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中有善才是真修行
 
{返回 邹相美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8

心中有善才是真修行

◎邹相

那天看到这则故事,不禁感慨万千。故事是这样的: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如愿。一天,一位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去。哥哥顿悟,背负经书决然离家。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

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经文,念念有词,仙风道骨,卓尔不凡。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高僧如期而至,问他们各自的收获。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怎知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哥哥默然。

“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高僧的开示,可谓是一语中的,直指人心。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哥哥以为是要放弃家庭、放弃亲情,通过遍访名山大川,遍读经书典籍才能与佛结缘,而弟弟则选择了守孝敬亲,即便是与佛无缘,也无怨无悔。高僧最终选择了收弟弟做徒弟,其理由无非只有一个:佛教讲的是心怀善念、随缘不变,不可为一己私欲而痛下狠心。

诚然,心中有善才是真修行。一个善恶不分的人,又岂能走上正信、正行之路呢?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有很多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比如说“某某家里那么有钱,才为灾区捐献了一百块”、“某某就是喜欢搬弄是非、胡说八道”,云云;有很多人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可以倾囊相助,而对于那些流浪汉、乞丐,却不愿意施舍一分钱;有很多人在公交车上连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意识都没有……这就是心中无善的体现。这样的人,又怎能在人生的修行之旅上精进无碍呢?

佛教里提到“十善行”、“十恶行”,其中“十善行”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若能谨守这“十善行”,则能“心无所住”、“心无挂碍”,在生命征程中“无有恐怖”,赢得庄严、自在的人生。

所以说,心中有善才是真修行!

(邹相,2010-9-14于郑州,刊载于《宁波佛教》2010年第四期)


{返回 邹相美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在浮沉中绽放清香
下一篇:浅解《三宝歌》
 一念之间
 灭却心头火
 不要吝惜自己
 微笑着面对红尘世事
 禅心我心,禅意我意
 父亲,我拿什么报答您?
 微笑是一种幸福
 “八正道”在现实中的积极意义
 《寒山子诗集》赏析
 莫笑别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悲的灯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跋佛法之科学的说明[栏目:太虚法师]
 仅仅瞻礼地藏菩萨就能得福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性觉妙明之说[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救救历史文化遗迹――龙藏寺[栏目:宗性法师]
 给心灵盖一座寺院[栏目:佛网文摘]
 莲宗故事(三)[栏目:莲宗故事]
 二、繁华背后的虚空(3)[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九、引小乘教密意证有赖耶[栏目:韩镜清教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十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