这里所说的念僧,主要是指圣贤僧和持戒清净的福田僧。

  作为福田僧,有五个条件:1、戒众具足;2、禅定众具足;3、智慧众具足;4、解脱众具足;5、解脱知见众具足。

  我过去曾给大家讲过,所谓戒众具足,住戒不倾动。持戒清净就好象我们的身体坐在这里如如不动,所以住戒不倾动,坐在这里稳当。禅定比作什么呢?引禅定弓,坐在这里,手持一把弓。智慧是什么呢?智慧是一支箭。持禅定弓,放智慧箭。智慧箭做什么呢?破烦恼魔得解脱。然后,在解脱中出生智慧,那就是解脱知见。这又叫五分法身,即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

  作为僧宝,他一定要具足这五个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怎么办呢?也一样,也要持本所受戒,清净无染,戒身具足,然后引禅定弓,放智慧箭,破烦恼魔,得解脱,于解脱中获得智慧。

  佛弟子众的一切根本功德住处,就是有戒就有一切功德。无戒一切功德没有寄存的地方,没有修戒,一切功德无从谈起。

  在《大智度论》上有个比喻,说持戒、禅定、智慧,这三样是我们的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就是势力,有力量。有财富才有力量,没有财富就没有力量。说一个人有法力,有法才有力,法力无边,有法而产生的力量。法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那是法,那是财富,解脱、解脱知见,那是力量,那是势力。

  僧又叫福田僧,我们怎么样来耕种这块福田呢?要以智慧犁,耕出结使。什么叫结使呢?结就是缠绕,我们的心里不快活,我们的疙瘩解不开;使是一种趋动,现在我们常讲利益的趋动,我们在三界当中不能出离,就是烦恼在趋动我们。我们要以智慧犁耕出结使,以四无量心磨治调柔,诸檀越播下信施种子,浇灌清净心水,结出今世、后世三乘圣果。

摘自《禅》2004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华雨(王汉生)
下一篇:如何脱离苦海(慈舟)
 谈积极与消极(候秋东)
 心尖上的腊八粥(刘长虹)
 法的显著特点(达西)
 万物皆有默契
 健达多的启示
 把握当下(存润)
 圣者不可剥夺的财产(班迪达尊者)
 无常(贤一)
 抱怨可能是无能的表现(关伯伦)
 玩游戏与造恶业(明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26、什么是正信?[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相应55经 树心经[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觉者的生涯 第十七章 我的僧团是为芸芸众生而设立的,并不是专门为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种姓的。[栏目:觉者的生涯]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余论[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邪魔外道 人人喊打[栏目:传喜法师]
 古代印度释迦时代的社会性质新探(根睿)[栏目:其它法师]
 光阴似流水 缘何待明日(达真堪布)[栏目:精进]
 欲海回狂白话解 序[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