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持念佛号的寓意(和锦棠)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3

持念佛号的寓意 

和锦棠 

  大概每个人都可以作这样的回忆:儿时在外面玩耍,或者是正在盲目的乱跑,感到疲倦时;或者是受到野孩子欺侮,而欲求救援时;或者是同小伙伴玩得兴高采烈、欲罢不能时;突然传来父母的呼唤声:“孩子,回家来吧!”你准会痛快地回应:“哎,听见了!爸爸——”这一声问应,正是领解净土法门,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深重大意。
  为了向新莲友说明这个道理,我常后发式地问他们:“谁教你念佛?”“佛教您去往生,还是您求佛要往生?”……这是净土经典说得明明白白的事,可惜被很多人忽视了。
  试想,当初若没有阿弥陀佛第十七愿与第十八愿成就,若没有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说法,我们能知道念佛吗?明明是阿弥陀佛有愿在先,怎么不是求我们去往生!这句佛果名号分明是对我等十方众生的呼唤,已经呼唤十劫了。他老人家明确地在第十八愿中教减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是教我们答应,怎样答应呢?释尊曾在《观无量寿经》中两番教诫我们:“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父唤在先,子应在后。一唤一应,岂有不往生的道理?
  阿弥陀佛自然知道我们这些业障丛生的愚昧众生,凭自力是回不了家的,所以在他的第十九愿中,又打了一道亲自接引我们回家的保票。至于我们有空闲便念佛,张口便念佛,就是在听到了佛的呼唤后,信愿恳切地声声回应。也正如贪玩的孩子,一时离不开小朋友的羁绊(念佛人寿命未终),但又怕父母惦念和焦急,所以答应一声又一声。这既是对父母呼唤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的提醒。这正是称念六字洪名的全部意义,至于更探层的道理,就不是我们可理解和认识的了。
  不要废掉“南无”二字,释尊教我们念的是六字洪名;善导、印光等历代祖师大德也都教我们念六字,不宜念四字。因为“南无”二字中,至少含有恭敬、顶礼、皈依、投靠等深层大意。六宇全念,正体现了我们对佛呼唤的回应。若只念四字,便失去了这层意思。众生与佛失去了感情上的联系,感应也便有限了。所以,印光大师一再教诫我们:“—分恭敬,一分感应;十分恭敬、十分感应。” 总之,我们念佛是听到了阿弥陀佛呼唤后的回应。这在《无量寿经》中说得最明白不过了:“至心信乐……乃至十念”;“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欢喜踊跃,乃至一念”;“信乐受持”。
  阿弥陀佛是“先中极尊”、“佛中之王”,释尊在《观无量寿经》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因此,我们也沾了佛的大光。释尊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也还如印光大师所说的:“能于此法深生信愿,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比如太子坠地,贵压群臣,虽才德未立,而杖三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
  这正是阿弥陀佛以他不可思议的功德、光明摄受着我们、照耀着我们,才使得我们平时念佛不受魔难,临终往生魔不能阻。也如同你在外被野孩子欺侮时,如果听到你父母的呼唤,以及你的回应,他们会乖乖遁去的道理是一样的。假如没有父母的呼唤,你在被欺侮时喊爹叫妈,那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法喜》2007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修学当量力而行(蒋鑫)
下一篇:初学佛者应离三种过(蒋鑫)
 听王孺童聊聊“解脱之道”(凡文)
 大白象
 谈谈“三密”(隆藏)
 胜义谛与世俗谛的论争(万金川)
 悟性最重要
 也谈素食(郑颂英)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萧丽华、吴静宜)
 心是一个作家(明如)
 工作与学佛
 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昌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栏目:张秉全居士]
 饮苦食毒[栏目:净空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四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略说严禁恶行戒[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9)[栏目:傅味琴居士]
 古代印度观音信仰与般若思想的合流(李利安)[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三[栏目:本源法师]
 故道白云 20.一只鹿[栏目:故道白云]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叶小文)[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