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57上师相应法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0

上师相应法—一             海涛  辑

1.上师相应法:即是弟子对上师的的信心和虔敬。若缺之,无法即身成就。

2.以密乘而言,要想达到即身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依止正法传承、具德上师。

3.我们是在正依止的前提下,来说对上师的信心和虔敬,并不是盲目地迷信、依从。

4.当你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确定了自己追随的传承、上师,传承上师也纳受你为弟子时,彼此之间就存在着一种承诺:弟子但为觉悟而将慧命托付上师,上师依其菩提心、大悲心之自然回应,也只为成就弟子而纳受、引领。此即密乘中极为重视的三昧耶。

5.因此,师徒关系是建立在成就觉悟的前提下、立于觉法的基础上,非世间任何的人际关系可比。在密乘中,更将上师观想为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与化身。

6.清净无我的上师但依悲智而任运,如响斯应。他不存私心、偏好,一切只为众生的成就而回应。因此,他能给的是你在道业上真正需要的,无法给你你所想要的。

7.当我们因迷惑而无法分辨「需要」和「想要」时,便无法如实相应上师的引导和用心。不能自见问题之症结,便认为是上师的过失。

8.面对上师时而生起质疑是难免的,但要能把握师徒是一种法的关系。当我们能返照自己心念的根源,澄清心之「缸水」时,便容易体认上师种种示现之真义。

9.如果我们能准备好自己——净业、集资、建立正见和正行,我们必然能值遇相应的上师,觅得学修的道路。

10.以密乘之道而言,真正的行者是在自己传承主要上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实修而上。

11.许多人执着和上师色身上的接近,忽略了师与徒本是建立在法上的关系;或因弟子以凡夫心亲近现凡夫相的上师,在不知不觉中就视上师为凡夫了。或因自恃亲近、心生依赖而疏于自修。

12.切记!师徒之间,唯以法道而相亲。

上师相应法—二             海涛  辑

1.我们要把握的是:传承要正、上师要具德、教法要真实,自己确实契应、信受,那么就只需一心投注、如法实修,必能终底于成。以这样的心态,即使处于种种人事是非、人为的不理想中,皆不成妨碍。

2.修法之要点:
一、发心与动机——为了一切众生的成就、利益而皈依上师。
二、观修对象——依止自性为上师,外相示现的,则是个人具信的佛、菩萨。比如:在自己前方观想出来的上师,或为金刚总持、观音菩萨或是任何自己具信的佛、菩萨。其额间是白色的嗡字,喉间是红色的阿字,心间是蓝色的吽字。他是一切诸佛、本尊、护法的总集、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总集、藏传四大教派具德上师的总集、藏传四大教派具德上师的总集,要如此观想并祈请。
三、认识上师的功德——上师具有与佛同等的功德(遍知、大悲、大力)。以密乘而言,要想达到即身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依止具德的上师。

3.自心生起多少的虔敬,就能得到多少的加持,这是缘起的法则。因此,缘于对上师绝对的虔敬,我们也能得到最大的加持,得以迅速成就。

4.确立上师相应法重要性之二因由

一、上师等同佛
(1)佛菩萨们皆具遍知、大悲、大力等功德,他们示现了各种权巧方便、各样化身来度化众生。
(2)上师乃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与化身,其体性与佛无二无别。但由于自心染垢,凡夫肉眼所见的上师也是血肉之躯,也有过失,也是凡夫。

二、上师恩德逾佛恩
(1)诸佛菩萨虽具遍知、大悲、大力等功德,但他们现在无法亲自现身来教导我们,并非他们不想这么做,而是业垢所障的我们无法见到他们。
(2)依止的上师是佛,救护的上师是法,真正能救度我们的是正法。

上师相应法—三             海涛  辑

1.若能依于上述二因由,生起虔敬心而为祈请、修持,便能得到无量的加持。

2.教云:「虔诚即为修行首。」若对佛了无虔诚,即使亲见佛面、亲闻其法,也得不到任何的加持。

3.若能以绝对虔诚的信心,向具传承、悲愿的上师祈请,即使他是凡夫,我们也能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

4.在未成佛之前,我们都要以虔敬心向上师祈请。但不要心怀希求,期望这样的祈请能立即得到加持、得到大手印的空性智慧、或生起觉证。

5.当我们祈请时,要放下希求心,心怀虔敬。观想自心本性所化现的上师,显现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其相或是金刚持或是任何相应的佛、菩萨(若对上师有绝对的虔敬,也可观想上师之相。)

6.其额间白色的「嗡」字放出白光,照射到我的额间,清净了一切身的罪障,并得一切诸佛身的加持。

7.其喉间红色的「阿」字放出红光,照射到我的喉间,清净了一切语的罪障,并得一切诸佛语的加持。

8.其心间蓝色的「吽」字放出蓝光,照射到我的心间,清净了一切意的罪障,并得一切诸佛意的加持。

9.最后上师化光融入自身,与我无二无别,随即将心无造作地安住着。

10.若能以虔敬心观修上师相应法,就算我们不希求觉证,我们也必然会生起觉证。

11.执着乃轮回的主因,我们执着:(一)恒常、不变,(二)单一、独存,(三)自我。若能逐渐地除灭这三种执着,我们便能渐次息灭一切外境的幻相。

12.这三种偏妄的感知乃是一般人普遍共有的妄执。这三种妄执,都是粗的执着,也是我们轮回的主因。而各种观修的主要目的,便是在消除我们的执着。

上师相应法—四             海涛  辑

1.一切万法皆空、皆非实有,但却有森罗万象的显现。正如《心经》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色即是空」:当我们看到这张纸时,知道不断细分下去,它会是空的、非实存的,所以说色即是空。

3.「空即是色」:虽然知道纸是空性的,但却有纸的显现,让我们能见得到、摸得着,所以说空即是色。

4.「色不异空」:色相的本质是空性,所以色和空的本质是相同的,所以说色不异空。

5.「空不异色」:空性本是无生的,却能在空中显现一切的色相,如:这张纸即是从空中生起的色相,所以说空不异色。

6.危险的是,一般人误以为空了以后,连因果、罪业、轮回也都是空无的。落入这种空里,反而成为障碍。其实,正因为空性,也才会有因果、业力、轮回和森罗万有的存在。

7.从前有个修行人在山上修空观,对空性生起了觉受。当时在他的关房里有很多老鼠在那儿跑来跑去,并发出吱吱声和碰撞声。他便悄悄地高举起他的鞋子,心想:「我是空,鞋子是空,老鼠也是空!」猛力击下,打死了老鼠。这便是对空性生起邪见、颠倒见。

8.我们在修行上的见地可以很高——具空性、无执的见地。但行为却要精细、戒慎。因为在未成佛之前,我们无法完全断除幻相,罪业依然会伤害我们,善业依然能利益我们。

9.因此在未成就佛道之前,任何微小的恶业都要断除,任何微小的善业都要累积。正如古德所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0.即使是具有无限力量的佛陀也无法改变我们的业;我们的业力甚至能阻断佛陀遍照的大悲之光!

11.当众生福德具足时,他便能感应到佛陀无量的慈悲而受益。

12.因果、佛、轮回虽皆空性,却有因果、佛和轮回的显现。现象和空性并非各自独立存在着,二者乃是不相违背且互相依存的。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56大乘菩萨修行法门辑要
下一篇:06-058《佛说疗痔病经》(一般俗称「治癌咒」)
 06-001大慈悲的证悟者
 06-024供花的利益与功德
 06-005永恒的宁静
 06-006生命的目标
 06-014静虑无常备要
 06-057上师相应法
 06-084菩萨戒的心戒
 06-066四种因缘能退失菩提
 06-034慈心与悲心
 06-070《菩提道次第觉受歌》辑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五讲 六加行[栏目:衮却格西]
 大梅法常禅师悟道因缘[栏目:黄明尧居士]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栏目:道源法师]
 念佛渡彼岸[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正确的修行 附录 9-5-2 《内在品质的生活》摘要[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在家菩萨戒 二[栏目:如瑞法师]
 家和万事兴[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藏传佛教讲“四宝”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善用你的念头[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三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