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病与药(宽严)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4

病与药

宽严

     佛是佛教中最高的圣人,是人格、智慧功德修习到究竟圆满的称呼。原来佛是梵文“佛陀”的简称,译曰:觉者、或智者。就是对于一切法的事理、性相、因果、体用、无不现前证觉知见的意思,而且悲愿充沛,誓愿度化一切众生。所以一谈到佛,我们就会意识到:佛是智慧、慈悲、解脱、自在、光明、清净、美善、完满……万德庄严的总称。
     现代谈到医生是指替人治病的人,而药师是配药的人;古代却不然,医生与药师的含义一样。通常说佛陀是无上医王,因佛能治疗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经典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痛——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嗔、痴。大觉佛陀出世救济众生,即是为了拔除众生身心种种病患,故赞叹佛为大医王。医生日夜救人,即是为了减除众生肉体上的种种病患,故赞扬为大医师。
    什么是病?什么是药?病,即是由于四大不调和所起的现象,如经典说:“一大不调,百一病生。”人的身体,某一部分不调和,即会有病,更会影响到全身的不舒服。心的不调也是这样,我们心里若是有点反常现象,或是有了某种烦恼,便会牵连及全部精神不安,脾气暴躁、失眠等等。如此说来,世间的病患就多了,从各个众生的身心,而扩大到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莫不病患重重。如一个家庭,若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姐妹不融洽,此一家庭就是有病;一个团体中的组织分子不和乐相处,此一团体也即有病;再扩大言之,政治不上轨道,是国家病;人类不相协调是世界病。有病即有苦,所以种种灾难,种种苦痛,无一不是导源于冲突不和而产生的病态。在某一个时候,我们平常也许会以为没有病,身体很强壮,体重不断增加,其实,依佛法说:“人生无有不病时”,只不过微而不觉罢了。人生从来离不了病。我们既生到人道来,则必定有身有心,有五脏六腑等生理组织,而这些组织因素时时发生矛盾,不时在病中。不过若能使它倾向于调和,调和的成分多,身体便称为健康。从这意义看世间的一切,有痛苦,有灾难,即无非是病。
     众生有病,需治之以药。世间的医生所用以及政治法律等,都可说是药。但在佛法中,药就是佛法——法药。唯有佛法才能疗治一切疾病。刚才说,病有身心、家庭、团体、国家、世界等不同病态;凡能减除苦痛,使苦痛变成安乐的都是药,因此可以说世间什么都是药,处处都有药,不过我们不知,若懂得了就什么皆可治病。过去有位学医的,快要毕业的时候,医师为了要考验他的学力如何,便命他上山采药,要他见了药即采回来。结果他去了一天,仍然空手回来。医师问他何故空手而归?他说:“满山的树木花草,样样是药;药太多了,叫我从何采起!”这是说,世间一切都是药,无不可以治病,问题在用药的人是否解药性,会不会应病与药。佛法是不定法,众生有种种病,佛就用种种法药去对治,因为佛法是依众生的病而施设的,所以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有了什么病,就治以什么药,若执为这是药那不是药,那就离佛法太远了。
     佛经说有两种医师:一为小医师,一为大医师。小医师的医术不太高明,只善治疗一两种病。大医师却不同,医术高明,能治疗奇形怪状的病。这喻诸佛菩萨具精深的智慧、宏大的愿力、广大的悲行,有种种法门、种种的妙药,众生有什么疾病艰险即治以什么药;千变万化的病,便配以千差万殊的药方,从无差错。
     医师治病,有标治与本治的不同,头痛治头,脚患医脚,胃痛治胃,风湿祛风祛湿,是标治。探究病源以彻底根除病患,是本治。顶好的医治,是一面培养元气,一面预防足以致病的因素。在心理方面,如教以正当知见,信因果,信仰三宝;在生理健康方面,教以重视卫生,勤以运动,善自调摄起居饮食。身心若调好,根本不会生病。如果不预先防备,而待病发之后才用药去治,已是下等治法。这虽是必需的,但到底不及前者。古人说:“刀伤药虽好,不割更妙。”讲究治本的,是培养身心的健康,使各各平衡发展,消除疾病的因素。不管治哪一种病都是如此。如病发生以后才去医治,实已迟了一着。上等医生无不标本兼治。其实病的问题是在病人本身,如医生教他注重卫生,预防病因,他偏偏不听,到最后必定倒霉。
     佛陀替众生治病,也有治标、治本二法。皈依三宝之后,能依教奉行,从愿行中慢慢地体验烦恼是捣乱分子,自然就会由减少而终至完全根绝,以达最高理想的实现。佛法为救治众生身心的种种病苦,故有消灾免难的标治法门。在病人,虽不免会被人讥笑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如能猛自回头,急求三宝加被,还不失消灾得乐的时机。怕的是不识病,不求医,那才死而后已。所以,能切实依教奉行,苦难不消而自消,福慧不增而自增。

摘自《学佛与正见》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病中杂话
下一篇:永恒的佛陀(阿姜·查)
 动物权:一个佛教向度的解读与解释(萧振邦)
 六根清净和六根互用(润慈)
 憨山大师费闲歌简释(梁国雄)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僧鞋为什么有六个洞?
 心有千千结 礼拜化为无
 绝对不敢轻视老年人(索达吉堪布)
 略谈佛经中的譬喻(德诚)
 真水无香(张伯元)
 藏羚羊被掠杀(索达吉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出家众以戒律为重,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栏目:如实生活如是禅]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28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两全其美,不是不可能的[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光明之旅 慈成加参仁波切 修学传承简介[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君子与小人[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第二部 第九章 治疗身体的不和谐[栏目:西藏医心术]
 论僧肇的大乘中观般若学思想(李振纲)[栏目:中观宗文集]
 18 要学会宽容,不要得理不饶人[栏目:本性法师]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七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