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顿悟的宗教价值判断
莫锡坤
毫无疑问,顿悟是禅宗最核心的理念或旨归。佛教的目的是解脱烦恼,觉悟成佛。而禅宗追求的是刹那见性、刹那觉悟,至少也得是即身成佛。禅宗对觉悟的时间条件提出了更加严厉的要求。
照佛教传统看,从烦恼至解脱、此岸至彼岸、众生至佛地,那一般都得经过漫长的修行历程,说不好还得以“劫”为单位来计算。禅宗换了一个计算单位——“劫”换成了“刹那”。这一换,导出了很多结局:传统变成了现代;崇拜变成了人文;印度佛教变成了中国佛教;如来禅变成了祖师禅。所以可说,禅宗在中国的确立可看作是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顿悟法门的出现与禅宗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本身即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虽说顿悟是禅宗的至高至上法宝,但历代禅师很少直接地、正面地去碰这个话题。实际上正是这个现象恰好印证了禅门“不说破”的重要原则。虽说大部禅师都避免正面谈及,但还是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涉及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绕路说禅。严格的说,绕路之一说是不准确的。弄懂了,它就是直的,绕不了;没弄懂,它才会像山路十八弯这么绕。在禅宗史上,百丈说着了一点,神会倒是可以看作是个例外,或说是特例。因为只有神会曾经给顿悟下过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定义:“事须理智兼释,谓之顿悟;并不由阶渐,自然是顿悟义;自心从本巳来空寂者,是顿悟;即心无所得者为顿悟;即心是道为顿悟;即心无所住为顿悟;存法悟心,心无所得,是顿悟;知一切法是一切法为顿悟;说空不著空,即不取不空,是顿悟;说我不著我,即不取无我,是顿悟;不舍生死而入涅槃,是顿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一、顿悟的宗教内涵
综合起来,顿悟与以下几个术语基本等同,基本可互换:
1.悟、觉悟。觉悟是佛教的核心宗旨。禅宗对“悟”或“悟入”赋予了最高的即目标级的价值。佛法、禅法,引导、教育,参禅行脚,一切都是为了悟。虽说禅宗为顿悟发明了一些独特的方法,颇有独具一格,而且好像大有突破传统的架势。但表象还是不能掩盖实质:禅宗非但没有离开佛教觉悟的主旨,反而赋予了某种紧迫性。
2.见性。即是见自性,见佛性。为什么说见到自性就等于见到佛性呢?这就涉及到禅宗的理论依据:本觉论——“我”的生命原点、本来面目就是清净佛性。慧能说:“闻其顿教,不假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坛经》法海本)应该注意到,“自”字刻出了禅宗严格的个体特征。
3.能所双亡。这是说“我”的主体世界以及“我”的客体世界不再被赋予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和意义。既然我以及我所已经一同消失,那“我”同外部世界的对立或者矛盾当然也就不再有成立或发生的机会了。所以佛眼说,“实无一法为缘为对”。(《古尊宿》卷33)这该是悟道者真实无华的心灵写照。
4.如如、真如。这说的是世界最高真理,或说本质、本体。按佛教理论,只有正智现前者才能契入此理。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南泉曾说的一句话:“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当然可以把这句话看作是“第一义不可说”的另一个理论表达。但更重要的观察是,禅宗对于觉悟或悟入赋予了强烈的实时和实践的色彩。如如、真如、觉悟等等,在禅人那里,不再是一个名词、概念,也不是一种思想或理论,而是一种实时的体验。如如、真如、觉悟等不但可以安然地与行住坐卧、见闻知觉、烦恼生死和谐相处、俨然同体,甚至可以由后者直接构成。
5.解脱。主要指对烦恼、对生死的解脱。这里可能会有一些飞升或者飞天遁地的传说,但禅宗的解读更加现实、更能直面惨淡的人生:处烦恼和生死之中而解脱烦恼和生死。这同样也具有鲜明的实时特征:其意首要不在于烦恼和生死之外,而在于其内。如果说传统佛教 “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注重的是一期生死以后的结果,那么禅宗更注重的是此生此世、此时此刻、此处此事、实时实地的解脱,即刹那生死、刹那解脱。禅宗对觉悟解脱赋予了内在化、内置化的鲜明特性。
二、顿悟的宗教特性
禅宗的顿悟区别于传统的觉悟方法当然就在于一个顿字。从狭义角度,顿悟法门至少表现出了4个独特性:
1.无阶级、无阶渐性。这是从手段上说的。传统的如三学、四禅八定、六度、十地等种种修行,那都是一步一步、慢慢走的。禅宗的要求是,一步到位、一步登天。对禅者来说,“如如”都已经特地的迟了,更说什么名相与正智。
2.直接性。这是禅门的方法特征:直接地便要到达那个境界。禅宗唱得很响亮的一句是:“不管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对机、演练带测试一番:你是不是那个人,你有没有那个境界?临济在黄檗门下学成,毕业离别在即。黄檗就问:你准备上哪去啊?临济回说:不是河南,便是河北。黄檗一听,当即给了临济一棒。这里的河南、河北当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是泛指。从此处我们得见一个羽翼丰满的禅者具有超乎寻常的好斗性:不带拐弯抹角的直截了当。其实黄檗这一问极有可能是寻常的关心之问,并无设局对机之意,但临济可管不了那么多,行脚剑铿锵便出鞘了,只当又较上一局了。黄檗一棒实际上是笑骂:你较个什么劲、当什么真?表面上是黄檗碰了一个软钉子,但严格说来,临济并没有走出黄檗的手掌心。因为黄檗用的是虚招,而临济就已经抄戈接实了。当然也不能说临济错了,因为他有难言的苦衷:就算领导真的是开玩笑,部下他也不敢随便的就当作玩笑而处理了。对临济而言,就算将错就错,那也不是他的过。不管怎样,黄檗对临济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他给了临济一棒,以示“犒赏”。经他培育出的这员猛将,从今以后,不但可以剑走河南河北,甚至大可以天马行空,如入无人之境而独来独往了。
3.实时特性。从微观看,任一个时间点、任何一个刹那都可以是悟入之点。从宏观上说,所有时间点、所有的刹那都应该保持着悟的状态或境界,这也叫“打成一片”。实时特性较圆满的表达可能是:任何的、全体的佛法正尽在此时此刻此处表达中。所以说,问什么祖师西来意,何不问目前是什么意?不须问过去、现在、将来,也不许谈天说地,就说此时此刻、此处此事怎么办?所以南泉说:“天上无弥勒,地上无弥勒”。行脚要的是实时、实地、实处的现场表现,不须现场报道,更不许编成故事、说成书再加上评论。多少岁月,尽“凝聚成这一刻”,真实不假。禅宗刹那功夫的价值与意义不可思议。
4.实验特性。禅宗在行脚、参禅、参公案,对机下语等一系列试验、实验令真参实悟获得了十分可靠的保证。禅宗根本不接受以理论或教条方式而存在的佛法,而是追求目前此刻,此处此事,万物万事之中的佛法。它的实践精神与倾向是很鲜明的。但禅宗实验特性的重大价值并不在此,而在于它成功地证实了:对寻求觉悟成佛的目标而言,试验实验的手段完全可以替代理论方法或其他方法,并且具有良好的速度优势预期——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