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郭惠珍)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9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郭惠珍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教导弟子的东西,冻是数学或历史等这些课程,而是做人处世的方法。 由此观之,我们将佛陀称为“做人的老师”可能是最适当的。
  我们这一位做人的老师——佛陀,为了要考验弟子们理解佛理的程度、经常拿一些问题来教导弟子,有时候更提出一些应用的题目,看弟子能体会多少,本题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佛陀问弟子:“未曾受过佛理教化的人,会遭遇到快乐或痛苦的感受,也会遇到非苦非乐的感受;受过佛理熏陶的人,也同样会遇到这些感受,如此说来,听过佛理与未听过佛理的人、他们的差别何在呢?”
  弟子们就向佛陀回答说:“大德!我们所学习的皆是以佛陀为主、但愿佛陀能够做我们的眼目,给予我们正确的启示。”佛陀就告诉弟子们说:“未曾受过佛理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就万分的悲痛,越来越迷惑,愈来愈恐怖,就好像中了一支箭之后、又中了第二支箭,感觉越来越痛苦。但是,受过佛理熏习的人若是遇到痛苦的事情,绝对不会只是悲痛,不会自己乱了手脚,所以我说:‘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对于遇到快乐的事情,佛陀也说了同样的话,譬如:看到很美丽的花,受过佛陀教的人也和一般人一样,引起快乐的感受,但是决不会因为快乐而迷失了自己。倘若在快乐中迷失了自己,则第二支箭就会带来痛苦,所以佛陀说:“不受第二支箭的苦”,这就是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区别。
  我们在痛苦中的人,都应该好好的来想一想佛陀的这一番教化,好好来学习佛陀处理痛苦的智慧。譬如我们生病躺在床上,如果每日都是在埋怨:怨恨自己为何会如此不幸得了这种病?担心喉咙如此痛苦,不知要如何吃饭?埋怨自己的负担为何如此的沉重?回想自己一生都没做过什么恶事,为何让我如此难过? 想到家中小孩子无人照顾,不知该怎么办? 想想自己的病不知能否康复……一直忧虑到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连做梦也是面带愁容。我们想想看,倘若如此,对自己有何好处呢?
  我们生了病,肉体上的痛苦,就好像中了第一支箭,倘若我们再自寻烦恼,操心这个、埋怨那个,如此则第二支箭、第三支箭、乃至第四箭、第五支箭,就不断地射过来,就会使我们更加的痛苦,使我们的身心更加的混乱,使我们失去了光明与智慧,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所以我们在痛苦中的人,最好都能够学习佛陀的教化,使心情能够平静下来,不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使心情能够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我们无论遇到任何苦乐的事情,应该练习先念“阿弥陀佛”,如此简单而又能很快的使我们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我们慢慢地想佛陀的光明;将佛陀的慈悲及智慧充满了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我们全身,一旦我们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那么第一支箭的痛苦,也就会很快的消失。

  ……阿弥陀佛。

摘自《清莲飘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月到中秋(净慧)
下一篇:我读寒山子(陈慧剑)
 与菩萨为友(马明博)
 我们需要的土地有多大(唐汶)
 日本佛教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李贺敏)
 何谓十善业道
 净化身心,转染成净——《佛说阿弥陀经》的启示(成峰)
 无常作苦 寻求出离(晓亮)
 法的洒脱(白云禅师)
 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浅谈生活禅(耀觉)
 学佛先从做人起(陆忠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所缘缘论(陈那菩萨造)[栏目:论]
 平时要烧香[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梓路寺丈室为清华EMBA学员开示[栏目:明奘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 (1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知见[栏目:大寂尼师]
 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栏目:黄夏年教授]
 胜鬘经 10 一谛章[栏目:胜鬘经·白话文]
 你真的爱家吗[栏目:仁焕法师]
 佛法与身心关系问题的解决[栏目:明奘法师]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7、患难不慰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