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大碍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67

十大碍行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碍。心无碍则所学躇等,学躇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碍,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则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骄矜,内骄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贪利毁生。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末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有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此十摄一切碍。唯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入诸魔界,不为群魔沮伤;循诸声色,不为色声惑乱;乃至憎爱名利之场、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障。碍若无碍,道行可以直进。
  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果于病时难时,乃至被抑之时,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观,不怨不忧,庶莲花日滋,可称三昧宝王矣。

  摘自《念佛法要》之四明“妙叶大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节引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佛三字明(释本愿)
下一篇:触摸大地(圣凯)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陆忠培)
 如何减少压力(圣严法师)
 佛法不离世间学——五明
 文殊——东方智慧的象征(邓子美)
 想当法师先念佛(妙莲法师)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疾病(覃江)
 死牛食草(善人)
 知病性空求解脱
 呆若木鸡的佛教徒(庐月居士)
 善知识(宗萨钦者仁波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Practice in a Word[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佛法大义 一、佛法大义之一——规范人的行为[栏目:仁焕法师]
 心定了,力量就来了[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中部70经 记大其哩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杂阿含经选集 十七、缘起法[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降伏其心 二 只有跟佛比才能看清自己[栏目:万行法师]
 台密与东密之比较[栏目:唐密文集]
 观修金刚萨垛佛在头上的时候,头顶有发麻的感觉,是怎么回事?[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