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七与人生
 
{返回 圣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3

禅七与人生

圣凯法师

  禅与人生,这已经是所有人最为熟悉的话题。但是,禅是不离坐的,所以坐禅与人生该又如何?禅毕竟是需要坐才能明白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坐禅是修道者人生的基本功课。 

  禅就是要我们能够定心、净心、悟心、明心,契悟人人本具的佛心,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禅七”从事相上说,这是利用七天的坐禅用功,能够收摄我们攀缘的心,回观自心,破除我执。能够经常保持一颗清明的心,能够念念分明,知道自己在吃饭,在行走,在坐禅,甚至在睡觉,真正成为心灵的主人。古代有牧牛图,表示坐禅的心灵历程,修道就像牧牛的过程。我们的心如牛一样,必须时时刻刻看守它,不能让它去侵犯别人的稼苗。当我们能够看住自己的心念,清楚明白,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才能自在、快乐。

  “禅七”、“念佛七”等的“七”,除了表示七天之外,还表示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第七识因与我痴、我爱、我见、我慢四大烦恼相应,因此恒常地执著生命主体为我,即是我执。于是,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中,总是离不开一个“我”,一切的烦恼、生死皆因“我”而起,这些都根源于第七识的执著。

  所以,在这七天中,我们也是在过一种生活,不同于世俗生活的生活,我们依然在行住坐卧中,可是不同于平常的行住坐卧。平常,我们吃饭时,百般挑剔,贪恋口舌美味;现在,吃饭达到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延续我们的色身。时间到了,大家就排班到斋堂,你不会知道今天将要吃什么,也无法选择,当下的一切就是全部。平常我们睡觉时,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现在,一颗平静、安祥的心,会让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平常我们会比较财富,比较美貌;现在,我们一无所有,只是在坐禅、行香、吃饭、睡觉,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

  以前,我们整天生活在得失、取舍中,多生烦恼,不得自在。我们的拥有,总是没有自己的欲望多,所以总是无法满足。现在,微闭的双眼,一个蒲团,一碗粥,一杯茶,一张床,将是我们的整个世界。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内心的财富是真正的财富,淡淡的禅悦,身体上轻安的触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抢走的。

  因为与两位记者的争论,后来写成一篇文章--《出家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禅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心灵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冥思,在行走,在呼吸,在咬着米粒。。。一切都是那么清楚、明白。于是,放下任何多余的东西,平常喜欢讲话的你变得无语了,在静默中,体会着生命的力量;平常纷杂不息的妄念,似乎都停下来,苦苦地追问着“念佛是谁”,于是万念归一。

  其实,修行并没有那么复杂,仍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你不用太紧张,太在意,太执著了。如果你执著于修行,修行便会成为一种负担。在修行的生活中,你其实只比平常的你,有那么一点不同,或者少说几句话,妄念少点了,腿多痛了一点,这其实都是进步。不用去祈求神通,不用去追求佛菩萨的显灵。当我们能平安、健康地坐在禅堂里,能够每天随众坐禅、行香、吃饭、睡觉,这便是神通,就是佛菩萨的显灵。

  作一个纯正的修道人,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便是我们禅七的生活。于是,在起心动念之间,多了一份宁静、安祥。七天后,我们又回到红尘世界中,但愿我们还能如古德所说:“好像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返回 圣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自知 自反 自强——赵朴老对中国佛教走向的思考方法
下一篇:佛教在21世纪应担当什么使命
 佛教与心灵环保
 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丛林早晚课诵的修订与流行
 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
 忏悔业障与转变业缘
 法治与僧事——“以戒为师”的现代意义
 《大智度论》在南北朝的流传及其影响
 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佛法——心灵之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团队与六和敬[栏目:印良法师]
 34.佛光会员四句偈[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念佛时心中杂乱该怎么办?[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星火燎原——二○○八年行脚乞食感记(释传净 式叉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断点[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闽南游·18首[栏目:成峰法师]
 播种的收获[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禅在中华(清然居士)[栏目:禅宗文集]
 幸福禅修行诀窍之二:回向[栏目:幸福禅]
 我们的本来面目[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