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五、戒.定.慧 三增上学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5

二十五、 戒.定.慧  *三增上学*  

【杂阿含经】 

1108 (820) 经﹙中p432 (戒增上断三结,定增上断五下分结,慧增上不受后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若彼戒随顺梵行,饶益梵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受持而学。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增上戒学。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重于慧,慧增上。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增上慧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概论>>

三增上学是有次第性的,

依戒起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八正道的以正见为首,这因为正见(慧)不但是末后的目标,也是开始的根基遍于一切支中五根慧为后,而慧实是遍一切,所以说:「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精进、念、定也如此);………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杂含卷二六‧六五六经)。慧学是贯彻始终的八正道的正见,侧重他的先导三学慧学,侧重他的终极完成。参照五根慧根摄持,即可以解释这一次第似乎差别实际是完全一致

佛法的依戒而定,从定发慧,一般误解不少本是外道所共的,凡远离现境的贪爱,而有系心一境──集中精神的效力,如守窍、调息、祈祷、念佛、诵经、持咒,这一切都能得定。但定有邪定、正定、净定、味定不可一概而论。虽都可作为发定的方便,但正定必由正确的理解正常的德行心安理得、身安心安中引发得来

如经中常说:「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佛对郁低迦说:「当先净其初业,然后修习梵行。……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杂含卷二四‧六二四经)。满慈子对生地比丘说:「以戒净故得心(定的别名)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中含七车经)。一般学者,每不从「净其戒,直其见」下手,急急的求受用、求证得,这难怪持咒等的风行了

其次,从定发慧,也并非得定即发慧外道定力极深,还是流转于生死中。要知道,得定不一定发慧的。从定发慧必由定前──也许前生的「多闻熏习,如理思惟」,有闻、思慧为根基

不过散心的闻、思慧,如风中的烛光摇动不能安住而发契悟寂灭的真智,所以要本着闻、思的正见,从定中去修习止观相应久久才能从定中引发无漏慧不知从定发慧真义,这才离一切分别抉择,不闻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调心方法求证。结果,把幻境与定境,看作胜义的自证传扬起来

<<杂阿含经>> 

1118 (827) 经﹙中p44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田夫,有三种作田,随时善作。何等为三?谓彼田夫随时耕磨,随时溉灌,随时下种。彼田夫随时耕磨、溉灌、下种已,不作是念:欲令今日生长,今日果实,今日成熟,若明日、后日也。诸比丘!然彼长者耕田、溉灌、下种已,不作是念今日生长,果实成熟,若明日、若复后日,而彼种子已入地中,则自随时生长,果实成熟。如是比丘于此三学,随时善学,谓善戒学,善意学,善慧学已,不作是念:欲令我今日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若明日,若后日。不作是念:自然神力,能令今日,若明日、后日,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彼已随时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已,随彼时节,自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譬如比丘!伏鸡生卵,若十乃至十二,随时消息冷暖爱护。彼伏鸡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后日,当以口啄,若以爪刮,令其儿安隐得生。然其伏鸡善伏其子,爱护随时,其子自然安隐得生。如是比丘!善学三学,随其时节,自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123 (832) 经﹙中p445﹚三学内容﹙义说﹚何谓戒.定.慧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学,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何等为增上戒学?若比丘,住于戒,波罗提木叉,具足威仪、行处,见微细罪则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增上戒学。何等为增上意学?若比丘,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增上意学。何等为增上慧学?若比丘,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增上慧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641565﹚经﹙下p457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桥池人间游行,与尊者阿难俱,至婆头聚落国北身恕林中。尔时、婆头聚落诸童子,闻尊者阿难桥池人间游行,住婆头聚落国北身恕林中。闻已,相呼聚集,往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尊者阿难足,退坐一面。时尊者阿难语诸童子言:「帝种!如来、应、等正觉,说四种清净──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解脱清净。云何为戒净断?谓圣弟子住于戒,波罗提木叉戒增长,威仪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恐怖,受持学戒。戒身不满者能令满足,已满者随顺执持,欲精进方便超出,精勤勇猛堪能,诸身、心法常能摄受,是名戒净断。帝种!云何名为心净断?谓圣弟子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定身未满者令满,已满者随顺执受,欲精进乃至常执受,是名心净断。帝种!云何名为见净断?谓圣弟子闻大师说法,如是、如是说法,则如是、如是入如实正观;如是、如是得欢喜,得随喜,得从于佛。复次、圣弟子不闻大师说法,然从余明智尊重梵行者说,闻尊重梵行者如是、如是说,则如是如是入如实观察;如是如是观察,于彼法得欢喜、随喜,信于正法。复次、圣弟子不闻大师说法,亦复不闻明智尊重梵行者说,随先所闻受持者重诵习,随先所闻受持者,如是、如是重诵已,如是、如是得入彼法,乃至信于正法。复次、圣弟子不闻大师说法,不闻明智尊重梵行者说,又复不能先所受持重诵习,然先所闻法为人广说。先所闻法,如是、如是为人广说,如是、如是得入于法,正智观察,乃至信于正法。复次、圣弟子不闻大师说法,复不闻明智尊重梵行者说,又复不能先所受持重诵习,亦复不以先所闻法为人广说,然于先所闻法,独一静处,思惟观察。如是、如是思惟观察,如是、如是得入正法,乃至信于正法。如是从他闻,内正思惟,是名未起正见令起,已起正见令增广,是名未满慧身令满,已满者随顺摄受,欲精进方便,乃至常摄受,是名见净断。帝种!云何为解脱清净断?谓圣弟子贪心无欲解脱,恚、痴心无欲解脱。如是解脱未满者令满,已满者随顺摄受,欲精进乃至常摄受,是名解脱净断」。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婆头聚落诸童子,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六、戒学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四、八正道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一瞋打报仇戒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五五)
 《因明正理门论》六题
 百喻经 45 奴守门喻
 摄类学 第六章 三时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性论 遣破执著
 露遮经第二十九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六五)
 贤愚经白话 富那奇缘品第二十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A Man Named Wise (Cheating)[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二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亲近善知识长养诸善根[栏目:慧光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四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略说华严金师子章(陈家豪)[栏目:华严文集]
 纯有贞实[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有人说有的地方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就养了很多猫去捉老鼠,这样是不是合“法”?[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感悟人生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五、无明与智慧[栏目:学诚法师]
 如何正确的修行?[栏目:海涛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21章 杀人魔头的证悟[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