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美国的佛学研究(寅亮)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7

美国的佛学研究

寅亮 

  佛教流行于欧美,至今约有150年。据1982年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欧洲有佛教徒21万人,北美约近19万人,南美有5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亚洲移民的后裔和侨民,分属南传上座部和北传大乘佛教的许多派别。佛教传入欧美后,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生活,在戒律与仪式上有很多的变化。
  美国的佛学研究是在西欧的影响下出现的,但有后来居上之势。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世界宗教会议后,美国学术界开始注意对佛学的研究。哈佛大学首先发起编译《东方丛书》工作。华伦翻译了几部佛经,巴庇特译注了《法句经》,卡洛斯撰写了《佛陀的教说》,华特发表了《禅道》,特别是日本铃木大拙有关禅宗一系列的传译、讲演和著述,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佛教的急剧发展,佛学研究也掀起新高潮,在50-60年代,禅宗的研究风靡一时,渗透了哲学、文艺、音乐、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有杜姆林的《现代世界佛教》(1960)、亚姆斯的《禅与美国思想》(1962)、卡普洛的《禅门三柱》、福洛姆的《心理分析与佛教禅学》等。美国的禅宗形式各异,风格独具,有所谓颓废禅、杂烩禅、方禅和禅外禅等。后来普林斯顿大学组织、出版了一套专门研究南亚、东南亚各国佛教现状调查研究的丛书。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威尔奇教授发表了三部关于中国佛教的著作:《1900年至1950年中国佛教的实践》(1967)、《中国佛教的复兴》(1968)、《毛泽东统治下的佛教》(1972),引起了广泛的注意。70年代后,西藏的密教传入美国,涌现了大量的研究和宣传藏传佛教禅法的著作,如韦曼的《佛教的创始与怛多罗的传统》(1962)、埃克沃的《西藏的宗教习俗》(1964)等。迄今美国很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佛学课程,设佛学博士学位,出版定期刊物,其中重要的有《世界佛教研究协会会刊》、《东西方哲学》、《金莲》等。纽约沈家桢博士领导的世界宗教研究院、寿冶老法师主持的美国佛学研究与应立人博士创办的美国佛教研究总会以及美国旧金山宣化上人领导的万佛圣城法界大学等组织,可说是华裔佛教徒的佛学研究的几个中心。
   1976年成立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的国际佛教研究协会,主要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促进和加强佛教各个领域的研究;组织国际佛教学者协作和交流;出版学习和研究佛教的工具书;鼓励和支持刊布、翻译佛教的原始文献;定期出版《国际佛教研究协会期刊》;举行定期的国际佛教研究会议和地区性会议。参加这个组织的有各国从事哲学、宗教、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和考古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自1976年成立后已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印度那烂陀巴利语佛学院、加拿大曼尼士巴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召开了五次学术研究会议。我国也曾派学者出席在印度、加拿大等国召开的会议。该会现设有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区中心。常设的权力机构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各个地区中心的秘书和若干著名佛学家组成。会址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南亚学系。 
   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曾于1928年秋出国弘法,历访英、法、德、比、美等国,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与电台讲演佛学。他还与英、法学者共同发起在巴黎筹组世界佛学苑,堪称中国僧人去欧美传播佛教之始。美国的佛教寺院、宗派通常被称教会,教徒被称会员,还仿效基督教划分“教区”,附设青年会、妇女会、童子军等。宗教生活一般安排在星期日上午在佛寺中进行,在钢琴伴奏下读通英译的佛经,代替了东方的晨钟暮鼓、顶礼焚香。在军队中还配有随军僧侣,到1984年,美军中约有2600名佛教徒。

摘自《上海佛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台山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朱健全)
下一篇:现在的变体佛教(净空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体现的人生境界论(袁方明)
 何苦要生气(阿莲)
 行走在云门寺的禅思
 药师佛(李荣荣)
 《大乘起信论》成就信心之特色修行略探(印深)
 为何对众生苦难不能感同身受(黄胜常)
 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无我的四相(圣严法师)
 寒山与寒山诗研究述评及反思(崔小敬)
 当生命不再回头(慈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州开元寺的“三免”[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读《济公活佛圣训》有感(陆忠培)[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43 金刚直说(清.成鹫)[栏目:04 经注]
 印光大师法要 参、劝信愿专称[栏目:智随法师]
 佛法是救世之光[栏目:印顺法师]
 真禅法师——当代佛教制度建设以玉佛寺为中心[栏目:温金玉教授]
 洗澡的时候,金刚结用摘下来吗?脏了可以洗吗?可以挂装饰品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请法师开示一下《入行论》第四品不放逸和第七品精进的异同。[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施不望报,善不居功[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得人心则万事成[栏目:净慧禅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