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优婆塞戒经·学习笔记》序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13

《优婆塞戒经·学习笔记》序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

  学佛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更是学佛的核心问题;全部佛法无不贯穿着“三无漏学”思想,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学佛就是学定慧。《法华经》说:“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其中“定”是学佛的依止,“慧”是学佛的先导,但都要以戒为基础。若不“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普贤行愿品》),要解脱生死苦海,成就无上菩提,就象“缘木求鱼”,无有是处了。
  在我国南北朝刘宋文帝时代,由昙无谶法师译于北凉姑臧(即现在甘肃凉州)的《优婆塞戒经》,是一部佛陀为在家修菩萨行者所说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修行证果的重要典籍。经中除广谈人天善法,阐明因果报应,开示破邪显正和即俗修真等外,特别教导学人,要以无量善业因缘,发起菩提心和大悲心修习六波罗密,成就福德、智慧二种庄严,以养成具足大悲心的菩萨性。在此基础上,环绕受持优婆塞戒这一中心,开示受戒、修善、净戒、息恶等方法,并具体教导学人广修六度万行,成熟众生,自他兼利,共成佛道。佛陀的深慈大悲、护念有情,真可谓无微不至了。
  幽兰居士夙植德行,秉性淳厚,在尚未学佛的十几岁时,便长斋茹素,学佛后更坚持茹素念佛,提倡音声佛事,著书讲课,福慧兼修,数十年如一日。鉴于《优婆塞戒经》在“以戒为师”精神的指导下,劝勉学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内容丰富,义理深远,不仅有利于学人改过迁善,净化心灵;也将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德育素养,提高社会风貌和精神文明。在他前几年慎重校订《优婆塞戒经》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学习、体会和笔记,刊登于1992—1995年《台州佛教》上。这部《笔记》,除科判详明,笔调清新,具有亲切的时代意识外,还以谦虚的客观态度,在每品结束后,提出 了学习要点和应该领会的主要精神,便于阅者一目了然,开卷得益。
  现在《笔记》由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印行流通,必将使广大佛子欢喜赞叹,如饮甘露!因此略序梗概,并以至诚恭敬之心,回向作者与见闻随喜的法界有情,仗此殊胜因缘,共沾法益,早证菩提。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常识问答
下一篇:《思益梵天所问经·对照译白》序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1、诸方大德为徐老著作题词选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 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二、更好地为觉悟事业服务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七、《六祖坛经》眉注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涵芬集 跋一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九、徐恒志老人对部分居士的开示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四、序文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四念处?[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皈依问答(二十七):每天修六次皈依导师佛宝时,是否需要观想佛陀的身相?[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七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171.云何知有地狱乃至十八不共法,如今畜生等现目所见,人皆识知,何须佛说?[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能忍受得了才是真菩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七日禅开示之一[栏目:济群法师]
 第二十一讲 四部纷争,二谛解围[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二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八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掌中解脱 第二十二天 毗钵舍那[栏目:掌中解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