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返回 洪修平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1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南北朝时期,众多学派的出现成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它们从不同的理论方向推动了中国佛学的完形。在译介佛教经论的同时,中国僧人开始倾心于对佛教义理的探究。特别是在南朝,经论的讲习之风大盛。僧人务期兼通众经,广访众师听讲,一些人也渐以讲经知名,并各有专精。由于讲习经论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众多以弘传某部经论为主的学派,如毗昙学派、涅槃学派等,其学者也相应地被称为“毗昙师”、“涅槃师”等,这些学派虽也有称“宗”的,但事实上尚不能算是真正的宗派,它们只是为隋唐佛教宗派的创立准备了理论条件。当时较有影响的佛教学派主要有:

1.毗昙学派和俱舍宗。毗昙学派是专门研习并弘传小乘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昙》的佛教学派,主要通过对法相的分析表述“四谛”等基本思想,论证解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毗昙学借东晋道安和慧远的提倡而开始在南北同时流传,至刘宋时形成了学派。著名的学者很多,北方首推有“毗昙孔子”之称的慧嵩。当时其他论师兼习毗昙的也很多,义学僧人大都对毗昙学有所涉猎,这可能与他们视毗昙学为佛学之基础有关。南朝末年真谛初译《俱舍论》,由于此论的体系在诸阿毗昙中特别完整,名相解说最为简明,因而受到欢迎,毗昙学派的一些学者也逐渐转向对《俱舍论》的研究,成为俱舍师。

2.涅槃学派。涅槃学派是以研习并弘传大乘《涅槃经》而得名的佛教学派。《涅槃经》的主要思想是“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涅槃佛性问题曾是南朝佛教理论的中心问题。南方涅槃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晋宋时的竺道生,他曾根据自己研习经论的体悟,大胆提出了一阐提也有佛性亦得成佛的主张,并倡立“顿悟成佛”以反对当时流行的渐悟成佛说,与持渐悟说的慧观形成了南方涅槃学派的两大系。当时的成论师、地论师等,也大都兼善涅槃学。

3.摄论学派。摄论学派是以研习弘传真谛所译的《摄大乘论》而得名的佛教学派。《摄大乘论》为古印度无著所造,是瑜伽行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瑜伽行派所主张的唯识学说,特别是对三性说和阿赖耶识说等作了细致的论述,奠定了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论基础。《摄大乘论》传人我国后,最早由北魏佛陀扇多译出,但未得广传。真谛在重译此论的同时,还首译了世亲的《摄大乘论释》,系统介绍瑜伽行派的唯识学说,在中土形成了摄论学派。其主要理论是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之外另立纯粹清净的第九识“阿摩罗识”,肯定人人皆有佛性。

4.成实学派。成实学派是研习并弘传《成实论》的佛教学派。《成实论》的作者诃梨跋摩,原为印度说一切有部的僧人,后受大众部的影响而著此论批判有部的理论。“成实”,意为成立“四谛”真实的道理,主张人法两空,反对说一切有部“诸法实有”的观点,并在有部对世界万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位八十四法”。此论被认为是由小乘向大乘空宗过渡的重要著作,也有人称此论为“小乘空宗”的论典。鸠摩罗什为助初学佛者而译出此论后,其门下刘宋僧导和北魏僧嵩对此深加研究并作注疏,此论遂成为南北朝时期最流行的佛典之一。僧导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僧嵩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分别形成了成实学派的南北两大系统,世称寿春系和彭城系。成实师讲《成实论》,或兼弘“三论”,或调和《涅槃》,曾对各家学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到隋代吉藏创三论宗,判《成实论》为小乘后,成实学派逐渐衰微。唐代唯识学兴起,成实学虽仍有余波,但学派已不复存在。

5.地论学派。地论学派是研习并弘传《十地经论》的佛教学派,为北朝所特有,且对北朝佛教影响最大。古印度世亲的《十地经论》原是对《华严经·十地品》所说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十地)和教义作的解释,由于它特别发挥了“三界唯心”和“唯识”等理论,因而成为瑜伽行派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译出此论的北魏僧人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对论中所论的“阿梨耶识”和佛性的解释各不相同,其徒遂分为地论学派的南北两道,佛教史上称其为相州南道和相州北道。相州南道和相州北道曾围绕着当常、现常(即佛性的本有、始有)问题进行过长期的争论,并在判教问题上有过四宗五宗之争。地论学派在南北朝末年和隋代便趋于与摄论学派融合,至唐代唯识宗和华严宗创立以后,便不再独立存在。

6.三论学派。三论学派是以《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这“三论”为理论依据而成就的学派。“三论”虽由后秦鸠摩罗什译出,由僧肇等人加以阐释发挥,但三论学的兴起却始于梁代的僧朗。僧朗之后有僧诠、法朗等继续弘传三论之学。法朗的弟子很多,知名者号称“二十五哲”,影响最大的吉藏即为隋唐佛教宗派三论宗的创始人。

7.十诵律学派。十诵律学派所研习的《十诵律》为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根本戒律,是传人中土的四部广律中最早译出并得以弘传的一部律书。原为后秦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共译,后因弗若多罗入灭,由昙摩流支和鸠摩罗什续译,共成五十八卷。当时南方的律学几乎都限于《十诵律》,弘传此学的人很多,至齐梁时而盛极一时。著名的十诵律师有慧猷,及其弟子慧光、僧璩、智称、僧祐等。唐代时,弘传《四分律》的律宗兴起,《十诵律》的研究遂不再被重视。

8.四论学派。北方的四论之学是将《大智度论》与“三论”并重的一个学派。龙树所著的《大智度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的重要论书,该论全面阐发了《般若经》的“性空假有”思想,有“论中之王”之称。著名的四论学者有北齐的道长、东魏的昙鸾和北周的静蔼等人。昙鸾等后又归宗净土。

9.四分律学派。四分律学派研习弘传的《四分律》原为印度部派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所传的戒律,在佛教诸部戒律中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最大,后成为唐代律宗所依据的基本典籍。《四分律》在后秦时由佛陀耶舍和竺佛念共同译出后,直至北魏时的法聪、道覆等才专事弘传。后又有慧光作《四分律疏》,此学才大盛。慧光已判此律为大乘律,唐代道宣更认为此律内容应属大乘,并据此而创立了中国佛教宗派律宗。

10.楞伽学派。在北方有一批专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印证并递相传授的禅师,始倡者为中国禅宗奉为东土初祖的菩提达摩,传其禅者有慧可等。慧可的弟子有那禅师、璨禅师等,那禅师及其弟子慧满等都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此系禅学后演化为中国禅宗。

11.净土学派。随着宣扬净土思想的佛经相继译出,当时北方也出现了一批专事弘传阿弥陀净土信仰的僧人,代表人物有昙鸾,倡导称名念佛法门,开净土信仰的一代风气,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影响极大。他的著作《往生论注》等奠定了中国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其倡导的修行方法也为净土宗所继承和发展。

南北朝佛教学派的繁兴在客观上使佛学理论得到了深化。当时的佛教界对涅槃佛性义、真俗二谛义等佛学基本理论,都进行过激烈的争辩。即使讲解同一经论的学者,见解也往往有所不同。南北朝时期,佛学上的争论最后表现为传法定祖的问题,学派逐渐有了教派的性质。在义理纷争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了判释佛说经教的“判教”。判教的方法非中土所创,但中土的判教在佛教学派向佛教宗派的演进过程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到隋唐时,随着封建统一王朝的建立和佛教寺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相继形成,学派林立的南北朝佛教也就过渡到了宗派并存的隋唐佛教。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返回 洪修平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
下一篇:什么是四禅八定?
 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从思想理论的层面看佛教的..
 什么是因明?
 华严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
 什么是忏悔?
 什么是息妄修心?
 为什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回归佛陀的本怀——洪修平教授访谈录
 什么是参禅?
 什么是二道二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三十 清净身口意业及见[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三[栏目:宣化上人]
 「百家佛字榜书展」序[栏目:传道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栏目:慈法法师]
 s-91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明 智旭)[栏目:《阿弥陀经》之注疏]
 怎样认识病相 6[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电劝甘地进食[栏目:太虚法师]
 武昌佛学院的重建(宫哲兵)[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卓锡泉[栏目:少林故事]
 关于禅修的开示 2[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