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熟读《楞严经》(虚云)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40

熟读《楞严经》 

虚云 

  佛灭度后,法住世间有三阶段: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善见论》云:“由度女人出家,正法唯有五百岁。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正法还得一千年。问:千年已,正法为都灭耶?答:不都灭!于千年中得三达智,复千年中得‘阿罗汉’无三达智,复千年中得‘阿那含’,复千年中得‘斯陀含’,复千年中得‘须陀洹’,总得一万年。初五千岁得道,后五千岁学而不得道,于一万岁后,一切经书文字灭尽,但现剃头袈裟法服而已!”

  沩山老人说:“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沩山老人在唐朝,去佛已千余年,是像法时期。一切事情变迁,水久虫生,法久成弊。《付法藏经》云:“阿难比丘,化诸众生,皆令度脱。最后至一竹林之中,闻有比丘诵《法句经》偈云:‘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一日生,而得睹见之。’阿难闻已,惨然而叹:‘世同眼灭,何其速哉!烦恼诸恶,如何便起?违反圣教,自生妄想,此非佛语,不可修行。……汝今谛听,我演佛偈: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不可信矣!如今但当如前而诵!’阿难后时,闻彼比丘犹诵前偈……即入三昧,推求胜德,不见有人能回彼意,便作是言:‘异哉!无常甚大,劫猛散坏;如是无量圣贤,今诸世间,皆悉空旷,常处黑暗,怖畏中行,邪见炽盛,不善增长,诽谤如来,断绝正教,永当沉没。生死大河,开恶趣门,闭人天路,于无量劫,受诸苦恼。我于今日,宜入涅槃 !’”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现之时。佛灭不久,《法句经》偈,就有诵为水潦鹤的,时至今日,其讹误更多了。“水潦鹤”就是鹭鸶鸟,见之有何意义?解生灭法,能离苦海,故有百岁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也。末世邪师,各各自谓是善知识,当参学的人,若无试金石,必从邪沦堕。只见境风浩浩,摧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末世求道,真不容易!

  沩山老人说:“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好,跟他学,不会带坏你,不相干的人,种种习气,臭不可闻,和他接近日久,自己也会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香染香,近臭染臭。善友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故宜亲近。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

  《楞严经》说:“‘色阴’尽的,于其身内,抬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的,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自识的,则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老子说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说的空空如也,是见到识阴的道理。罗汉五阴俱尽,已出三界。我们色阴未尽,与道隔得很远。我忏悔,不过比你们痴长几岁,弄到一个虚名,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长处,以我为宗就苦了!我比《楞严经》所说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师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们参学的,要带眼识人,又要有双好耳,听法能辨邪正,然后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

  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

  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经》。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

摘自《虚云和尚年谱》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远尘)
下一篇:三法印(明旸)
 如来的道行
 少欲知足,美满人生(李豫川)
 初探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因缘(曲槐)
 追思庐山慧远大师(常耘)
 科学能替代佛法吗?(罗颢)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
 道在寻常日用中——《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成峰)
 我见不除 修行无益(本幻)
 生(印顺法师)
 认识佛法 生活从容(史振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栏目:郑石岩教授]
 佛弟子可以经常去医院做关怀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在静坐时系念于鼻端,刚开始还可以,不久后呼吸若有若无...如何克服昏沉?[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贪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学习了那么多经论,又做了那么多《大圆满前行》的座上观修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应用佛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栏目:论疏]
 漫漫人生路(莫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462.芦渡大威权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为什么不能妄说胜境界?[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大乘or小乘[栏目:普献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