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的中心思想(馨缘)
 
{返回 唯识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9

唯识的中心思想 

馨缘

    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就是由于烦恼、无明,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把心分为生灭门、真如门,由生灭门流转生死,由真如门回到解脱的境界,证得法身。这就是对于小乘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到了六七百年间,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大乘般若。般若就是讲智慧,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文字、观照、实相都离不开能观智、所观境,也离不开心。中国天台宗继承了这个思想,即“一心三观”,一个心对诸法作三种观察,空、假、中,三谛圆融,都是把般若思想进一步发挥,还是离不开心。龙树菩萨有首偈子:

  诸佛出生处,
  堕地狱未减,
  成佛原未增,
  应敬礼此心。

  到了无著、世亲菩萨时代,就把大乘经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胜鬘经》等等,进一步发扬,明确的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指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离不开内心的分别,“识”就是分别的意思。
“能分别”是心的作用,“所分别”也是由心观察对象的作用。在唯识学上,就是识体生起“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能观察、能认识;“相分”就是所认识。“相分”里面有“疏相分”、“亲相分”:“疏相分”就是根据山河大地;“亲相分”就是自己的“识”变现的影像。直接了解这个影像,我们缘的影像不是直接对外。“见分”缘“相分”,而“见分”与“相分”都离不开心。色不离识,相不离见(相分不离见分)。也就是说外境是由识所变,你要认识它,有能认识的“见分”,有所认识的“相分”,而“相”不离“见”,“见”不离“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说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贯穿于整个唯识的理论。佛教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中心思想讲“唯心因果”,从小乘的“业报缘起”到大乘的“性空缘起”、“真如缘起”、“赖耶缘起”,这一切缘起都离不开心。
  一般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说明“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主,意业发动身语二业,所以修行人就要自净其意。
  “意识”是心,《法句经》上讲:

  若远行独行,
  无身寐于窟,
  调此难调心,
  我说真梵志。

  形容这个“意识”,它的缘虑很远,它是单独生起来的,所以说是“远行与独行”。
  “无身”是看不到,似藏在洞里,很深。这个心是很难调的,能够把这个心给调伏下去,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说真梵志”,突出修行是以修心为主。
  在大乘空宗,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讲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习,易行道讲念佛号可以生西方,都是由心。另外讲“空”,破我执法执,也是离不开心,在唯识经典中就更为突出。
  《华严经》讲:“外境如虚幻,唯识与心作,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地观经》、《大乘起信论》讲:“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国土染,心净国土净”。《楞伽经》讲:“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佛语”就是佛说的语言,以心为宗,“无门”就是不要执著,去掉执著,就是走入这个门的路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小乘,还是大乘的空宗和瑜伽有宗,都贯通于这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到了唯识法相,更加有系统,并把它发扬广大。

(摘自《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


{返回 唯识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小史(铂净)
下一篇:五台山唯识学的传播与发展(王化伦)
 唯识的中心思想(馨缘)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彭雅玲)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以《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为核心(张化蒙)..
 浅谈”唯识“与实修(宗浩法师)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定智法师)
 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济群法师)
 成唯识论举要(畅耀)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理证)
 略论法相与唯识的分宗意义(郭明静)
 略评新唯识论(太虚大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十一世 同安观志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摩尼转和转轮藏)[栏目:佛教的法器]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D 997经谈到如何使功德增长的问题。[栏目:界定法师]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23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无我的智慧 第十七章 行动和意愿[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生活修行之7:化瞋为成所作智[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救世觉人之佛法[栏目:太虚法师]
 认识因果 第六章 防范意业[栏目:清净法师]
 153.片言改恶向善 Changing evil to good with a few more w..[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百子毒蛇作怪 The Hundred-Son Poisonous Snake Makes Troub..[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