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忏尽情禅空色相(曹顺利)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5

忏尽情禅空色相

曹顺利

  清末民初著名文学社团南社主将苏曼殊是近代有名的情僧,他不但以裁章闲澹、刊落风华的诗歌为高,且精于绘画,用笔敷彩,自创新宗,不喜依傍他人门户。传说他画画时,总有身着禅绸,娇娜不胜的女郎侍立在旁,研墨牵纸;而他画桃花,竟直接蘸取女郎唇上的胭脂,所以画幅上的气氛,每每凄艳逼人,令人难以仰视。诗题如《为玉鸾女弟绘扇》,诗句如“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馆”。“恨不相逢未剃时”“谁知北海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均不难窥其端倪。
  但是苏曼殊虽然风流,骨子里却是和尚,他的诗里虽然艳骨难收,心境又时时皈依禅悦。《寄调筝人》”说:“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就是明证。类似的句子还有:“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所以苏曼殊不是一般的禅僧,准确地应称之为情僧,情与禅抗颜接席地渗透在他的骨髓里。其因缘在哪里,不能不追溯到他的悟性、他的个性及为人。曼殊从来襟怀洒落,不为物役,像古语所说,是遗世而独立的人。加上他早年即悟禅悦,稍长又万里担经,漂流异域,病骨支离,真所谓“深抱幽忧之疾者”。所以他的诗一方面油壁香车、红叶女郎、艳气四射,一面又悟尽情禅、倾心空门、无限感慨。这正是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一则执著,一则逃逸,二者相纠相绕,缠附愈紧,他的痛苦我们不难体察一二。这对于艺术,往往能创造出上品来,盖因蚌病成珠,忧伤的、感触万端的心灵往往酿出艺术的美酒,他的作品我们捧读之下,是不禁要扼腕一叹的。
  苏曼殊的风格是逃禅的一种,还有一种,似更为彻底,表面上看去,似乎不见隐痛。元代身居天目的高僧原妙禅师就是这另一种作派的代表。他缚柴为屋,任随风穿日炙,冬夏都是那一件衲衣,每天捣松子和稀粥,延缓性命而已。找此君学道、求道、证道的人太多,应接不暇。后来便遁入岩石林立的狮子山,在绝壁上营小室如舟,不澡身,不剃发,一日一食,宴如也。他关于逃禅,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如万丈深潭中投一块石相似,透顶透底,不无似丝毫障碍。”
  坐禅的精要原本是:若想真正决志明心,先将胸中所受一切善恶之物,尽数屏人,毫末不存,终朝兀兀如痴,与幼婴孩儿无异,然后乃可蒲团静坐,正念坚凝,精穷向上之玄机,研味西来之密旨。兢兢业业,直到没有丝毫挂碍。
  但是,事情往往是说易行难。像原妙禅师,他的遁入空门,住到深山绝壁,绝人烟,弃俗务,干脆以艰苦残忍的环境来折磨自己,可谓毫不怜恤,毫不手软,其事迹每令后人潸然泪下。像苏曼殊,他在琵琶糊上枕着经卷进入幻梦的时候,不亦是有“语深香冷泪潸然”的悲凄,不亦是有“写就梨花付与谁”的惆怅么!
  所以,逃禅也不容易啊!种种逃禅的特异方式,迫使我们返观人类自身的处境。忏尽情禅,空诸色相,为什么这样呢?佛经里已替我们作了很好注解,《涅槃经》上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其中“爱别离”苦便是苏曼殊要忏尽情禅的原因。有情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世间的时序流转,这一切都脱不出无常的范围啊!

摘自《正法眼》1999年1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烦恼分分破 真如分分现(惟觉)
下一篇:生命的相续
 具德和尚之家风(甸甸)
 以智慧拔除世间的苦难 ——《普门品》一滴(成峰)
 人生不如意如何消业
 浅论佛教普世价值(宽寂)
 无言之美
 略谈佛教之“腊”(通德)
 把握自心(道学)
 怕老是没用的(索达吉堪布)
 过了河,放下船(法圆)
 听禅(张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吃糙米饭,请注意以下事项[栏目:一生要素]
 三论宗二谛义初探(印弘)[栏目:三论宗文集]
 法会读诵本 25.《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栏目:法会读诵本]
 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肾脏坏掉了,请问要怎么救他呢?[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六)[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楞严八十分义 情想升沉分第六十三[栏目:乘一法师]
 传灯法会的祈愿文[栏目:济群法师]
 三日不读佛经,烦恼习气就现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七讲)[栏目:因果原理]
 请人喝酒、抽烟,给商业上的回扣都属于不善业吗?会得到什么果报?[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