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修行与度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紫虚)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11

谈修行与度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紫虚

  最近有少数同修在学佛上出了一些问题,有些人起了大烦恼心与退转心,有极少数人言行已偏离佛教正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观察后,我发现这些人的心大多很善良,他们对佛菩萨也很恭敬,但就是在观念上有些偏差,问题就出来了。本文仅就我个人的观察所得,提出一些属于我个人的意见,希望与各位同修共同研究,以解决修行与度生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慈悲与助人的态度
    慈悲助人要明因果。一个修行人看见其他人或其他道的众生有苦难,是否一定要伸出援手?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看法就不相同,有人认为众生那么多,苦难无量无边,哪里帮助得完;又有人说,苦难是个人的果报,何必要助他;也有人认为众生有苦,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出手相助。此外还有更多不同的看法。既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看法,那么哪一种才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各种看法也许都不算错,至于要怎么做,那是个人心的问题,也就是每个人慈悲心量大小的问题。佛教大乘菩萨以慈悲度生为基石,而小乘佛教却以自了生死为标的,这也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只是心层次不同的问题。帮助众生若真能由慈悲心出发,做到“一心慈悲”,也就是由本心起慈悲,那大致不会出问题,否则多少会有一些问题。我们常会发现在热心帮助他人之后,在替他人做回向布施之后,自己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身体某些部位疼痛、全身乏力、病痛等;有时会出现异常的心理现象,例如出现很重的贪念、疑念、嗔恨等。有时打坐出现很多杂念,心情会突然不好,过去心痛的事会重新出现且更加厉害,甚至有时自己的亲友或相关的事业皆会受波及。这些现象会使得原本热心助人的修行者,因害怕、疑虑而退转助人的心念,甚至对于“善有善报”及“应该慈悲助人”等理念都发生动摇,学佛之路也就障碍重重了。其实这些事是因为我们度生的心态与方法不适当所引起。
    ⑴我们且先由度生的心态谈起。当我们面对一个遭遇苦难的“当事者”时,若我们内心的“第一念”(或者可以近似说当下的感觉)立刻决定要帮助他,那就是一个有慈悲心、受人天尊敬的圣者的行为,相信其度生的工作将会受法界众生及诸佛的护持,其度生出问题的机会较少(但不是没有)。反之,若第一念有不好的想法,而是在第二念以后(类似经思考后的决定)才由于某些原因而想助他,这些原因包括求功德果报等念头,这与慈悲心就有一段距离。更有甚者,有些完全不是基于慈悲,而只因“当事人”是其亲人或好友,或受人拜托就把“当事人”的苦难“推”给“善知识”去解决,以这样的心态去助人,可能就得不到法界众生的护持,度生出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加。
    ⑵其次我们来看度生方法的问题。当我们决定帮助受苦的“当事者”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先了解其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来解决。也许先要了解是否有某些因果问题,若有,先要圆满处理。若其问题是源于其内心潜意识的障碍,那也要设法了解,然后由“当事者”本人或由我们持咒、念佛回向代为解决。若我们不知“当事者”问题之所在,也不想麻烦善知识代为了解,而我们又有大的愿望想协助他,那我们可以试着求佛菩萨加被,但是否有效,就看事情的本身与我们助人愿力的大小而定,当然也与我们自己的条件有关。有时我们自己会承受一些痛苦与不适,我们要有此心理准备,毕竟使别人解除痛苦,自己必须付出一些代价。
    ⑶我们必须改正一些度生不正当的心态,例如:“自恃法力高强,就可以度生无碍。”这是很危险的观念,神通是不抵业力的,若不明因果而恃强介入,以强压弱,那不但丧失慈悲心,也违反法界的公理,那将会受严重的果报。又例如:认为做善事就必定有善神或有金刚护法守护,因此,做善事的人就必定有福报而不会出问题,这也是常听到的错误观念。我就曾听一个老修行者说这种话,这位老修行者以这种认知去帮助别人,到最后他的双眼几乎失明。这种心态的问题出在我们毕竟是凡夫,没有能力知道过去无限时间中所发生的事情,说不定我们正在做一件对某些众生是不公平又不合乎正义的事,而我们却以为在做善事。若是如此,那我们就不会得到法界众生的护持,所做的“善事”也就不能保证不出问题。

(二)、不要说不该说的话,慈悲要存心中,不要挂在嘴上
    我发现出问题的修行人,很多是很有善心,但共同的特点是“话太多”。也许是太热心的关系,他们把所有知道的事(尤其是因果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一些不该知道的人,俗语说“天机不可泄”,又说“因果自受”。很多今日受难的“当事者”,也许就是其过去生做恶事的果报,理当承受。但大乘佛教的修行者,缘于慈悲心助他一臂是没有错,但要知道,我们是在从事“违反因果”的行为,这种行为最好在“暗中进行”,不能明目张胆地告诉法界众生:“有法力就可以改变因果”,“有钱就可以免受罪”,若如此,那将会产生一个无因果、是非、公理的世界,对“当事者”过去的冤亲债主是不公平的。按理说,我们若了知事件的因果详细情况,除非我们有能力圆满摆平,否则就不该恃强介入,否则对“另一方”就是不慈悲不公平,这是违背佛法,是明知而故犯天律,应该罪加一等。所以当我们要帮助受苦的“当事者”改变其果报的形态时,一切作为最好不要让人知道,切忌宣扬此事因果的来龙去脉,宣扬他是如何如何地去解决等,这样会很不好。如有些非要“当事者”自己去做,那也只要告诉他如何做就行,不必向他说明原委。要知道,只要泄漏因果或修行中一般人不能得知的事,修行者将失去一切护持,他就得自负因果,自承担业障,修行对他就变成灾难不断。我分析一些修行人(包括神道教)所以喜欢告诉“当事者”其因果、命运等事情,其心态可能是想表示:我“功力高”“我知道很多。”有的是想藉此来“唬”当事人,以达到诈骗的目的。事实上我们若告诉当事者事情的真相,当事者不一定会相信,弄不好会引起谤佛的问题。告诉当事者事件的真相,有时会造成当事者内心的恐惧,对事情的解决有害无益。所以我个人认为,当我们以任何方式助人时,最好秘密进行,要“尽己之力”助当事人解除痛苦,但不用说什么。慈悲要存在心中,不要挂在嘴上。

(三)、关于以神佛力量治病度生的问题
    知道佛力治病不是一定有效。
    人在世间,病痛难免,生病就要先找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在医药科技发达的今天,生病最好先去看医生,以科学方法找出病因;若长期病治不好,病因也找不出来,那才考虑是否要求佛力治病(这是一般人该用的方法)。人有些病痛,尤其精神方面的疾病,可能与潜意识有关(这类似今日的“前世疗法”或催眠术治病);有些病痛可能与因果有关,佛力治病主要以这两种为主,若单纯是肉身器官的病痛,那只有找医生。
    对于有本事能以佛力替人治病的人,自己一定要很谦虚,千万不要骄傲自大,自以为很了不起,比谁都厉害,自以为有多大神通,甚至卖弄神通,乱做保证,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把某人的病治好,这样的话,麻烦就会不断,甚至有吃官司的可能;尤其若胡乱开药给他人食用,那是违背法律的行为,最好不要去做。我们以佛力助他人治病,只能告诉病人:“我们会尽力帮你,请你自己也多多念佛,诚心求佛菩萨吧。”不要卖弄神通,自吹自擂,那就不配做一个善知识了。

(四)、要远离贪念
    修行与度生若有贪念,那很容易出问题。修行人最常犯的贪念有以下几种:
    ⑴ 贪法
    有些修行人不明要一门深入,循序渐进,而贪图快速成就或求得很多“法门”,甚至妄想可得到某种“大法”,或得到某大善知识指点一下或灌顶就可修“成功”。这种不知向自心求、而一味向外贪快的心态,是相当不好的。在这种“速食面”的心态下,很多人就不再老实、按部就班地修行,而到处问这个人那个人,得很多不同的方法与观念,最后也许他自己都弄不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才是他要的,很多人因此而变成盲修瞎练,不但徒劳无功,还可能修出毛病。对于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可以说法门数目无量,成就的快慢也不同,我们以求知的心去了解一些法门,那也没有什么不好,但若不知那些法门是否合于自己修持,而一味以贪快之心,不断更换“高明的法”,那就是贪法,不但会一事无成,还可能因贪而被邪魔所弄。一个高明的佛法指导者会告诉修行者其最适合的法门,修行者应该相信,否则最好不要接受其指导学佛,否则会因生疑而修行不得成就。修行者对自己的指导者若生疑问,则要问清楚,决不可放在心中。修行者一定要自己经常返观自心,了知自己用什么心态在学佛,以免贪法不自知,而以为在“求真理”。此外,有一些修行人,不知以明心见性为主,到处求各种法或求神通,想以此来度众生,甚至用以卖弄以得虚名或财利,这种贪法之心态都是不对的。
    ⑵ 贪供养
    有些修行人内心存有要他人供养的欲念,修行稍有成就,就急着要收徒弟或收他人为护法,希望得到他人的护持与供养,这种行为不但违反戒律,也容易被邪所乘。也有修行人把他人的金钱财物拿来建佛寺或助人,认为这样做就不是贪供养,但要是巧立名目弄钱,或累积财富而使其他人因此而犯贪业(如虚名、比较、权力等),那也不好。
   ⑶ 贪神通
    这是修行的大忌,这种人大多是痴心在做怪,不知神通是幻,既不能抵业力,更不能了生死。五毒未消的人有了神通,就像黑道人士拥有枪械,那做恶为害的机会就增大,因此贪神通的人大多会被邪魔所乘,把魔知魔见当成佛知佛见,终会被邪所弄,造就恶业而受苦报。修行人一定要由内心彻底铲除想得神通的念头,修行的障碍就会大为减低。但有人说“有神通才可以度生”,神通有时是助于度生,但度生经常可不用神通;修行人可以有神通,但不能贪神通;度生可以用神通,但不能现神通。度生若不得已要用神通,也要尽量做到不让他人知道,否则容易被人列为怪力乱神。也有人说:“用神通可使更多的人信佛。”这种讲法似是而非,若以神通去找弟子学佛,那只会增加更多邪魔的知音,可能会使更多人受害。学佛的动机有很多,但绝不应该是学神通。又有人说:“某大师都示现神通,我为什么不可以?”但这位大师说不定已能“不著”、“不乱用”及“不误用”神通,而我们能吗?
    除了贪念之外,傲慢自大、自以为是、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易起嗔恨、生恼怒心、没有大度量、缺乏慈悲心等,这些都是邪魔的知音,修行者一定要常自省内心,远离这些不好的念头,否则修行道路就曲折难行了。最后切记,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观照菩提心,远离一切幻相,这才是修行的无上法。

(录自: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资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许多人在面对人生的困惑时——如何到寺院向法师请法(林月眉)
下一篇:欲得佛智 先敬佛经(林月眉)
 寺院的黄昏(李勤安)
 丁福保居士(安小悦)
 应世尽缘(惟贤)
 慈济大爱志业
 看经与看心(何芳)
 让快乐成为天性(明如)
 更无杂念挂心头(方杞)
 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大安)
 学做现代菩萨(辜琮瑜)
 妙音唤醒忏悔心(程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一)时时对治分别心[栏目:圣者言教]
 大法师 印光大师传奇 第九章 四方拜谒[栏目:大法师·印光大师传奇]
 146.龙迎经官接旨 Observing a dragon welcoming the Imperi..[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7、忧患智[栏目: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对抗雾霾多吃五大素食[栏目:素食与健康]
 讲经说法要谨慎[栏目:宣化上人]
 科学与迷信[栏目:仁焕法师]
 地域情结[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从佛教医学看佛教(马忠庚)[栏目:佛教与科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