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断烦恼三题(袁泽)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6

断烦恼三题

袁泽

  一、不要找理

  近日,路过街头,遇一书摊,积习使我不自觉地盯着五光十色的新书。于是驻足取来一本翻阅,见目录是现代文明生活快节奏的内容。顿时念头一闪:“外求知识也非真。”将书轻轻放回原处。谁知书摊主人从房门抱一摞书出来:“喂!买两本吧,新书。”我摇摇头。他说“不买就不要看,更不要翻!”我有些冲动地说:“岂有此理!”便争吵起来,没完没了,乃至面红耳赤,遭到一场烦恼袭击。
  事后,记起《庄子》中一则故事:一人被屋顶飘瓦中其肩,幸未中头,不见屋上有人,故无怨;后见屋上有人,于是烦恼大作……。若我过街,“独行独步”,收回四顾的目光,停止寻求的脚步,无论见到什么没分别心,哪有烦恼呢?烦恼这个东西,有时是活在别人的错误里,有时是活在自己的错误里。如果我不去翻书,或者即使翻了,书主人批评,也不去找“岂有此理”,那么这场烦恼不也就没有了么?

  二、擦镜子的启示

  多嘴的老伴与邻居老太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架来,谁是谁非,我听得一清二楚。不由得冲出门去,说一通理。气中无良言,老太一二三四理由十足,我也挖空心思甲乙丙丁。一场理来理去,神魂颠倒,苦闷十分。
  回到室内,呆坐椅上,衣柜上那面镜子正对着我,现出一付狰狞的面目。过了一会儿,我将模模糊糊的镜面擦过之后,那个狰狞面目的我更难看了。我问道:“这是我么?怎么这个样子!”
  转过身来,扪心自忖:这不正是尘垢覆盖了的我么?正如镜面吸附尘垢,覆盖了光明。
  于是,后悔莫及,我怎么认贼为子?转过身去重新盯住镜子里的我。一会儿,安静祥和的真面目又出现了。自慰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我嘛。
  我又冲出门去,找到那位老太,深深一鞠躬。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这对于一个初习禅者来说还是必要的。

  三、在烦恼中断烦恼

  近两年来,两个孩子先后下岗。像我这样玩不来邪的人,也找不到就业的门路。眼看年轻轻的孩子闷得无聊,多次要给她们找工作。老伴逼我托旧情、送大礼,为孩子着想。老婆孩子轮番轰炸,把我逼急了,曾三次收拾生活用具离家出走寻清静,三次都未走脱。常常处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心态中。
  有位禅师说过:“茶里、饭里,静时、闹时,朋友讲习时、妻子交头时,无不是用功的好时候。”那么,我还逃避这场烦恼做什么呢?我再三向她们解释,下岗是大势所趋,非我一家一户,况且还有一份生活费,过得去就行了。起初,我要她们改变观点,然而越说越不服,越要求别人,越增加烦恼。后来我倒过来做,要求自己,不去要求别人;改变自己,不妄想去改变别人。在我的意识中消除对她们的偏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轻易让她们的形象占领自己的心灵空间。由于我自身的改变,放开心量,包容别人,她非我不非,久而久之,我没有离家出走觅清静,清静自然而来,烦恼也就自退了。

  摘自《禅》2000年第6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迷人的禅(吴平)
下一篇:在动用中修炼(虚云)
 几种不孝之民习气(心顺)
 虚云法师眼中的弘一法师(慈宏)
 守望的大佛(黄文山)
 念佛的微妙道理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 一行和尚(李豫川)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张云江)
 拥有全面的人生
 说之不尽的往生利益(陈义孝)
 菩萨怎么讲?(圣严)
 我心何求?(李楚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4经 目揵连经[栏目:相应部 51.神足相应]
 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栏目:李利安教授]
 四圣谛[栏目:卡塔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