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欢喜受戒(林月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2

菩萨欢喜受戒

林月眉  

    提起戒律,大部分的人不是感到害怕,就是认为戒律是束缚、捆绑、使人不得自在,做事得要瞻前顾后,生怕不小心犯戒。更有人认为自己不可能做错事,不用懂得律法,也不必去受什么戒来保证自己不犯错。

戒律是佛子的防腐剂
    如果从戒律的作用来看,圣严法师指出,想要得到清净自在的生活,学习持戒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戒律是佛子生活中的防腐剂。此外,若从梵文的原意来看,“戒”的意思是清凉,也就是说戒律是帮助人们消降热恼的清凉妙药。尤其现代社会充满了诱惑,而人一旦被欲望或诱惑吸引时,就像热恼当头,无法自在,这时戒律就像一帖清凉剂,让我们清醒,而不会做出因一时热恼造成的错误或遗憾。也因此,戒律是保护我们身心清新健康的防腐剂。
    对一般在家居士来说,经过三皈仪式,正式成为佛教徒之后,多半会开始展开种种修持的功课,也因此会面对是否要受戒,或应该受什么样的戒的问题。
    在佛教当中,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五戒的内容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恳切地求受并持守,便会体验到持戒的喜悦。此外,如果不断精进修持,也生出强烈愿心,希望解脱、行菩萨道,乃至成佛为学佛修行的最高目的,那就可以求受菩萨戒与八关斋戒。上述三种戒都是在家居士可以求受、持守的戒法。

帮助远离苦恼的五戒
    五戒的内容很简单,即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与不饮酒,这些戒律所面对的,大部分是一些会让人产生烦恼的行为或不良习惯,如果能透过持戒的力量,慢慢调整,就可以逐渐远离苦恼。
    不杀生 主要是指不杀人,但是因为大乘菩萨道强调慈悲心的长养,所以虽然不一定要吃素,但能够素食会更好,也可以跟有情众生结下善缘。
    不偷盗 除了不去偷窃他人物品之外,也不能刻意损坏他人的财物。
    不邪淫 不发生夫妇以外的男女关系,这条戒律对充满不当诱惑的现代人来说,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不受伤害的最好保障。
    不妄语 除了最严重的“未悟言悟”之外,对现代人来说,不妄语其实还包括了不说虚妄不实的谎言,不讲挑拨离间的话,不口出恶言及不说没有意义的散心杂话或无聊的花言巧语。
    不饮酒 饮酒本身虽然不是罪恶,但是饮酒之后容易犯下前面四条戒,也就是酒本身会让人失去理智,因此佛教特别有一条不饮酒戒。在现代社会中,这条戒律也应扩大而包括一切毒品、麻醉药品。
    面对价值观混淆、人际关系复杂且充斥诱惑的现代社会,五戒的存在更为重要。例如外遇频生的问题,可透过持守不邪淫戒,而增加夫妻间的信任度。不妄语戒可以减少因语言产生的误解和纷争;不饮酒则能让人身心清明,随时保持在最佳状况。
    另外,如果因为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关系,不便受持全部的戒条,例如需要应酬饮酒等,则可以先选择部分自己能持守的戒条,等以后有机会再增受未受的戒。这在受戒仪式当中,就是所谓的受“多分”戒及受“少分”戒的差别。

自利利他的精进菩萨戒
    五戒之外,如果希望更精进修持,就可以考虑求受菩萨戒。菩萨道的自利利他精神,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指标。而一个想成就菩萨道的修行人,受菩萨戒也就成为自然的进程了。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这种发愿以全副心力修学佛法、护持佛法,以及弘扬佛法的精神,具体的展现就是大众在早晚课中都会持诵的“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另外,如果向往出家人清净自在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里却无法实现,也可以选择每个月阴历的六斋日,受持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的内容涵盖了五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与不饮酒戒,另外不邪淫戒改为不淫,然后再加受三条戒:
    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因为若想修持离欲行,则妆扮自己或观赏娱乐性的节目,容易让人沉溺在享乐的境界,无法清净身心。
    不坐卧高广大床 高广大床则是象征优渥的物质享受与感官觉受,也是容易让人陷溺的情境。
    不非时食 过了中午之后,就不进食任何需要咀嚼的食物。
    不论所受持的是五戒、菩萨戒或八关斋戒,我们每持一条戒法,就可以远离一分自己难以掌控的烦恼习气,而得到一分身心自由。在一次又一次以持戒调整自己行为的同时,我们可以逐渐察觉自己的转变,除了比较不会轻易受到外境引诱外,身心也能更自在。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定、教育、醒觉(郑石岩)
下一篇:人间灯火(李筱菁)
 佛教思想中“和谐社会”的内容、实践与目的(释德澄)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萧丽华、吴静宜)
 出家尊贵(灵原)
 禅僧行脚的影响(杨富学)
 路(阿姜·查)
 一句话(星云法师)
 精神的试析(明真)
 正字与反字(刘墉)
 奉献
 简单心过生活(游乾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附录六 《入中论》的“方法论”[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热情悲愿[栏目:觉世论业]
 韦陀菩萨发脾气 Weituo Bodhisattva Is Angry[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五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因“指”获福[栏目:正如法师]
 恩、义、让、忍[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栏目:放下就是快乐]
 你可以不生气 第六章 你的“心经”[栏目:一行禅师]
 如何才能断恶修善?[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禅的认知与修学[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