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善益增慈悲心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46

修善益增慈悲心

要常修善法,善法就是培养我们超越苦的资粮。面对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情愿的去面对,那个苦就会产生种种的烦恼;一个是欢喜的接受,那苦就好像慈悲心。要对众生慈悲是很辛苦的事,是不容易的。慈悲众生苦的时候,度化他要付出很多身力、心力,甚至后面还不见得会看到好的结果,可能他反过来毁谤你。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时的生起慈悲心,去利益他。欢喜的去做这一件事,是在培养我们面对「苦」的境界时,心的力量能越来越强,且在面对「苦」的时候不起烦恼,而是一种欢喜心,是一种慈悲心、柔软心。

人什么时候容易起烦恼?累!一旦累,心里的抱怨就会出来,譬如帮人家做事做得很累,而这个事还没做完,心里面抱怨的声音就开始出来了。所以在过程中,如果我们真实想要去利益众生,就会承担内心里那些抱怨的声音,勇敢的走过去,你走过去一次,就会有一次的力量,又再增上进步一点;一次、两次、三次,这力量就越来越强化,然后再回过来面对自己的这些苦难的时候,就能有力量去突破它,这是平常生活中就在实践的事,不是一个理想,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一定是要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有居士来问我问题说:「我现在面对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我只有一句话:「你放下」。他说:「师父,我放不下。」这样一句「你放下」,「我还是放不下」。从这句话我得到学习,学习到什么?这件事情是要点点滴滴的累积,小的地方都放不下了,大的地方怎么放的下?「放下」的这个指令,他的心没有力量去执行它,虽然他也知道应该这样子执行,但是他就是执行不了。所以我们修福德,就是在小的地方学习放下,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放下,当你面对到大的苦难的时候,「放下」这个指令一下去的时候,心就转了,心就超越过去了,这是在平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的功德。

◎摘自般若心经开示第二集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是功德?
下一篇:菩提即智
 欲为苦本
 无明就是对世间现象的观察没有体会
 烦恼,只是短暂的过客
 如理作意
 习气难除
 共修力量大
 没有好与不好
 你「得」到什么?
 般若法灯,彻照暗冥(六)
 性相不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七)[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壹壹柒 勿生分别[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相应106经 苦的集起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真正的修行要在哪里修[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相应4经 厌经[栏目:相应部 51.神足相应]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栏目:慧僧法师]
 怀念佛陀[栏目:佛网文摘]
 答黄景基问(二次十九则)[栏目:太虚法师]
 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六)[栏目:正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